據中科院人教局網站通知,中科院經研究,決定:
任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任期5年);董軍社、鄧濤任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任期5年);免去高星的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職務(保留副局級待遇)。
周忠和,中國科學院院士,進化生物學及古鳥類學家,曾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中生代鳥類與熱河生物群的研究,提出了熱河生物群是若干生物進化搖籃的假說,找到了一系列支持鳥類恐龍起源......
科學知識是科普的骨架,而人文精神是科普的“靈魂”。我建議科普工作者不斷加強自身人文素養,將科普放在宏觀的人文歷史環境中進行闡釋,在科普活動中更加重視科學精神、科學文化的宣傳普及,讓科普更加生動有趣、更......
“不愿、不屑、不敢、不擅長。”9月28日舉行的第二十七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在主旨報告中總結當前科研人員做科普存在的“四不”窘態。他呼吁廣大科研人員積極投身科普,為推動科學文化建......
最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出的一封公開信在科技界引起廣泛關注,這份聲明談及的“優青”“杰青”等人才項目被異化使用的問題正是近年來備受爭議的人才“帽子”問題。實際上,“帽子”壓倒一切,西部科研人才大......
最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出的一封公開信在科技界引起廣泛關注,這份聲明談及的“優青”“杰青”等人才項目被異化使用的問題正是近年來備受爭議的人才“帽子”問題。實際上,“帽子”壓倒一切,西部科研人才大......
工作人員在修復恐龍化石。資料圖片科研人員在廣西洞穴中挖掘化石。資料圖片【關注“瀕危學科”】開欄的話在自然科學領域,也會有一些瀕危的“大熊貓學科”。其中有學科自身發展規律和社會需求變化的原因,也有公眾對......
“做科普,我還是有些比較功利的想法的。”說起做科學普及工作,中科院院士、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周忠和坦率地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我做科普也是希望能夠推動學科發展,讓更多人了......
當前科研的“桃花源”同時面臨來自社會與科學界內部的許多沖擊。少一點功利主義的思想,堅守對科學最初的憧憬與好奇心才是根本。對周忠和來說,有穩定的經費支持,潛心研究感興趣的問題,心無旁騖地做好科學與科普工......
周忠和周忠和屬龍,他所從事的行當也與他的屬相一樣,古老而又神秘。世界知名古鳥類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科技部“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科學界不斷......
周忠和入選中組部“萬人計劃”的領軍人物了。他與很多科學家不同,在講述自己團隊從事的科研工作時,他三次用了“運氣”一詞。他是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下稱古脊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