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3-08 10:53 原文鏈接: 學術“假”刊亂象:文學論文和數學論文同刊出現

      

            據統計,《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30卷2013年社會科學版第2期上共刊載了259篇論文,涉及我國除港澳臺外的31個省(區、市)的340名作者,其中既有副教授、教授,也有小學甚至幼兒園教師。張紅光制圖

      當大學教授和幼兒園老師、文學論文和數學論文讓人錯愕地出現在同一本學術期刊上時,這本刊物很有可能只有一種身份——假刊。

      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早在2000年就已合并至北京交通大學,但《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卻一直在辦。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已查明,該學報不具備法定出版條件,因此依法予以注銷(詳見本報2月18日報道)。

      誰在為這份假刊投稿?詳細查閱該學報第30卷2013年社會科學版第2期,會發現論文正文部分總計398頁上竟然刊載了259篇論文,平均每篇論文長一頁半,作者多達340名,來源地覆蓋了我國除港澳臺外的31個省(區、市)。

      投稿者有來自事業單位的,也有來自企業的,但更多的來自教育機構,幼兒園、小學、中學、職業院校、大學乃至像華東師范大學這樣的“985”高校一起“百花齊放”。對應的,作者從幼兒園教師到大學教授,一應俱全。

      其中,來自大中專院校作者的論文有230篇,以88.80%的比例占絕對優勢。這些作者包括教授1人,副教授21人,講師60人,助教25人,其中還有部分未注明身份。他們成了這本假刊“野蠻生長”的最穩定的“顧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沈凱在上面發了一篇《課程中有關“準晶”教學的幾點啟示》,他告訴記者,這是一篇教學類的交流文章,“只是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體會而已,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根本就不算學術論文”。

      他說,寫好這篇論文后,先后投給了幾家核心期刊,但都被退了回來。他不甘心,上網檢索到了這家學報,再次投了過去,結果很快收到了論文錄用函。

      “我很高興,論文終于被錄用了。”沈凱坦言,在收到錄用函時,對方提出要收版面費,要求他把錢匯入指定賬號。“我確實匯過去800元”。

      沈凱表示,作為高校老師,為評職稱發論文是必須的,他評副教授時,學校要求在SCI收錄的期刊上至少發表5篇論文,但這篇不是為了評職稱。

      多位高校教師表示,學校每年一度的考核,論文是最重要的考核項目。中國傳媒大學一位教師說:“沒有論文,課教得再好考核也通不過。為了發論文,很多教師到處托人找關系。”

      也有不少研究生在這本假刊上發論文。在第2期上,僅鄭州大學的在讀碩士生就發了13篇。

      “發論文是為了獲得額外加分,增加獲得獎學金的可能性。”鄭州大學碩士生李丹說,發表論文的多少,直接關系到能否獲得獎學金以及獲得的檔次,“論文太關鍵了,幾乎起著決定性作用”。

      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獎學金評定細則顯示,一個學生最終的綜合測評成績由“學習成績”、“科技創新”、“導師評定”等7項指標共同決定,其中“學習成績”占35%。

      該學院一名獲得過獎學金的學生說,“導師評定”等項目,同學們的情況都差不多,有差距也不會太大。“關鍵是‘科技創新’這項指標。對文科生來說,主要就是發論文。”

      “科技創新”滿分為15分,在專科學校學報上發一篇加兩分,無篇數限制,分數可疊加。對于獎學金評定來說,這是一條獲加分的“終南捷徑”。

      多所高校關于研究生獎學金評定的規定顯示,“科研成果”和“論文情況”往往是重要的參考指標。仍有一些學校規定,研究生要畢業,至少得發一篇論文。

      這導致論文代理開始在高校盛行。“我們學校的學生在這份學報上發表論文的太多了,我認識的同學中就有人是這份學報的代理。”鄭州大學一名研究生說。

      李丹說,她就是通過學姐介紹,花了600元的版面費在該學報上發表的。和李丹同在鄭州大學讀研的趙宇,也是通過學姐介紹,花了1000多元在該學報上發了兩篇論文。

      《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上,還有10多位中小學教師發了論文。河南省衛輝市孫杏村鎮汲城完全小學體育教師楊宏波也發了一篇,他告訴記者:“說實話,我是教體育的,對學術并沒有什么興趣,但是也沒什么辦法。因為想評職稱,必備的條件就是要有論文,這是硬指標。”

      他坦言,自己通過熟人找到了一位大學老師,這位老師承諾期刊肯定沒有問題,論文一定能發表。他當即就把論文和750元版面費交給了這位老師。

      山東省煙臺市三中分校的中學教師楊麗華也說:“不發表論文想評職稱是天方夜譚。”她為了評職稱,花了不到1000元,在這份學報上發表了兩篇論文。她介紹,很多同事也在這份學報上發了論文,有的甚至還發了好幾篇。

      遼寧省大連市明珠幼兒園的教師韓曉慶也在上面發了一篇,她否認是為了評職稱。她說:“我教了七八年了,如果連一篇自己的論文都沒有,感覺特沒水平,挺丟人的。和孩子的家長說起來,也特沒面子,所以就找人幫我聯系發了一篇。”

      韓曉慶說,她這篇論文斷斷續續寫了兩個多月,是對自己教學經驗的總結。結果,托朋友的關系發表后,收到刊物,“感覺刊物特別垃圾,就直接扔到床底下,再也沒有看過”。

      來自企業的作者中,以電力部門居多。國家電網冀北電力公司承德供電公司就有人在上面發了一篇。該公司一位工作人員說:“我們也要評職稱,沒辦法,不想發也得發。”

      因為需求旺盛,花錢買學術期刊版面發論文已形成產業,有研究數據表明,該產業規模達數億元。CFP供圖

      論文公司的“生意經”

      黎宇在一家文化公司做業務,這家公司主營的業務是——學術期刊版面。

      他看不起論文代理中介,因為這些中介處于論文交易食物鏈的底端,上要與期刊編輯部搞好關系,下要應付掏錢買版面的人。他所在的公司就不一樣,這家公司以各種形式承包了十多家學術期刊,相當于開了個大型超市:只要給錢,上哪種學術期刊隨便選。

      在這些期刊中,有全部被承包下來的;也有部分被承包的,如一本期刊是半月刊,他們承包上半月或下半月;也有被承包部分版面的——一本期刊一兩百頁,他們承包其中的50頁。

      在這個行業混久了,他也逐步弄清楚了行業的規模。他們這家公司,招聘了近百人,年營業額至少在千萬元以上。他經營了其中一本比較掙錢的刊物,一年的營業額在百萬元左右。

      “像我們這樣的公司,全國至少有上百家,產業規模至少有幾億元。”黎宇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至于社會上從事論文中介的人就更多了,他保守估計有好幾千人。“光網上的QQ聯系群就有上千個”。

      這些論文中介散布于高校、科研機構等論文發表需求旺盛的單位。在《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年社會科學版第2期上,僅鄭州大學的在讀碩士生就發了13篇論文。一些碩士生透露,他們就是通過同學中的論文中介發表的。

      這些論文中介收多少錢,跟黎宇他們沒有關系。他們很少直接與作者打交道,而是通過對版面明碼標價,由論文中介收稿,交給他們,然后安排版面。

      “也有一些起碼的質量保障,比如查抄襲率。抄襲率太高了,也會影響刊物在幾大學術期刊數據庫的收錄。”黎宇說。

      所以他們也退稿,要求論文中介想法降低抄襲比例,至少要降低到反剽竊軟件能通過的程度才行。實在通不過,只能退錢退稿,“行業要維持,就不能搞亂了”。

      在這個行業干久了,黎宇對目標客戶了如指掌,最龐大的當然是教師群體,教育部公布的2010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數量達到了1300萬人,他們中的大多數因為考核、評職稱等需要發論文。另外,還有數百萬研究生和醫務人員,也產生了龐大的需求。

      另外的,則來自于五花八門的單位,如電力公司、鄉鎮農技站、國有煤礦。讓他驚訝的是,甚至一些房地產開發公司也要求發論文。

      他剛開始覺得好奇,后來也明白了門道。原來發論文是房地產公司的一種營銷手段,把開發的樓盤放在學術期刊上吹噓一下,號稱使用了什么新工藝、新材料,然后大肆宣傳,效果還不錯,“我了解到,很多房地產公司專門設有論文發表經費,他們不差這點兒錢”。

      黎宇做的期刊,都是合法合規的刊物,但由于質量差,很難通過論文數據庫的審核。他們面臨的難題是,現在許多地方評職稱,都要求論文能在數據庫中檢索到。有的地方甚至要求在評審材料中附上數據庫的論文收錄頁面,并蓋上人事部門的審核公章才有效。因此,能不能“入庫”成了這門生意的關鍵。

      國內有多個論文數據庫,最知名的是中國知網,其余還有萬方、龍源、維普等。黎宇說,能不能攻破這些數據庫的審核關,是一本期刊能否掙到大錢的關鍵。

      中國青年報曝光的《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曾被維普資訊網收錄過。維普資訊網一內部人士透露,《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當時找到他們,辦理簡單的手續后,維普資訊網確實給這份學報頒發了收錄證書。“但是,我們一共只收錄了4期該學報的自然科學版,就先后接到了多人舉報,說該學報有問題,我們經過進一步核實,發現該學報確實存在問題,隨即屏蔽掉了這本學報的內容,并且終止了與他們的合作”。

      這位人士還透露,此后,維普資訊網也加強了監管,進一步嚴格了期刊收錄的核實程序。期刊入庫,需要提供《期刊出版許可證》的復印件、近期的樣刊、新聞出版總署的年審材料以及期刊的介紹材料等,維普資訊網逐一進行審查。《期刊出版許可證》上的每一項信息,都會經過多個途徑進行核查,確保真實性。

      但該工作人員坦言,他們只查期刊的資質,對于期刊中論文的內容不會做審查,“質量高低我們也不評價,維普是數字出版平臺,我們沒有那么大的精力去把期刊上的每篇論文作一一審查、評價,更不會干涉期刊編輯部的具體采編工作。”

      中國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也想進入中國知網,但未能如愿。中國知網成立于1995年,它是中國最大的數字出版平臺,目前該庫收錄大概有6800多種刊物。

      運營中國知網的是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志社,該社一位負責人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2010年 6月8日,該學報人員提出申請,要求入庫,當時就被拒絕了,理由是該校早已并入北京交通大學,現已不存在,且該刊有賣版面的嫌疑。但這份學報還不死心,2011年7月4日和8月12日再次提交材料,要求入庫,中國知網依然予以拒絕。

      該負責人介紹說,中國知網有三重審核體系,由期刊采編部、學術分社總編室和雜志社總編室分別進行初審、復審、終審,即使有正規刊號的刊物,在學術價值等方面不符合中國知網要求的,也會被拒之門外。

      他說,每年被中國知網拒絕入庫的申請多達兩三百個(其中有些期刊重復申請)。

      黎宇也說,在國內的所有數據庫中,中國知網是最難攻破的。如果哪家論文公司擁有一本被中國知網收錄的學術期刊,就等于找到了一棵“搖錢樹”。

      他說,一般來說,大學學報等有固定撥款的學術期刊,質量比較有保障,極少被承包出去,公關難度也大。尤其被SCI、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目錄”、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以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等收錄的期刊,被公關的難度極大,因為這些期刊一般實行多重審稿制度,還有外審的程序。

      不過,他發現,在這個市場上,還真有做核心期刊的。黎宇說,他經常在論文交易群里看到有人專門接這方面的活。但他推測,這些人也就是公關了個別編輯,因為不論怎樣,這些刊物首先要保證論文的質量,如果要發,作者沒這個能力,就得花大價錢請槍手。”事實上,有些作者能寫出達到核心期刊發表水準的論文,但由于信息不對稱,容易被編輯部忽視,論文中介發揮了橋梁作用,在里面掙到大錢”。

      湖南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云夢學刊》主編余三定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這種情況確實存在,有高校教授找到他,表示如果能發一篇進入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的期刊論文,愿意出兩萬元的費用。

      “市場真的很大,現在有越來越多人進入這個行業。”黎宇說,這個行業的競爭開始變得激烈起來了,“錢也不好掙了,我們老板現在的想法是,認真選幾本刊物,好好打造一下,不能收錢就登,也要保重質量,他說這樣以后才能掙大錢。”

      不合理的職稱評審體系導致假刊橫行

      我是河北某路橋建筑公司人事科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主抓單位的職稱評審工作。在多年的人才管理實踐中,我感到專業技術人才的職稱評審存在著巨大的漏洞和弊端。

      每年職稱評審的時候,我都會到市人事局報卷,看到那些堆積如山的職稱材料,了解內情的我,感到悲涼和無奈,我們這些人為這些假東西奔波勞累,值得嗎?有意義嗎?

      學歷再高,能力再強,沒有論文,一票否決

      當前,事業單位的工資制度實行職稱決定制,一個人的工資水準取決于具有什么樣的職稱,職稱高則工資高,職稱低則工資低。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較高的職稱,即使不認真工作,也會享受高工資,高待遇,以及單位交的高保險,退休后拿到高退休金。

      在我們單位,正高級職稱比高級職稱每月工資平均多約1400元,各項保險單位要多繳約200元;高級職稱比中級職稱每月工資平均多約700元,各項保險單位要多繳約260元。

      而且,一旦取得某個職稱,這種高待遇就一直享受,一直到去世。因此,職稱成為像我們這種單位人員為之奮斗的終極目標。

      然而,在多年的工作中,我感到現在的職稱評審越來越“異化”,尤其是形式化和材料化,像中級職稱的評審,就是只看材料不看人,使得職稱評審成為材料“PK”的戰場。誰的材料多,誰的材料內容“豐富”,誰就能順利晉級,材料少的只能被刷掉。

      問題的關鍵是,這些材料都是可以事先準備的,無論是論文,業績,還是獎勵,都是可以事先“做”出來的。

      以交通工程專業中級職稱(即工程師)的評審條件為例,我們評中級對論文的要求是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1)在省級以上本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兩篇以上;(2)在市級以上專業期刊發表論文3篇以上。

      這一條是所有專業技術人員心中之痛。因為其他條件都很虛,只有論文這項條件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所以,各級職稱審驗機關都把論文作為審驗重點,有就過,沒有就被淘汰,具有“一票否決”的威力。沒有論文或論文未達到規定篇數者,即使學歷再高,能力再強,業務再精,也一樣不能參評。

      如果不是為評職稱,誰會愿意花大價錢發表論文

      基于上述原因,我們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都拼命鉆門子、找路子,尋求能發表論文的學術刊物,希望能發表論文,拿到職稱晉升的敲門磚,為提高工資鋪平道路。

      然而,近幾年,形勢有了改觀。這種改觀不是因為職稱評審不需要論文了,而是因為能發表論文的期刊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多如牛毛。但這些期刊都要版面費,而且明碼標價。甚至,如果自己不會寫,只需掏錢,自有人捉刀代筆,寫好后奉上,只需簽上大名即可,要幾篇就給幾篇。

      據我近年的觀察,職稱論文絕大多數是有償刊登的。所以,為什么那么多質量低下的學術期刊甚至虛假期刊能夠存在并且橫行無忌呢,關鍵就在于有需求,有需求就會有市場,這是最基本的規律。

      很多編輯部、出版商都是靠職稱論文養活的。我了解到,一些假刊每年從專業技術人員身上榨取的錢財成百上千萬元。而為了拿到論文這個職稱評審的敲門磚,專業技術人員也不得不忍氣吞聲,我身邊為了發論文的人,花上千元到四五千元的都有。有些著急的,甚至只要能發表,要多少錢都乖乖奉上。

      試想,如果不是為評職稱,誰會愿意花大價錢發表論文?認真看看那些論文吧,嚴重抄襲,改頭換面,移花接木,內容空洞,無病呻吟,連垃圾都不如。垃圾還能發電創造財富,但絕大多數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論文,除了浪費就是浪費,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也耗費了社會資源。

      但為了迎合職稱評審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又迫于無奈,不得不做。他們甚至提前兩三年就開始準備,因為只有這樣,評職稱時材料才會“豐富”,才有更大把握評上。

      在這種情況下,專業技術人員難以安心工作,因為職稱直接與工資掛鉤,職稱上不去工資就上不去,他們努力找路子,湊材料,這極大地耗費了他們的精力,使他們身心疲憊,苦不堪言。

      在我的觀察中,也有一些業務精熟、業績突出的技術人員,不愿違心弄論文、弄業績,以致多年評不上職稱。相反,一些業務一般,有些甚至沒在工程崗位、沒干過工程、從來就不懂工程的員工,他們從事組織、宣傳、辦公室業務,卻憑借人頭熟、關系廣,整的材料異常“豐富”,反而評上了工程師甚至高級工程師。

      這種酸楚我自己有切身體會,1998年,我具備了評中級職稱的資格,就因為不愿找關系求人,沒有發表論文,所以一直不能評。直到5年后,我找關系自己掏錢發表了兩篇論文,才順利評上中級職稱。

      僵化的職稱評審體系應該改革

      我認為,當前的專業技術職稱評審體系,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社會公平公正的價值追求,也越來越背離了職稱評審的初衷和本意,它無法促進專業技術人員提高專業技術水平,提高實踐能力,也不能反映專業技術人員的真實技術水準,反而成為了他們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負擔,成為了他們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

      這種制度在我們基層單位造成的后果是,很少有人安心工作,他們只想為評職稱而努力,專業技術人員熬了初級想熬中級,熬了中級想熬高級,熬了高級還得熬正高。技術工人也一樣,熬了初級工想熬中級工,熬了中級工還想熬高級工,熬了高級工還想熬技師,熬完技師還想再熬高級技師。生命不息,評職稱不止。

      這種職稱評審制度破壞了基層單位的誠信與公正,敗壞了單位風氣,打擊了專業技術人員技術創新的積極性,造成了他們心理的嚴重失衡。本來,我們希望通過職稱評審機制,促進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努力鉆研業務,提高水平,盡快成為單位工程建設的骨干,為單位作出更大的貢獻。

      但現實卻令人尷尬,他們不再比技術、比能力、比業績,而是削尖腦袋去比職稱、比材料、比工資。帶來的后果是,專業技術人員不再去鉆研技術,難以成長為挑得起大梁、擔負得起項目管理的骨干人才,工程建設水準受到嚴重制約,工程質量、工程安全受到嚴重影響。

      職稱評審雖然讓我們擁有了很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但在實際工作中,真正能起到骨干作用的優秀人才卻屈指可數。

      作為最基層的工作人員,我們能深刻理解專業技術人員的難處和痛處。在一條條“評審條件”的限制下,他們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屈服于那些人人可湊出來的材料。當我們看到他們每年為整這些材料而殫精竭慮的時候,當我們看到一批又一批年輕的專業技術人員不思進取,甚至有些不務正業地去找路子、整材料的時候,我的心里特別不是滋味。

      但我又無可奈何,因為職稱關系著切身利益,我們沒有理由阻止他們去“弄材料”,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工作荒廢而束手無策。

      我覺得,一些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在工作之余,總結經驗,提煉成果,發表一些論文以資交流與借鑒,這無可厚非,也值得大力提倡,但把論文作為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的硬杠杠,作為一票否決的標準,這就必然導致出現“異化”。

      在和各個單位的朋友交流中,我認識到這種現象普遍存在,無論在交通、建筑領域,還是其他專業技術領域,都是個共性問題。當問題如此具有普遍性時,我不得不對職稱評審的體系產生懷疑。

      作為職稱管理者,我覺得,職稱評審的導向,應是讓技術人員愛崗敬業,扎實工作,并且能通過職稱評審這一平臺,使他們更有勁頭、更有動力地去追求知識,鉆研業務,職稱晉升能成為他們業務更加成熟、更加精深的標志,通過職稱評審,促進他們的技術業務不斷發展與進步,使我們單位修的路更好、工程質量更高、經濟效益更顯著,這才是應有的導向。

      現實與之背道而馳。說實話,多年的職稱評審工作讓我厭倦,也讓我越來越感到問題的緊迫性。我想,這種僵化的職稱評審體系應該壽終正寢了,主管部門應該改革職稱評審體系,代之以更加科學、更加靈活、更加易于操作的人才評價模式。

    相關文章

    論文投稿需謹慎,中科大發布“學術期刊負面清單”

    1月31日,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發布了2023年《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預警名單總計28本期刊,較2021年版本的35本減少了7本,其中20本期刊為今年新增,有3本連續2年進入預警名單。......

    核心學術期刊免收三孩作者版面費是善意還是作秀?

    近日,湖北省社科聯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財會通訊》宣布“對養育三孩家庭的作者免收版面費”一事引發輿論關注。10月11日,湖北省一會計類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財會通訊》在它的官方微信公號發布通知,稱近年來,財......

    毫無爭議|國刊之光CellResearch獲最新期刊國際影響力第一

    12月6日上午,由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1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線上......

    發論文越來越難了:學術刊發文量連續6年下降

    數據來源及統計方法本文統計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該平臺收錄了中文學術期刊8730余種,含《總覽》收錄的期刊1960余種。為了保證數據樣本足夠多以及數據的準確性,檢索的論文數量全部是2008~2020年發......

    中南大學教授:知名學者帶頭投稿國內期刊的時代已到來

    作為一名大學教師,論文寫作與發表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往,我們在科研中有了重要發現,都會“情不自禁”地優先往國外學術期刊發表。對于國內期刊,更多的則是吐吐槽,比如論文審稿速度慢、版面費高、關......

    FMS管理科學高質量期刊推薦列表

    2019年5月,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聯合決定正式啟動管理科學高質量期刊推薦工作,包括推薦國際期刊和中文期刊兩項任務。推薦工作主要基于同行評議、價值導向......

    地學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617種)

    2020年7月3日,中國地質學會網站發布了我國地學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試點成果,《目錄》共有359種國內和258種國外期刊入列。其中國內期刊T1類57種、T2類142種、T3類160種。......

    175本!知網公布2020“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名單

    自2012年起,中國知網和清華大學圖書館每年聯合研制《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通過對2萬余種國際學術期刊引文大數據的挖掘,分析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引證情況,目的是客觀反映我國學術期刊在國際學術研究領......

    世界頂級學術期刊《Nature》發布蘭州大學110周年校慶特刊

    9月5日,《Nature》發布蘭州大學110周年校慶特刊,以“ThebuzzfromChina’swest(來自中國西部的聲音)”為題介紹了蘭州大學百十年的發展成就,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以“Blazin......

    根治“保健”市場亂象需社會共治

    “保健”市場亂象嚴重危害民生,嚴重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嚴重破壞社會和諧穩定。1月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多部門在京召開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電視電話會議,部署開展“百日行動”。據悉,本次“百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