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
腫瘤的表現取決于其部位和擴散的類型。由于大多數支氣管癌位于支氣管內,病人典型表現為咳嗽,伴或不伴咯血。慢性支氣管炎病人,其原有的咳嗽加劇,頑固,表明有新生物的可能。產生于支氣管腫瘤潰瘍的痰量一般不大(盡管細支氣管肺泡細胞癌的痰有時可以很多且呈水樣),但可含炎癥滲出物且往往帶有血絲。小細胞癌不常見有咯血,大量出血(不常見)有力提示大血管受到侵犯。支氣管狹窄可引起氣體陷閉伴局限性哮鳴,常引起肺不張伴縱隔移位,肺膨脹度減少,叩診濁音及呼吸音消失。被堵塞的肺發生感染,則有發熱,胸痛和體重減輕,持續性的局限性胸痛提示新生物侵犯胸壁。外周結節樣腫瘤在未侵犯胸膜或胸壁引起疼痛或轉移到遠處器官之前無癥狀。晚期癥狀有疲勞,乏力,活動減少,咳嗽加劇,呼吸困難,納差,體重下降和胸痛。惡性腫瘤常引起漿液血性胸膜滲出液,且往往大量,反復發生。
Horner綜合征(由于侵犯頸胸段交感神經)表現為眼球內陷,瞳孔縮小,上瞼下垂和同側面部無汗。Pancost綜合征(由于臂叢和鄰近的肋骨,以及脊椎受到腫瘤浸潤)表現為所受累的上臂疼痛,麻木和乏力。上述兩個綜合征可同時存在。
體征
腫瘤可直接侵犯食道,引起阻塞,有時并發瘺管。膈神經受侵犯可引起膈肌麻痹。侵犯心臟出現心律失常,心臟增大和心包積液。上腔靜脈阻塞和左側喉返神經麻痹(引起聲音嘶啞)則是由于腫瘤直接壓迫或鄰近淋巴結壓迫所致。
在上腔靜脈綜合征中,靜脈回流受阻引起上胸部和頸部側支靜脈擴張;面部,頸部和軀干上部(包括乳房)水腫,充血;眼結膜紅,腫;仰臥位氣喘;及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如頭痛,視覺障礙和意識紊亂)。上腔靜脈綜合征有顯著的臨床表現,雖需密切注意,但不是急癥。對原因不明的縱隔腫塊,最重要的是要作出組織學診斷。
原發及繼發癌的肺內擴散可發生淋巴管癌,引起亞急性肺心病,低氧血癥加重和嚴重呼吸困難。肺內繼發性血源性淋巴結轉移常見,但繼發性支氣管侵犯很少見。血行轉移至肝臟,腦,腎上腺和骨骼多見,可早期發生,在明顯的肺部癥狀出現之前即可產生癥狀。
肺癌的副癌綜合征表現很多,是腫瘤的肺外的遠處效果。它們引起與原發性腫瘤或轉移無關的代謝性和神經肌肉性紊亂,可能為癌腫發生或復發的首發癥狀。它們并不表明腫瘤已擴散在胸外。肥大性骨關節病(人所共知)是出現于手指和腳趾的杵狀變形及長骨遠端骨膜隆起。神經系統各部分均可受侵犯---主要為腦病,亞急性小腦變性,腦脊髓炎,Eaton-Lambert綜合征和周圍神經病變。可發生多發性肌炎和皮肌炎或由于產生具有激素作用的物質而出現代謝綜合征。小細胞癌可分泌異位性ACTH,導致庫欣綜合征;或分泌ADH,導致水潴留和低鈉血癥,也可引起類癌綜合征(面紅,喘鳴,腹瀉及心臟瓣膜損害)。鱗狀上皮細胞瘤可分泌甲狀旁腺激素樣物質而產生高鈣血癥。其他與原發性肺癌有關的內分泌綜合征包括男子乳房增大,高血糖,甲狀腺毒癥和皮膚色素沉著。亦可出現血液系統疾病,包括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血病樣反應,骨髓癆性貧血,紅細胞增多及衰弱性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