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飲食傳染,病從口入。痢疾病人的糞便污染了食物、水源、餐具;或吃了沒洗凈的瓜果、蒼蠅叮爬過的食物;或用臟手抓吃食物都可以把痢疾桿菌吃下去。一般病菌到胃內即被胃酸殺死,可是當體質弱,吞入的病菌量相對多,不能完全被殺死而進入大腸內生長繁殖,產生毒素使大腸粘膜壞死、潰爛而發生痢疾。痢疾以夏季炎熱季節多發,這是因為此時蒼蠅的密度最高。急性細菌性痢疾傳染性較強,可引起周圍多人連續發病。急性中毒型細菌性痢疾病情危重,短期內可引起死亡,因此不可掉以輕心。
痢疾桿菌引起的消化道傳染病,就是平常所說的“拉痢疾”。這種病的傳染源是病人和帶菌者,通過污染水源、食物及手,傳給他人,全年均可發生,以夏秋季多見,感染后數小時或一兩天發病。主要癥狀為:
①發高燒,可達38C~40℃,伴全身不適。
②肚子痛,多在下腹及肚臍周圍。
③腹瀉。一天數次至幾十次不等,為膿血、粘液便,伴有明顯里急后重現象,但有少數病人,開始時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并不表現出來,卻出現嚴重的毒血癥癥狀,甚至突然發生休克,經過24~48小時后才出現消化道癥狀,這是細菌性痢疾的一種最嚴重的類型,醫學上稱為中毒型痢疾,應予以高度重視。凡在流行季節,發現突然高燒、驚厥、或昏迷的病人,不管是否拉肚子,都要考慮到中毒型痢疾的可能,迅速送到醫院,盡早予以確診和搶救,不可拖延。細菌性痢疾的治療,主要是及時應用抗生素或黃胺類藥物,常用痢特靈(即味哺咬酮)、黃連素、黨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