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3-12 11:40 原文鏈接: 建設“美麗中國”應鼓勵能源型產業集約化升級

      “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保護好生態環境。”全國人大代表、廣西百色礦務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啟江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當前,能源產業發展方式粗放、產業結構不合理、環境污染問題已嚴重影響了新型工業化進程,成為經濟轉型發展的突出瓶頸,迫切需要向集約化、生態型方向發展。

      應用新技術和節能減排技術

      綠色礦山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黃啟江進一步介紹說,當前,能源產業發展方式粗放主要表現在:能源類企業生產分散、工藝落后、規模小、效率低;礦產資源回采效低(50%以下),浪費嚴重;安全生產事故不斷,非法盜采屢禁不止;綜合利用率低,如能源集中度高的廣西百色市,1度電產生的產值只有4.71元,占廣西平均的31.65%;1噸標煤產生的工業產值只有9780元,占廣西平均的42.22%。

      “一般認為,在能源產業中,煤炭產業是夕陽產業。”黃啟江告訴記者,而以煤炭為主業的廣西百色礦務局通過實施“綜掘綜采一體化、安全管理信息化、礦井管理標準化、融資方式多元化和企業管理人性化”管理模式,堅持建設綠色生態礦山,大力推廣應用新技術和節能減排技術,走出了一條復雜地質條件下中小型煤礦安全、高效和現代化生產經營的新路子,企業實現了質的升級,在綠色礦山建設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原煤生產能力由年產不足15萬噸迅速提高到產能500萬噸/年;回采工效由原來的2.5噸/(工日)提高到40噸/(工日);噸煤電耗從11.3元降到6.7元;礦井無死亡事故發生,連續實現安全生產;年產值從不到8000萬元增長到12億元,利稅從不到1000萬元/年增長到4.6億元/年,職工人均年收入從4300元增長到7.1萬元。

      “昔日‘臟、亂、差’的煤礦變成了湖光山色、鳥語花香的花園式礦區,企業步入全國煤炭企業百強,形成了在全廣西及至全國行業中的‘百色經驗’。”黃啟江說。

      傳統能源產業依靠科技進步

      實現企業轉型發展

      從廣西百色礦務局的經驗來看,黃啟江認為,傳統能源產業通過科技進步,升級改造可以實現企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生態式轉型發展。

      因此,他建議國家支持傳統能源性企業加強這方面力度,促進轉型升級:

      一是制定更嚴格更規范的能源開發監管政策,進一步明確國有大型企業為資源開發的主體地位。當前,資源富集地區礦權設置依然存在“小、散、亂”狀況,雖然,國務院和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系列規范重組的政策,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有的小礦權漫天要價,或者是利用手段規避重組,相關重組政策未能落到實處,導致重組成本過高,國有企業重組困難重重,建議一方面要建立能源產業更嚴格更規范的安全生產、質量、環保等方面可量化的達標國家指標體系,形成強制性指標,進一步促使“小、散、亂”礦權向規范化、集團化大礦權集聚,實現安全高效、環保節約開發利用;同時,政府要建立相關礦權轉讓價格體系指導意見,在資源重組配置過程中實現合理的資本交易,確保各方合法利益,促進大整合、大發展、上水平。

      二是把地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納入“三規合一”體系,試點“四規合一”。礦產資源大部分屬地下開采,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出現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與地下資源開采規劃的矛盾。一些地方在政策層面上往往采取一刀切、簡單地以城市規劃或土地利用規劃否決地下資源開發利用,導致一些礦產資源浪費、丟失,制約了地方工業經濟的均衡發展。建議政府編制規劃時,將地下資源開采利用規劃調整納入到“三規合一”中,試點“四規合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與地下資源開采利用規劃統籌銜接),統籌兼顧地下開采和地表利用、城市建設,鼓勵支持通過科技進步,科學開采,綠色復墾等方式以及部署合理的地下開采和地面建設的時間秩序,充分回收利用地下資源,做到地下開采與地面建設互相兼容、互相促進。

      三是支持能源產業生態循環利用。當前,中西部能源基礎工業較為薄弱,比如像革命老區百色市,社會經濟發展滯后,工業基礎薄弱,對能源的依賴性高;同時粗放式發展,循環利用程度低,資源浪費較多,企業一次性投入技改或升級改造的資金壓力較大,為此,建議對品位較低的礦產資源洗選、節能減排綜合利用、生態復墾式開發、節能降耗科技研發等方面應配套《廣西百色生態型鋁產業示范基地實施方案》定向安排專項財政扶持資金,并同時給予相關稅收的優惠政策。

    相關文章

    鉀資源僅占全球儲量2%!我國補“鉀”取得重要進展

    面對鉀資源匱乏、進口依存度高、供應鏈安全無法保障等難題,我國無機鹽行業近年來從礦產勘查、境外開發、技術升級、高效利用等方面積極行動,確保鉀資源供應。這是6月8日在青海省格爾木市舉行的2023世界鉀鹽鉀......

    氫能交通面臨著重大的機遇下一步發展要注意三個方面

    新華網北京5月26日電(石海平)5月23日,2023世界氫能技術大會開幕式在廣東省佛山市舉行。“氫能交通是國家對氫能支持力度最大的領域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理事長歐......

    第三代太陽能電池效率顯著提升

    據英國《自然·能源》雜志近日發表的最新研究,一組國際聯合團隊報告成功制造了鈣鈦礦/硅雙層單片電池。在室外條件下,雙面串聯太陽能電池實現超出任何商用硅太陽能電池板的效率。這也是首次通過實驗清晰證明了雙面......

    減緩與適應—社會組織參與氣候治理交流會在京舉行

    近日,在能源基金會的支持下,中國民促會在京召開減緩與適應—社會組織參與氣候治理交流會,共話社會組織參與氣候治理的發展方向和未來機遇。能源基金會策略傳播高級項目主任荊卉在致辭時指出,社會組織參與氣候治理......

    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首次超過50%

    據首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27日消息,至一季度末,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首次超過50%,達到50.5%,標志著電力行業“雙碳”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截至3月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達26.2億千瓦,位......

    光熱發電迎來規模化良機

    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推動光熱發電規模化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結合沙漠、戈壁、荒漠地區新能源基地建設,盡快落地一批光熱發電項目。力爭“十四五”期間,全國光熱發電每年新增開工規模達到300萬千瓦......

    事關萬億級市場國家能源局定調

    4月12日,國新辦就“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舉辦新聞發布會。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在會上表示,要始終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為最重要的使命任務,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確保國內原......

    自然資源部地質礦產科學數據中心成立

    4月6日,自然資源部地質礦產科學數據中心在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全國地質資料館)正式成立。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科學數據管理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和規范自然資源科學數據管理,促進開放共享,自然資......

    “碳酸鋰跌到10萬/噸以下不是不可能”!重磅言論引爆論壇

    4月2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清華大學、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共同協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正式迎來閉幕。在昨日的主論壇上,比......

    廣州能源所完成能源利用效率評價體系研究驗收

    3月28日,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簡稱廣州能源所)組織召開“與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能源利用效率評價體系研究”項目結題評審會在廣州舉行。據悉,廣東省經濟和產業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探索科學......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