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心絞痛的發作,對有癥狀和無癥狀性心肌缺血都應予以控制。治療應針對心肌供氧需氧兩個方面,可服用鈣離子拮抗劑或β-阻滯劑。
對冠心病的治療要樹立心肌缺血總負荷的概念,只要有心肌缺血,無論有無癥狀,均應積極治療,目的在于消除心肌缺血而不是限于環節癥狀。治療措施可從減少心肌耗氧和解除冠脈痙攣兩方面加以考慮。
1.控制易患因素
有效的控制糖尿病、高血壓病、高血凝狀態及高脂血癥,戒煙酒、合理飲食,對防治是至關重要的。
2.抗心肌缺血藥物
治療心絞痛的各種藥物對SMI都有效。β受體阻滯劑對心肌耗氧增加(發作前心律增快和血壓升高)所致的SMI最有效。尤其是控制午前發病者療效更突出。擴血管劑對冠脈痙攣所致者效果較小。在鈣拮抗劑中,硝苯地平因作用時間短和增加心律,療效交叉,多用比爾硫卓和氨氯地平。硝酸鹽類對SMI很有效但易發生耐受性,主張用硝酸鹽類不過夜,以保證數小時的無硝酸鹽類的間歇期。由于老年人SMI在夜間發作也有一定的頻率,可以白天用硝酸鹽類,晚間用鈣拮抗劑。若因心肌耗氧增加和冠脈痙攣所致的緩和性心肌缺血者應聯合用藥,如氨氯地平和阿替洛爾合用的療效明顯優于單獨用藥。SMI高峰多發生于晨后數小時內,短效制劑應在患者醒后立即服用。長效制劑應在晚上臨睡前使用,有利于控制SMI的發作。
3.介入手術治療
藥物療效欠佳者應行冠脈造影,了解病變程度和范圍,以便選擇冠脈搭橋術,冠脈形成術或其他介入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