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570.shtm
如今的南京市江寧區牌坊村,茶鄉公共花園吸引著不少游客前來游玩,一株株樹木參差錯落,樹影投落在雜草中,草叢里點綴著野花,小孩在草坪上追逐打鬧,園中坐落著幾座涼亭,每每午后,老人在亭中品茶下棋,好不愜意。
“牌坊村開發較早,我希望通過‘守望促融,靜等花開’這個項目,喚醒當地的文化記憶。”2022年5月,南京郵電大學2020級社會工作專業的本科生王珩宇帶領團隊成員季中艷、范文婷、全益鋒在牌坊村調研,了解到當地有“茶鄉煥新”的計劃。12月,在公益基金的資助下,王珩宇團隊在牌坊村公共綠地開展了以“守望促融,靜等花開”為主題的茶鄉公共花園改造計劃。今年1月,牌坊村社區微花園正式上線。
牌坊村是南京市江寧區的下轄村,2020年,村內設立了駐村社工站,成為全國首個“社工村”。牌坊村有著“金陵茶文化休閑旅游第一村”的美譽,圍爐煮茶是村子的傳統特色,煮茶閑話是村民們農閑時的消遣。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村民不再在家務農,而是選擇外出務工,快節奏的生活,讓彼此間的交流變少。
?
茶鄉公共花園改造計劃茶話會。南京郵電大學供圖
當地社區希望進一步宣傳牌坊村的茶文化,提高公共空間利用率,進而增進村民間的溝通。在教師指導下,通過第二屆費孝通田野調查項目的資助,王珩宇團隊調研了相關群體,“希望通過改造花園,來增強村民間的交流,提升牌坊村茶文化的美譽度。”討論過后,團隊有了改造茶鄉公共花園的構想,申請將村內閑置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庭院改造為社區公共花園,得到了村委、村民、駐村社工、駐村志愿團隊等的支持。
從開始的方案設計到與當地村民、社工溝通到確定項目方案,整個過程非常不容易,“不論是鋪設草坪、清理雜物,還是擺放設施,隊長都一直在和我們溝通。”團隊成員范文婷看到改造后的照片,既開心又自豪。
“我將所學的社區工作方法和社區營造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在社區社工站、老師和隊友們的幫助下,逐漸把對公益項目的構想變成現實、落地實施。”王珩宇分享道。大家合力設計公益落地方案,駐村社工積極幫助團隊鏈接資源,村民志愿者們發散思維、提供意見,相互配合、齊心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