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詢問有無外傷史,受傷時間及治療情況,有無長期臥床、手術、妊娠、分娩及口服避孕藥物史,有無反復靜脈穿刺或靜脈內留置輸液導管史。癥狀和病期是否一致,起病的部位及發展情況,疼痛的性質,有無發熱、患肢腫痛等。
2.局部檢查時應注意患肢有無壓痛,壓痛的部位,腫脹情況(須每日用卷帶尺在最粗平面精確地測量周長,并與健側同一平面作比較),皮膚的顏色和溫度(與對側相比,最好用皮膚溫度測量器測量),肢體遠端脈搏有無改變,能否在體表捫到有壓痛的條索狀物,有無感染病灶存在及足靴區營養性改變,如脫屑、瘙癢、色素沉著、濕疹及潰瘍形成等。
3.診斷有困難時或為明確病變范圍,可行超聲檢查、脈沖多普勒頻譜檢查、靜脈造影術(可有效地判斷有無血栓、血栓的位置、范圍、形態和側支循環。
4.靜脈測壓,行足背靜脈穿刺,針接壓力傳感器或有刻度的透明塑料管(盛滿肝素-生理鹽水溶液)測量靜脈壓,正常壓力一般為12.7kPa(130cmH20),作踝關節伸屈活動時,腓腸肌收縮,壓力明顯下降,一般可降至5.9kPa(60cmH20),停止活動后壓力回升,回升時間超過20s。主干靜脈有血栓形成和堵塞者,無論靜息或活動時的壓力均明顯升高,回升時間增速,一般不超過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