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3-15 19:47 原文鏈接: 個別城市霾天數1年超過200天政府要明確治污責任

      【導讀】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個別城市霾天數一年超過200天,環保部副部長表示"心急如焚"。3月15日18點,經濟之聲評論:環保治污應該首先明確相關政府部門的責任。

      中廣網北京3月15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個別城市霾天數一年超過200天,環保部副部長表示"心急如焚"。

      兩會期間,有關霧霾天氣和大氣污染問題被很多記者追問。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今日下午舉行的最后一場新聞發布會,因為以"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并請到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等環保部負責人回答記者提問而受到高度關注。

      今日下午的發布會,吳曉青首先用了比較長的篇幅,就公眾關心的霧霾引起大氣污染問題做出回應。他說,我國能源消耗量大、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增加,包括北京在內的大城市短期內還達不到新的空氣質量標準,他本人作為一名北京市民,同時作為一名環境保護工作者,看到這樣的污染天氣也心急如焚。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個別城市霾天數一年超過200天,未來要把PM2.5納入這三個區域的污染減排考核目標。關于霧霾的治理,從思路、理念到具體的技術措施,專家、學者提出過很多建議,其中很多人都提到了"防治污染要和官員政績考核"的觀點,媒體也一直在呼吁,但是什么時候能提到政策層面,現在還不清楚。今日下午,有媒體記者也問到相關的問題,但是從吳曉青副部長的回答中,我們沒有找到明確的答案。所以,我們很想知道,防治污染和官員政績掛鉤,眼下是不是還存在一些困難?這個建議是不是具備可行性?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一起來評論。

      今日下午的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未來相關的環保指數是否會納入官員的考核標準",這一點呼應了媒體、學者的"環保治污和政績掛鉤"的觀點。盡管吳曉青副部長對霧霾引起的大氣污染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多方面深層次的分析,但是我們認為,根本性的原因還是相關的政府部門責任落實得還不夠。

      孫立堅: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就是剛才地方政府為了政績在目前經濟轉型還沒到位的時候,還在依靠大量的投資帶動經濟增長和就業。這造成了今天投資業績越好的地方、工業化程度越高的地方,受霧霾的天氣的影響非常嚴重。另外,這樣的霧霾天已經引起了居民對地方政府只看投資不看生活質量的發展方式的不滿。這時政府也注意到環境污染已經影響到了政績的產出。

      政府的政策目標一方面希望治理現在的環境,另一方面又想看到當地的經濟的發展的持續增長。所以在目前發展階段出現了目標不一致的情況,政府還沒有想到應該如何來解決這樣的沖突。現在關鍵要能實現傳統制造方式的轉變,關鍵要依靠政府通過政策支持降低企業環境轉型的成本。

      政府一定要在降低企業轉型成本的同時,創造新的商機,這是地方政府需要做的功課。"防治污染要和官員政績考核"什么時候能提到政策層面,現在還不清楚。

      孫立堅表示,今天的環境問題不光是中國要不要選擇的問題,更已經是一個全世界關注的話題。 "防治污染要和官員政績考核"也是一個必要的工程。

      孫立堅:政府的行為直接影響到能不能通過創新驅動、環境優化來帶動結構的調整。環境保護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關鍵是政府在轉型過程中能不能利用市場的力量利用一批人才集中、環境建設當中有頭腦、有戰略的企業先行給他們創作商機,通過大規模地投入和轉型成功優化環境、工作、產品,降低成本。

      很多起初沒有能力靠自己進行環境優化和項目改造的這些企業,也能夠在先行的企業帶動下進入到優化的隊列中,這點政府首先要抓優質的企,政府首先要能夠給市場環境的營造更多提高自己的行政效率,而不是今天困擾在雙重目標的搖擺當中。

      吳曉青具體以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為例來剖析霧霾的問題。他說,未來要把PM2.5納入這三個區域的污染減排考核目標,并舉例說,一些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提出"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官,治官先治人"的鐵腕治污措施,收到很好的效果。這就很好地體現了把治污措施落到實處的要求。

      孫立堅認為,具體到對PM2.5污染減排的考核,要做到科學的、法治化的管理和考核是一件有難度的工作。

      孫立堅:這些要求有一點做不到的話,可能使得治污工作半途而廢,甚至是一些關羊頭賣狗肉,拿著治污的工程費用卻還在污染環境。所以今天中央選擇京津冀,一方面也是考慮到這些地區本身具備了產業結構轉型的基礎,無論是人力、財力,率先進入到這樣一個環境優化的隊列當中來成為試點城市,也是國家從成本和收益,從推動治污工程的內在動力上選擇的。

      轉型會增加商業成本,這樣會有很多的企業搬離京津冀。這會加劇京津冀產業的空心化問題,并造成不同地點的市場競爭處于不公平的狀態,最終企業的流失問題就會出現,所以這點試點的工程實際上會帶來差異化不平等的出現。治污光有京津冀是不行的,如果不是一個全國總體考慮的話,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

    相關文章

    西南陰雨頻繁華北黃淮霧和霾發展

    中國天氣網訊未來三天(11月25日至27日),我國雨雪范圍較小,其中,西南地區陰雨比較頻繁,新疆北部等地明天降雪將發展增多。同時,全國大部較常年同期偏暖,晝夜溫差拉大,華北、黃淮等地霧和霾天氣發展增多......

    霍尼韋爾首款PM2.5室內空氣檢測儀靈動上市

    霧霾天氣會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而室內的空氣質量也同樣讓人擔憂。雖然氣象臺播報或天氣類APP能提供室外空氣質量數據,但并不能準確反映人們所處室內環境的空氣質量情況。2017年3月21日,《財富》美國......

    節后霧霾因何又“露面”?煙花爆竹是“元兇”嗎?

    春節假期剛剛結束,霧霾天氣再次侵襲京津冀。中央氣象臺4日8時發布的“每日天氣提示”稱,華北中南部、黃淮以及陜西關中等地空氣重污染擴散條件轉差,冀豫鄂等多省大霧彌漫,局地能見度不足200米。此番霧霾恰逢......

    金華細顆粒物源解析結果出爐

    霧霾天氣的“元兇”是細顆粒物(PM2.5),大氣中的PM2.5組成和來源是什么?針對這兩個公眾最關心的問題,浙江省金華市環保局組織實施了市區大氣環境中PM2.5源解析的研究工作。近日,源解析結果正式出......

    專家回應霧霾為何“早輕晚重”等五大疑問

    這次京津冀地區以及山東、河南等地出現的大范圍區域性重污染過程,讓包括北京在內的華北平原大部分地區徹底“淪陷”。本輪霧霾天氣為何如此漫長?緣何早輕晚重?最重時段何時到來……昨天,記者采訪了北京市氣象臺首......

    北方城市再中“霾”伏環保設備景氣度持續提升

    12月23日,中國氣象網發布早間消息表示,23日08時到24日08時,北京中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山東西部和北部、山西中部和南部、河南中北部、陜西關中、江蘇南部、安徽東部等地有中度霾,其中,北京南部......

    北方城市再中“霾”伏環保儀器設備前景樂觀

    12月23日,中國氣象網發布早間消息表示,23日08時到24日08時,北京中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山東西部和北部、山西中部和南部、河南中北部、陜西關中、江蘇南部、安徽東部等地有中度霾,其中,北京南部......

    警惕霧霾“常態化”麻痹應對意識

    隨著一股較強冷空氣的抵達,華北、黃淮等地持續多日的霧霾天氣將趨于結束。但17號、18號京津冀等地將再次遭遇霧霾天。(10月12日中國廣播網)從近幾年的霧霾形勢來看,霧霾無論從爆發頻率還是地域范圍上都已......

    陜西省嚴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并開展土壤污染治理

    土壤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食品安全和人民身體健康。日前,陜西省出臺《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實施意見》,嚴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陜西省將力爭到2015年底,全面摸清陜西省土壤環境狀況;建立比較完善的土壤......

    靜電除霾藍天能否重現室內試驗在國外已獲成功

    打破砂鍋霧霾天氣頻頻侵襲,各種治污減霾技術也備受青睞。請關注——近日,荷蘭發明家達恩·羅塞加德發明了一項利用靜電吸附原理治理霧霾的技術,在接受建筑和設計雜志《Dezeen》的專訪時,達恩·羅塞加德提到......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