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家能源局的職責涵蓋了能源政策規劃、行業改革、市場監管三大方面,相當于把原能源局和電監會的權力整合能否產生1+1>2之效
與即將被撤銷的鐵道部大門外成為近日熱門旅游景點,眾人紛紛在門前留影不同,電監會的門口平靜如常。這家于2003年3月成立的國務院直屬正部級單位已經成立整整十周年,卻一直少有人關注。
3月10日,坐了十年冷板凳的電監會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逆轉。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公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是,電監會不再保留,將現在國家能源局、電監會的職能整合,重新組建國家能源局。
等待已久的靴子終于落地。聽到這樣的結果,也許會有幾家歡樂幾家愁。但此次調整對于未來電力改革的深遠影響,會超出很多人的預期。
電監翻盤?
改革方案一出,好似一石激起千層浪,有期盼,也有這樣那樣的猜測:未來的國家能源局,到底是個什么樣的機構?從方案的字里行間可以找到答案。一位能源行業資深人士表示,從方案來看,未來的國家能源局還會是副部級。因為方案中提到,“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4個,其中組成部門減少2個,副部級機構增減相抵數量不變。”這意味著,未來的國家能源局可能級別不變。
至于未來新國家能源局的具體安排,無疑需要按部就班地有序進行。現在的機構改革方案只是確定了方向,等待方案經過全國人大批準之后,會進一步細化,確定細化的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也就是俗稱的“三定”。未來新國家能源局的內設機構、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都要等到“三定”方案出爐才能最后明確。
“一般情況下,‘三定’方案可能不會太快,可能要到6月底才能出來,那時能做完就已經不錯了。”一位熟悉機構改革的政府人士分析,中編辦出最后的“三定”方案,會經過多方協商,高層領導的人選肯定會先定下來。 “3月11日,國家能源局和電監會剛剛召開了中層以上干部大會。”一位消息人士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透露,重組工作會逐步展開。
此次機構改革方案出臺前后,有些媒體和專家認為,電監會不再保留是因為其位置尷尬,無市可監,所以被整合“兼并”,而發改委繼續得到了加強,頗有電監會黯然退場之意。但事實并非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
接近政府部門的電力行業人士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透露,現任電監會主席吳新雄已經在3月1號得到正式通知,參加未來國家能源局的重組工作。該位人士認為,雖然此次機構改革,名義上電監會被撤銷,但電監會主席仍參與重組的操盤。
據消息人士透露,國家能源局現任的高層領導中,有些會有一些變動。
從政府人員安置的慣例和規則分析,電監會干部在級別上占優勢。電監會本身是正部級機構,電監會各級官員的級別都是規范配置的。能源局是副部級單位,各司的司長是按正司還是副司配置尚待最后才知,若按以往,可能會出現司長是副司級,副司長是正處級的情況,相應的比電監會官員低一級。按照政府官員安排的慣例,原有級別是考慮的因素之一。上述電力行業人士表示,從他了解和接觸的情況看,此次機構改革方案一出,電監會人員態度篤定。
關注電力行業的分析人士認為,這次之所以電監會主席吳新雄重組操盤,和其上任以來提出敢有作為、善有作為的口號,積極推進改革有關。
箭在弦上
實際上,從機構改革方案內容分析,新的國家能源局起點頗高。
“擬訂并組織實施能源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研究提出能源體制改革建議,負責能源監督管理等。”機構改革和職能轉交方案中明確了未來國家能源局的職責范圍。這個新界定,基本上涵蓋了能源政策規劃、行業改革、市場監管三大方面,相當于把現在能源局和電監會的權力整合在一起。方案中明文規定:“改革后,國家能源局繼續由發展改革委管理。發展改革委主要是做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能源規劃的協調銜接。”未來發改委和能源局的關系也更加明晰。事實上,改革的主導權、政策權力、市場權力都更加集中在了未來的能源局手中。
“自己改自己比較難,至少是缺乏改革的動力。由一個新的部門來推動改革,就有很大作用了,以后整個電力體制改革和能源改革的進程會加快。”一位發電企業人士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他說,電監會主席吳新雄曾經說過,電力改革是箭在弦上。
對于此次機構改革選擇的“政監合一”路線,中國能源研究會一位研究能源管理體制的學者認為,現在的電監會職能并不完整,不能監管投資和定價,不是真正現代意義上的監管機構,這么少的職能成立一個單獨的正部級監管機構,是沒有必要的。這也是為什么電監會成立十年來沒有發揮太大作用的一個原因。
他表示,現在很多原來通過政策引導實現的目標已經通過監管手段實現。“政”和“監”都只是管理手段,如果目標一致,合在一起反而有利于促進目標實現,也有利于內部的溝通協調。
對于外界擔心的新國家能源局會不會變成發改委的一個“加強司”,一位電力行業人士并不十分擔心,“不能光看機構,還要看人的作為。”他認為,今后能源局的獨立性會更強一些。
能源界相關人士對此次機構改革方案的反應也頗耐人尋味。
“對電力企業是大好事,尤其是發電企業。”一位發電集團人士談到未來能源局和電力改革的話題時,心情不錯。他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國外電改之后,發電行業效益會穩定下來,將來中國進一步改革,發電行業有望成為穩定盈利的公用事業。“發電企業是歡迎輸配分開、競價上網的。” 在3月10日下午機構改革方案發布后的政協經濟界小組討論中,向來寡言的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突然發聲:“電監會成立后,從北京到全國各省都設有機構,十年擴編到兩千人,這次一改一合并,兩千人怎么安排?舊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同時又出新的人員安置問題”。
“如果只是把電監會撤銷,只是走了一小步。”對于此次機構改革,中國能源研究會研究能源管理體制的學者表示了謹慎的樂觀。他認為,判斷能源管理機構改革成功與否,最核心還是看兩個因素:一是看職能有沒有理順,二看能不能推動能源領域的改革。(記者 劉麗麗)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綜合處處長陳永勝日前在2023年中國風能新春茶話會上透露,將出臺《深遠海海上風電管理辦法》《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管理辦法》等多個政策文件。陳永勝介紹,國家能源局將適應新的形勢,推動可......
“截至目前,陜西75家試點高校院所中,38383項科技成果已單列管理,3449項成果正在實施轉化,其中232個項目已經成立公司、開張運營;184名科研人員及科研管理人員憑借科技成果轉化貢獻晉升了職稱;......
2022年底,科技部會同教育部等7部門聯合召開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啟動會,部署推進《關于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圍繞國家科技任務用好用活人才,以“評什么、誰來......
近期,2023年研究生入學筆試剛剛結束。與之相伴的,則是人們對于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的再次關注。近年來,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研究生培養單位一直在不斷以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為抓手,提升基層改革的積極性。其中,主......
【創新路上好政策】創業投資高、轉化成果不計入績效考核、創業失敗還有可能承擔政策風險,這些擔憂,讓高校科研人員對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培育高質量科創企業總是有點“興致索然”。如何有效破解科技成果轉化缺乏內生......
“‘先使用后付費’試點政策,解決了高校和企業成果轉化‘死亡谷’的問題。”在9月29日召開的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配套政策新聞通氣會上,北京理工大學技術轉移中心主任陳柏強感慨道。多年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
近期,多所高校官宣延長專碩學制引人關注。一直以來,專碩學制2至2.5年、學碩學制3年,已成慣例,對于專碩的學制變化,有學生表示“喜憂參半”。而結合大環境看,不少高校都在官宣學碩、全日制碩士停招的同時,......
近日,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5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的通知》,提出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減負行動3.0)。此次行動聚焦青年科研人員面臨的......
日前,山東省科學技術廳官網發布《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定向獎勵實施辦法(試行)》。《實施辦法》共二十條,主要內容如下:明確定向獎勵功能定位。明確了定向獎勵導向、適用范圍、獎勵重點以及授獎數量,提出定向獎勵是......
科研項目是科技創新活動的核心載體,優化科研項目的組織管理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近年來,我國一直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科研項目組織管理形式也在不斷優化。2014年,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開展了國家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