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用主治
疏表清熱,解毒,散瘀。治流感,乙腦,咽喉腫痛,腸炎,痢疾,黃疸,腸癰,小兒驚風,疳積,瘡筋疥痔。
①《生草藥性備要》:"洗疥癩,解毒瘡,止癢埋口。"
②《嶺南采藥錄》:"清熱解毒,退外感發熱。煎水洗疳瘡。"
③《南寧市藥物志》:"清熱解毒,治腸炎下痢,黃疸,火熱痧癥;外敷治蝦鉗瘡及洗毒瘡。"
④《廣東中藥》Ⅱ:"治感暑發熱,癍痧,痔瘡(外洗),腸癰及內外科炎腫。"
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散瘀活血。防治流感感冒,治療咽喉腫痛,小兒發熱,驚風,跌打損傷,慢性潰瘍,癢疹。"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3~1兩(鮮者2~3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宜忌】《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婦女行經期忌服。"
【選方】
①治慢性闌尾炎,胃腸炎:鮮三葉鬼針草一至二兩。水煎服。
②治中暑腹痛 吐瀉:鮮 三葉鬼針草二至三兩。水煎服,或搗爛絞汁,調些食鹽燉溫服。
③治淋濁:鮮三葉鬼針草二兩。水煎或搗爛絞汁調白砂糖服。
④治急性咽喉炎:鮮三葉鬼針草搗爛絞汁一至二兩,加蜜或食鹽少許調服。
⑤治毒蛇咬傷:鮮三葉鬼針草二至三兩。水煎或搗爛絞汁服;另用鮮葉搗爛敷傷處。(①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⑥治虛勞、失力黃胖:鮮一包針一兩, 紫金牛、 龍芽草、 六月雪各三至五錢。水煎服,失力另加棗七個。崩漏、吐血者忌服。
⑦治小兒疳積:一包針五錢,豬肝二至三兩,加水一大碗,另用一包針的稈子橫架在鍋內,將豬肝放在上面蒸熟,先吃湯,后吃豬肝。
⑧治腰痛:鮮一包針五至六兩,水煎取汁,加紅棗半斤,紅糖、黃酒適量燉煮,二天服完。(⑥方以下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⑨治胃痛,胃潰瘍:細毛鬼針草 熬膏。每服二錢,生姜水沖服。(《陜西中草藥》)
⑩治痔瘡:細毛鬼針草五至六兩, 鐵棒錘一個。煎水洗患部。(《陜西中草藥》)
臨床應用
①治療小兒腹瀉: 40%鬼針草糖漿,每次10~15毫升,日服3次。脫水者補液。觀察39例,痊愈20例,好轉10例,無效9例。絕大多數病人服藥2~3天大便次數與性質恢復正常。
②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取 三葉鬼針草1~3兩, 九里香鮮葉0.5~1兩,濃煎取汁,每日分2次服。病情重者日服2劑,以愈為止;并配合西藥對癥處理。治療128例,均治愈。退熱平均2.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