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見于青壯年,無性別差異。散在發病,起病急驟,脊髓癥狀出現前1-2周可有發熱,全身不適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或腹瀉史,或有疫苗接種史,常有受涼、負重、損傷等誘因。
脊髓癥狀出現急驟,病人初始多為局部頸背痛或腹痛,胸腹束帶感等神經根刺激癥狀,然后突然出現雙下肢麻木,無力,感覺缺失及二便障礙。多數患者于數小時或1-2天內達到最高峰,發展為脊髓完全的橫貫性損害。
感覺遲鈍可由足出現并對稱性或非對稱性上升,一條腿早于另一條腿。這些癥狀可能開始像格林-巴利綜合征,但軀干受累有明顯的脊髓平面提示為脊髓病的本質。
急性期病變節段以下多有感覺缺失,有些病人在感覺缺失區上緣可有1~2個節段的感覺過敏區。少數脊髓損害較輕或兒童病人,感覺水平可不明顯。它可損害脊髓的任何節段,但以胸3-4節段最常見。癥狀根據受損節段而定。胸段受損出現胸段病變水平以下的各項脊髓功能障礙。
在嚴重病例中,反射消失提示脊髓休克出現,患者常表現為肢體遲緩性癱瘓,即肌張力減低、鍵反射減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陰性、腹及提睪反射消失等,即脊髓休克期。隨著脊髓休克期的恢復,癱瘓肢體出現伸性反射,病理反射陽性之后逐漸出現鍵反射增強,肌力開始恢復。持續性的無反射性癱瘓提示脊髓有多個節段的壞死。括約肌功能障礙早期主要為大小便潴留,可有充盈性大小便失禁,隨著脊髓功能的逐漸恢復,可形成反射性神經源性膀胱和間歇性尿失禁。
運動障礙
急性病例早期聘書現脊髓休克現象:病變水平以下一切運動、感覺、反射消失,對任何刺激無反應,癱瘓肢體肌張力降低。脊髓休克期持續時間通常3-4周,也有少至數日或長達1-2月,甚至更長者。休克期的長短取決于脊髓受損的程度、性質和有無尿路感染、褥瘡等并發癥。
感覺障礙
受損平面以下,出現傳導束型感覺障礙,各種感覺均消失,以痛、溫覺消失最為明顯。有些病人感覺消失區上緣,可有一感覺過敏區。偶有束帶樣疼痛感。
膀胱功能障礙
脊髓休克期,逼尿肌弛緩,膀胱容量增加,呈無張力性神經原性膀胱。病人出現尿潴留或充溢性尿失禁。隨脊髓功能恢復,逼尿肌出現節律性收縮,膀胱容量逐漸縮小,漸過渡為反射性神經原性膀胱。病人逐漸恢復隨意排尿的能力。
直腸功能障礙
脊髓休克期肛門括約肌松弛,大便失禁休克恢復期,常有大便秘結,以后逐漸恢復正常。
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受損平面以下,汗少或無汗,皮膚營養障礙。如水腫或干燥脫屑,趾(指)甲松脆,足底皸裂等。
病變位于頸髓者,出現四肢癱瘓。高頸位受累,可因膈肌運動障礙而致呼吸困難,頸8-胸1受損可因交感神經受損而出現頸交感神經麻痹癥群。腰段脊髓炎僅出現下肢感覺障礙和肢體癱瘓。骶段脊髓炎,僅出現鞍狀感覺缺失,肛門反射及提睪反射消失,無明顯肢體運動障礙,膀胱功能初期表現為尿潴留,恢復期表現為壓力性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