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膚護理及褥瘡的防治:
①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尿便污染后要及時洗凈。更換床單及進行一切護理操作(包括翻身、換尿布、取放便盆等),動作要輕慢,嚴禁拖、拉、硬塞硬拽等動作,以免皮膚破損。
②保持床單位清潔干燥、平整,無渣屑。床單下可放置海綿墊,使床鋪柔軟。
③根據病人皮膚情況,每1-2小時翻身一次,避免某些部位長期受壓。翻身后要檢查受壓部位,并行按摩,幫助改善血液循環。
④在病人骶尾、髖部、內外踝、足跟等骨隆突處,可放置棉墊、棉圈等,加以保護。
⑤如皮膚壓紅不易退色,可用50%紅花酒精局部按摩,并增加翻身次數。對已出現的褥瘡,若創面表淺,可每日用紅外線或紫外線燈照射局部1-2次,外涂龍膽紫。使用雙料喉風散噴敷患處,對于保持創面干燥,促進創面愈合效果更佳。對已出現壞死組織的嚴重褥瘡,可行清創換藥。
⑥受損平面以下禁用熱水袋,熱敷或其他暖具,防止皮膚燙傷。
(2)排尿、排便障礙的護理:
①對尿潴留的病人,應及時行保留導尿,每4小時放尿1次。插尿管時,要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每日用0.1%新潔爾滅擦洗消毒尿道口2次。使用密閉式膀胱沖洗裝置,每日用0.02%呋喃西林250ml沖洗膀胱2次。引流袋及引流管應每日更換,以預防泌尿系感染。
②脊髓休克期病人常出現大便失禁,應及時用溫水擦洗臀部,并涂抹臀油,防止潮紅。
恢復期病人常出現便秘,可服用番瀉葉、果導、麻仁潤腸丸等藥物,或使用開塞露,必要時可灌腸。腹脹病人可行腹部按摩或肛管排氣。
(3)注意觀察病情變化,預防肺部感染:
①注意觀察病人呼吸情況及感覺平面是否上升。如病人感覺憋氣,胸悶或平面上升時,應及時報告醫生,給予吸氧等相應處理。
②準備好呼吸機、吸痰器,氣管切開用物等搶救物品及藥品,備用。
③對已出現呼吸困難的病人,如行氣管切開,應按氣管切術后護理。應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
④為改善肺泡通氣量,防止墜積性肺炎,要經常協助患者更換體位,拍背,鼓勵病人咳痰。每日可扶助病人起數次。
⑤長期大量使用激素,易使病人抵抗力降低。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
(4)飲食護理:宜食用高熱量,高蛋白,富含維生素,少脂,少渣易消化的食物。為防止長骨脫鈣,可多食酸性食物及蔬菜。要保證充足的水分,鼓勵多飲水,有助于預防泌尿系感染。
(5)注意保持肢體功能位置,棉被不宜太重。癱瘓肢體可用支架維持姿勢,使髖部和膝部置于外展及伸直位,防止足下垂及下肢關節畸形攣縮和強直。
(6)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脊髓炎病人因起病急,突然發生肢體癱瘓及精神功能障礙,病人往往會因過多考慮此病的預后及今后工作、生活、學習如何安排等問題,而出現焦慮、憂慮、抑郁、恐懼甚至悲觀的心理反應。這時護士應注意對病人進行心理護理,多與病人交談,注意語言溫和,態度和藹,向病人講清保持心情舒暢對疾病的預后的影響,鼓勵病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主動配合醫生、護士進行各項治療及護理。鼓勵病人早期進行主動運動。在生活上多關心病人,認真細致地做好每項生活護理,使病人在接受治療時,心理上能保持最佳狀態。
(7)恢復期的護理:癱瘓肢體要及早進行被動運動及按摩,癱瘓功能有所恢復時,鼓勵病人積極進行主動運動。
(8)預后:起病前有感冒、發熱病史者,僅1-2個節段脊髓橫貫性損害者,使用激素治療方法恰當無并發癥者,一般預后較好,大部分可恢復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