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現癥狀,如乏力、不愛吃東西、尿黃等。乏力可能是早期癥狀,一定要重視,且莫放過,如乏力伴有消化道癥狀更應重視。確實有的人發病后癥狀不典型,或者很輕,自己不知不覺,也可能把乏力的癥狀當成一般的“不適”了。在此提醒乙肝帶毒者朋友,自己出現不適癥狀,不能粗心大意,應當進一步檢查才對。至于肝區疼痛、惡心、嘔吐、黃疸等的出現,那就不是早期表現了。乙肝帶毒者的發病屬于慢性乙肝,有時慢性乙肝并沒有那些明顯的癥狀,不注意就發現不了,因此,大家的警惕性要高一點。
(2)肝臟功能改變。乙肝帶毒者發病后,其肝功能改變主要是轉氨酶的升高。正常人的血清轉氨酶(丙氨酸轉氨酶即ALT、天冬氨酸轉氨酶即AST)為0--40單位,發病后的ALT或AST可達到80—300單位,一般很少超過500單位。轉氨酶升高提示肝細胞有損傷,肝炎發作。
轉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細胞內,肝炎發生后,肝細胞必然損傷,使轉氨酶從肝細胞內逸入血液中。有人發現,只要有1%肝細胞壞死,足以使血中轉氨酶增加一倍;在15000個肝細胞中,有2個被破壞,轉氨酶即可升高。檢測ALT及AST來診斷肝細胞損傷是非常靈敏的方法。一般說,ALT升高對肝炎更有特異性,如果ALT升高超過正常值上限2.5倍,持續半個月時,就要考慮肝膽疾病;如果ALT值超過正常上限20倍,則只能考慮肝膽疾病,并主要是肝細胞損傷(肝炎)所致。急性肝炎時,ALT升高的幅度較大,常在500單位以上。乙肝帶毒者發生肝炎病后,ALT不會太高;但如肝臟受到嚴重損傷,ALT也可能呈大幅度升高。AST是轉氨酶,但它在肝細胞的“線粒體”內,這“線粒體”深藏在肝細胞的胞漿中。肝細胞輕微受損,AST不會在血液中升高;如AST明顯升高,“線粒體”破壞了,提示肝細胞損傷嚴重;肝硬化時,AST的升高可多于ALT。
因此,乙肝帶毒者如有不適,應當及時進行肝功能檢查,尤其注意到ALT的改變。
(3)影像學改變。乙肝帶毒者懷疑自己已發病,可進行影像學檢查,如B超、CT,特別是B超檢查是無損傷性的,可反復檢查,動態觀察,對了解是否發病很有用處。
(4)肝臟病理學檢查。這需要肝穿刺,迸行肝活體組織檢查,這也是確診肝炎的“金指標”。肝穿刺不但能了解肝臟炎癥程度,還能知道有無肝纖維化和纖維化的程度。有了前三項基本可以診斷,就不一定要進行肝穿刺檢查;如前三項不能確診,則應肝穿刺,不可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