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肺水腫治療應針對病因,積極控制感染,并給氧氣,應提高PaO2到安全水平。
(一)淹溺性肺水腫:治療措施主要是高壓給氧配合間歇正壓呼吸或呼氣末期正壓呼吸,控制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利尿、治療休克等。
(二)尿毒癥性肺水腫:治療針對病因、氧療、腹膜透析、人工腎透析等。
(三)妊娠高血壓性肺水腫:治療措施主要是限制鈉鹽和中止妊娠。
(四)電擊復律后肺水腫:治療主要是給氧、強心藥物和對癥措施。
(五)放射性肺水腫治療為氧療、腎上腺皮質激素和抗生素。
(六)靜脈淤血綜合征:治療主要應用利尿劑、周圍血管擴張劑和給氧。
(七)職業中毒性肺水腫:治療包括脫離現場,清除毒物,用相應的解毒劑,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必要時用間歇正壓呼吸或持續正壓呼吸,消泡劑,腎上腺皮質激素;有感染時用敏感的抗生素。肺水腫一般可在治療后3-4天減輕,7-10天基本消失。凡接觸刺激性毒物者,應嚴密觀察數天,警惕晚發性肺水腫的出現。在癥狀緩解期內應避免體力勞動與補液過量。早期應用皮質激素對預防化學毒物所致肺水腫有一定效果。
(八)肺復張性肺水腫:治療用吸氧、消泡劑、靜注氨茶堿等措施,預后較好。
(九)高原性肺水腫:處理原則在于早期發現,嚴格臥床休息及充分給氧。若能在短時間內送到低海拔地區,病情可迅速好轉。如病情不宜長途運送則應就地積極搶救,包括持續給氧、氨茶堿、速尿、腎上腺皮質激素、頸封、嗎啡、阿托品、四肢輪流縛止血帶,呼吸中樞興奮劑及消泡劑等。對初進高原者應注意體格檢查,分階段登高,逐步適應,避免精神緊張或過度體力勞動,注意防寒。可在初到高原一周內予以藥物預防,即在出現呼吸道癥狀時服呋噻米。
(十)神經性肺水腫:治療為吸氧以糾正低氧血癥,控制進水量,使用脫水和利尿劑,適當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必要時作機械通氣。
(十一)麻醉劑過量所致肺水腫:治療針對病因。口服巴比妥酸鹽類或鴉片制劑應立即洗胃。嗎啡中毒可用嗎啡拮抗劑如丙烯嗎啡,并給予氧療、機械呼吸、腎上腺皮質激素、抗休克等。少尿或尿閉者可采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為預防放射性肺水腫的發生,應嚴格選擇適應證,謹慎計劃放射范圍和劑量,應用高能射線以減少受累的肺容量。肺復張性肺水腫:臨床上在處理大量胸腔積液或大量氣胸致肺臟長期萎陷的病人時,應避免一次抽液或抽氣過多或過速,尤其在用高壓抽吸時應注意病人反應。一般以解除呼吸困難為度,使肺臟逐漸擴張,則可防止肺水腫。感染性肺水腫:病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