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二尖瓣脫垂患者常常表現為暈厥,若發作頻繁可為猝死的危險因素之一。其發生機制與下列幾個方面有關:
二尖瓣脫垂的患者連續心電監護中發現,二尖瓣脫垂患者發生各種類型的室性心律失常其機制尚不清楚。Barlow等認為,室性心律失常可能是乳頭肌受牽拉造成的局部缺血所致。Wit根據實驗結果,將發生機制歸入機械刺激,是由于收縮期乳頭肌伸展和舒張期乳頭肌突然下落所致。
一些學者發現,許多患者的暈厥系在Q-T間期延長基礎上發生的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而且發現:
①二尖瓣脫垂患者的許多癥狀提示有自主神經功能異常或腎上腺素能神經張力增高;
②有癥狀的二尖瓣脫垂患者24h尿兒茶酚胺排泄量大于正常;
③給有癥狀的二尖瓣脫垂患者注入異丙腎上腺上腺上腺素后,心率增快及QT間期延長幅度較大,提示為腎上腺素依賴性的非典型長QT綜合征。
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常合并有左室流出道梗死:
①在收縮期,二尖瓣前葉與室間隔的同向運動可引起血流動力學梗阻;
②Barlow等報道二尖瓣脫垂常與肥厚型心肌病并存。Sophyst等對190例二尖瓣脫垂的研究表明,約8%的患者合并非對稱性室間隔肥厚。并且此類患者中50%可發生房顫。
Barnett等發現45歲以下40%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與二尖瓣脫垂相關。
Macmahon等調查表明,二尖瓣脫垂并發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相對危險性為2.9%~8.2%,比無二尖瓣脫垂的正常人群高52倍。若二尖瓣脫垂有明顯的收縮期雜音,則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危險性更高。Macmahon等發現,伴收縮期雜音的二尖瓣脫垂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者比無收縮期雜音的二尖瓣脫垂高13倍。年齡在45歲以上的二尖瓣脫垂患者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危險性比年齡在45歲以下的二尖瓣脫垂患者大,男性二尖瓣脫垂比女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高2倍,臨床上凡是二尖瓣脫垂者89%原已有收縮期雜音。
許多研究者發現,在風濕熱已經絕跡的地方,二尖瓣脫垂是二尖瓣反流最常見的原因。國外一組97例嚴重二尖瓣反流而行二尖瓣置換術的患者中,二尖瓣脫垂2%,我國風濕性心臟病仍為常見多發病,故需進行鑒別。
二尖瓣脫垂伴二尖瓣反流的機制主要系心臟擴大時二尖瓣腱索被拉長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