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石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主席
張北 攝
3月22日,國家衛計委食品與監督局副局長陳銳介紹,今年起至2015年,將全面清理整合現有食品標準。制定并公布統一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將作為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一項重點工作。
我國現有4916項強制性食品標準,散落在農業部、原衛生部、質檢總局、商務部、林業局等10個國家部委。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明確,將由衛計委統一公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消除之前食品安全相關標準多頭制定、多頭分管執行的弊端。
隨著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衛生部不再保留,新組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而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食品安全監督職能,則由新成立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承擔。
日前,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接受媒體采訪,回應食品安全熱點,解答有關食品安全標準的疑問。
標準制定 食品標準不是少而是亂
記者:國務院機構改革,食品安全的監管職能被極大整合,你怎么看?
陳君石:新一屆政府要從體制上把分散在各個部門的食品監管職能整合,今后食品在生產、流通、餐飲環節出了安全問題,不會再出現部門之間相互推諉的情況。
我認為,食品安全標準制定部門(衛計委)與監管部門(食藥總局)分離的體制從道理上講是對的。但我認為,如果標準制定和監管職能在一個部門,或是在一個部門下的兩個司(處),(會更好)。
比如,之前“白酒塑化劑”事件,白酒標準應歸原衛生部制定;白酒監管則是質檢總局的任務。當白酒中被檢出塑化劑后監管部門講,我國沒有白酒中塑化劑最高限量的標準;于是,公眾和輿論指責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缺失。但制定標準的部門說,我國對食品中含塑化劑已有一系列的法規和標準。
我認為,白酒也是食品,完全可以參照現有食品中塑化劑的標準監管。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顯然是因為標準的制定和執行分屬。
記者:食品安全標準職能統一到衛生行政部門,優勢在哪里?
陳君石:我國針對食品的標準不是太少,不是寬松,而是亂。就同一食品而言,根據《食品衛生法》,有食品衛生標準,主管部門是衛生部;根據《產品質量法》,有產品質量標準,主管部門是國家質檢總局;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有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主管部門是農業部。
這三套標準都具有國家強制性,但因不是一個部門制定的,互相不通氣,很可能會在同一個安全指標上,出現限量值的相互矛盾。
數千食品標準清理、整合,是非常艱巨的任務。到目前為止,已經公布了302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可以說,政府為食品安全標準的清理整合做了很多工作。
記者:國家食藥監總局已經掛牌,你認為新機構最迫切的任務是什么?
陳君石:要真正解決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需要解決目前農產品分散種植、畜牧產品分散養殖的現狀,需要改變食品加工企業小、散、亂的現狀。只要有這個背景存在,就不可能指望幾年之內,我國不再出現食品安全問題。
希望分段監管職能整合后,食品生產過程的監督能得到加強,震懾食品企業遵守食品安全標準。任何一個社會,最終要靠企業責任來維護食品安全。
食品風險 對食品安全事件零容忍
記者:為什么一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標準首先會被質疑?
陳君石:現在一出食品安全問題,標準首先被指責。這說明政府和專家與公眾之間的食品安全風險交流還很不夠,大家不了解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
記者:公眾對食品安全是否存在過度恐慌?
陳君石:無論如何被拍磚,我還是要說食品安全零風險是不存在的。政府的監管責任不可或缺,是要對食品安全事件“零容忍”,將食品安全風險控制在公眾健康可以承受的范圍。
除了監管,政府還有一個艱巨的任務,就是如何做好風險溝通,引導公眾消除對食品安全過度的恐慌。
記者:有一個例子是,國內公眾已是談添加劑色變。
陳君石:現在看來,食品添加劑在我國被妖魔化了。
消費者的誤解,來源于食品非法添加物,如三聚氰胺。但正規的食品添加劑,我們國家是有標準的。
但為什么消費者(對添加劑)的誤解越來越深,總體來講,是政府正面宣傳的力度不夠,沒有讓公眾了解到食品添加劑在加工食品中不可缺少的功能。按標準規定的使用范圍和用量,食品添加劑是安全的。
地溝油 網傳地溝油檢測法不靠譜
記者: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鐘南山指出,有“350萬噸地溝油回流餐桌”,但你很快就在博客上反駁?
陳君石:首先,不管“地溝油”對消費者健康危害是大還是小,都應該嚴厲打擊。
但我認為,“350萬噸回到了我們的餐桌上”的說法缺乏依據;而近年來多部門重拳出擊打擊地溝油的行動是有目共睹的,即便有地溝油流入餐桌,也不可能仍是數年前拍腦袋想出來的350萬噸。
記者:那你認為流回餐桌的地溝油僅是很少量的個案?
陳君石:到底有多少地溝油成為了食用油回流到了餐桌,目前,沒有一個部門能給出具體的數據和證據。作為科學家,我很希望能看到這個“資料”和“調查報告”。
記者:最近網絡上熱傳簡易的地溝油鑒別方法,你怎么看?
陳君石:都沒有科學依據。
地溝油來源復雜,除了餐廚廢棄物,還有反復煎炸油、廢棄動物脂肪等,單一檢測指標很難鎖定,檢測難度很大。
衛生部曾不止一次廣泛征集檢測方法,結果從幾百種候選方法中初步篩選出了5種儀器檢測方法和2種快速檢測方法,但仍然缺乏作為裁判的金標準。希望大家不要輕信有很簡單和很好的方法可以檢出地溝油。
打擊地溝油中,更多的還是要把重點放在生產過程監督上,而不是僅僅依靠檢測方法和標準來發現假冒偽劣。與其他食品違法事件一樣,查處地溝油一定要堅持從餐館這個源頭開始,通過生產鏈發現違法行為,而不要受到“沒有檢測方法”和“標準缺失”的錯誤輿論引導。
中國國際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大會(CIFSQ)匯集超過百名來自全球各地的演講嘉賓和眾多知名食品安全專家、行業領袖、科學家、學者和政策制定者。CIFSQ將嚴謹的科學研究、行業導向和全球視野融為一體,強調實......
今日,打假博主@王海發文稱,董宇輝在木蘭圍場帶貨的一款土豆,誤導消費者是有機土豆,售價4.58元/斤,是普通超市價格的十倍,此外,與輝同行此次合作的供應商鑫達商貿公司認證的有機土豆產量只有32.38噸......
10月14日,據寧夏人大網消息,修訂后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奶產業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修訂通過,將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條例》規定,禁止收購或者銷售下列生鮮乳:經檢測不符合健康標準或......
近年來,生鮮電商、餐飲外賣、直播帶貨等食品新興業態蓬勃發展,為消費者帶來便利,但也不時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在京召開新業態新模式食品安全行政指導會,部署開展質量安全引領平臺經濟健康發展行動......
記者近日從江西省市場監管局獲悉,該局近期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了“護老食品”專項抽檢,截至目前共發現23批次不合格樣品。據了解,此次專項抽檢覆蓋江西省范圍內404家食品經營單位,其中包括141家養老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2023年廣東省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結果的通報粵府函〔2024〕219號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根據《廣東省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辦法》(粵辦函〔2024〕13......
三門峽市科技局以提升創新能力為核心,大力開展科技項目攻關、創新平臺創建、科技人才引培等,堅持把食品安全科技創新作為科技惠民的工作重點,重研發、強轉化、抓示范,著力提升全市食品安全領域科技創新水平。一是......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11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4年第25號〕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650批次樣品,檢出11批次樣品不合格。產品抽檢結果可查詢https://spcjsac.g......
近日,益陽市紀委監委駐市教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委三部門紀檢監察組,到沅江、南縣等地,緊盯校園食材配送服務質量、學校食堂食品和飲用水安全、食堂管理及學校收費等情況,開展群眾身邊風腐問題集中整治......
近日,北海市市場監管局開展打擊假劣肉制品專項行動,全面細致地深入各領域開展整治行動,防控肉類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抓源頭強化過程管控。在生產環節,對北海市內的肉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