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4-20 17:56 原文鏈接: 王大成:為環境“看病”的遙感人

    如兒時所愿,王大成當上了“醫生”。不同的是,他在給環境“治病”,遙感技術就是他的“診斷儀”和“聽診器”。

    面對全球氣候變暖這一重大挑戰,如何利用遙感技術精準監測大氣環境,為“雙碳”目標的實現“摸清家底”,是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智慧城市工程部部長王大成近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


    為“雙碳”摸清家底

    “人在做,天在看。這不是迷信,是科學,天就是我們頭頂的衛星。”

    在中國科學院新技術基地的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普走廊,陳設著幾塊大屏幕,王大成盯著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衛星數據,不由得感慨道。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關鍵一環就是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監測的精準量化,而衛星遙感已成為重要的監測大氣參數和組成變化的探測手段。

    王大成告訴記者,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濃度分布很不均勻,如云霧般不斷變化和漂移,具有明顯的不確定性。而遙感技術可以瞬間獲取大面積區域地表和大氣的綜合定性信息,從而快速、連續地獲得其重點研究區域與全球時空分布和變化特性,避免地面站點的點源監測缺陷。

    通過這些衛星數據,不僅能算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精準排放數據,還能監測氣體的空間范圍,預測未來走向,“繞地衛星和同步衛星就像把我們的眼睛,延伸到了太空。”王大成說。

     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碳排放權交易的市場化平臺,同時對精準反映“碳源”和“碳匯”數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大成介紹說,衛星遙感技術除了能在“碳源”方面發揮優勢,在“碳匯”方面,還可以通過將生態遙感參數計算并轉換為實際的森林、草原、濕地和海洋等固態能力和經濟價值,為未來碳交易市場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撐。

    “與主要依賴于地面觀測、野外調查、統計數據分析、大氣和生態系統模型模擬等方法的傳統監測手段相比,空間遙感技術具有看得見、查得準、厘得清等優勢。”王大成說。

    截至目前,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針對“雙碳”監測已參與發射了多顆衛星,并基于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先進的衛星遙感監測技術,結合無人機重點監控、與高點監測等進行深度覆蓋,構建了國家—省—市—區/縣—園區—企業的空天地一體化生態碳匯智能監測平臺。

    但他也指出,目前我國缺少完善的“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和統計監測評價體系、技術標準,需要完善碳排放數據管理和發布制度,建設與國際標準銜接、互認的數據標準質量體系。

    為此,王大成團隊聯合業內包括央企、高校和研究所的行業制定了8套關于衛星監測二氧化碳和碳源的團體標準,作為指導衛星技術監測雙碳的行為規范,其中已發布公示的三套標準引起行業的高度關注。

    為地方經濟服務

    “科學工作一定要服務地方經濟。”在王大成團隊的探索下,北京市大興區裸地揚塵治理的頑疾也得到了有效解決。

    裸地揚塵是城市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也是大興區苦不堪言的難點。尤其是2020年初,隨著拆遷遺留裸地、機場區域裸地、農田裸地等問題愈發嚴重,大興區鎮域裸地面積一度達到17平方公里,占鎮域面積將近20%。

    如此大面積的裸地監測治理,卻一度完全依靠人工監測,不僅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還常常面臨監測有誤的尷尬。

    2020年3月,大興區下定決心依靠科技力量整治裸地揚塵,并與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全面啟動了“地面裸土動態遙感監測”項目,全面監測大興區下轄的20多個鎮街,1036平方公里。

    為此,王大成團隊運用先進的遙感空間信息提取技術和衛星導航高精度定位技術,建立了以衛星遙感為主、地面調查為輔的裸土動態遙感監測服務技術體系,建立了裸土數字化臺賬,對大興區裸土的分布、變化的月度、季度、年度進行遙感監測。

    為了更精細地整治裸土,他們將裸地圖斑分成10000多塊,并建立圖斑終身制,每個裸地都有終身專屬編號,以保障裸地整治全過程都可溯源。

    此外,他們還將大興區裸地轄區細分出22個鎮街行政網格,每個月都會進行一遍“全身掃描”,并出具月度監測報告和對應的裸土治理效果評估專報供政府部門決策參考。

    “我們的監測精度可以達到0.8米乘以0.8米,大概地磚大小的裸地。”王大成說。

    很快,他們就為大興區裸地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治理率高達70.85%。但王大成并未因此滿足,他希望進一步降低人工消耗,提高監管準確率。

    在治理過程中,王大成發現,由于衛星采集數據與治理之間的時間差等原因,有些已治理的裸土可能被誤判為未治理,不僅需要人工重新現場核定,還可能開出錯誤的“罰單”。

    為此,王大成又研發了裸土治理可移動設備,只要將治理后的圖片拍照上傳即可,不但降低了判定錯誤率,還極大地減輕了工作人員的核定負擔。

    除此之外,他們還利用衛星收集的數據,建立了數據算法和數據庫,而這些并不是項目合同里的內容。“我們沒花完的錢,就會想著哪些地方可以再創造些價值。”王大成說。

    目前,王大成團隊已經與大興區環保局、昌平區環保局、邯鄲市叢臺區政府和海南省南繁管理局等單位簽署服務合同,合同額已經超千萬。

    為環境“看病”

    當醫生,一直是王大成的夢想。

    受從醫父母的影響,王大成兒時連過家家都在扮演醫生,但有些怕血的他在高考選擇專業時卻犯了難。

    “如果不能給人看病,那就給生態和環境看病吧。”就這樣,王大成將“醫生”夢的種子,埋進了更重要的“土壤”里。

    2011年,剛剛29歲的他還在北京大學遙感所作博士后,受北京市委組織部的委派,王大成掛職長陽,成為當時北京市最年輕的科技副縣長。

    之后的7年里,王大成將遙感技術融入到城市管理中,在長陽鎮建設了智慧長陽公共資源運營中心和良鄉高教園大數據營運中心,提供跨系統、跨部門的數據資源整合及服務,并且開展了智慧養老、智慧社區等應用。

    這支在王大成帶領下打造天空地一體化綜合應用解決方案的團隊,還獲得2017年北京科協頒發的“第二屆T100新技術 新產品創新力行動”十強和2022年中科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概念驗證計劃”支持項目,他主持的“高分辨率遙感衛星的環境因子高效精準監測”也在該平臺上獲得一致好評。

    “我國的遙感技術還沒有充分發揮價值。”站在老一輩科學家的肩上,王大成一直在思考如何幫助更多領域解決真正的實際問題。

    除了環境污染監測和智慧城市建設,王大成團隊還利用衛星遙感影像和數據,回溯地貌特征,協助破獲了十三陵文物盜竊案。

    2022年9月,為了更好地將科研成果轉化應用,王大成團隊參加了由中科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與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聯合發起的“CAS 概念驗證計劃”,并在計劃實施方中科智匯工場的幫助下注冊了公司,“無論是從公司注冊,還是政府、市場、平臺等資源的供給,他們都非常熱心,還常常在深夜幫我解答各種問題。”王大成對此心懷感激。

    相關文章

    中國核學會2023年學術年會召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756.shtm10月17日上午,以“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推動核科技自立自強”為主題的中國......

    23國45所高校成立絲路國際建筑科技大學聯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755.shtm10月20日,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主辦的絲路國際建筑科技大會在西安舉行,來自絲路沿線......

    國內首例!多基因編輯豬皮救治特重度燒傷患者獲成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754.shtm10月19日,記者從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了解到,在中國科學院院士竇科峰指導下,該院......

    科學家揭示渤海多環芳烴分布和顆粒水分配規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753.shtm近日,上海海洋大學教授林田團隊針對雨季前后渤海水體中多環芳烴(PAHs)的分布、生......

    新療法顯著延長非小細胞肺癌中位無進展生存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752.shtm......

    腎癌治療進入靶向聯合免疫治療時代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751.shtm近日,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郭軍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黃翼然教授聯合牽頭......

    著名數學家楊樂院士逝世,享年83歲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748.shtm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

    首次!我國計劃實施近地小行星采樣任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747.shtm......

    山林田野間,房山農技科普文化節科技惠農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745.shtm10月22日,以“講好農村小故事賦能鄉村振興大文章”為主題的房山2023農技科普文......

    云南天文臺發現Ia型超新星前身星候選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742.shtm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獲悉,該臺研究人員采用新方法,系統探究了伴星為漸近......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