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作為2023中國航天日系列主場活動之一,首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在安徽合肥舉辦。會議以“合作共贏 飛向深空”為主題,見證了國內外多個機構之間的深空探測合作計劃。
會上,國家航天局與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簽署關于國際月球科研站合作聯合聲明。聲明指出,雙方將在國際月球科研站論證、工程實施、運營和應用方面開展廣泛而深入的合作,具體合作領域包括但不限于共同論證科學目標、聯合設計與開發航天器、科學儀器搭載、科學與技術試驗、數據分析、教育與培訓等。亞太空間合作組織致力于為亞太地區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合作機制和支持,促進人類和平利用外層空間。
同時,深空探測實驗室與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依據協議,雙方將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協同創新、共同發展”的原則,搶抓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機遇,探索創新合作模式,整合各自優勢資源,開展深空探測領域戰略合作,助力海南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航天強國戰略。文昌國際航天城以航天科技為主導,重點發展航天發射及配套服務、航天高端產品研發制造、航天大數據開發應用等產業。
會上,深空探測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也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旨在通過戰略合作聚集優勢力量,共同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研究,實現科學、技術、工程融合發展,支撐我國深空探測重大工程實施。根據協議,雙方將優勢互補、共建共享,依托力學優勢學科和研究基地,聯合開展新一代技術產品開發與載荷研制,共同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聯合開展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服務國家深空探測發展戰略。
此次會議還見證了深空探測實驗室設立首批院士站(室)、科學家工作室的設立。深空探測實驗室設立首批院士站(室)、科學家工作室,旨在全力打造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深空探測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才中心與創新高地。例如,趙政國院士工作室將聚焦深空環境輻射測量及新粒子搜尋等技術研究,謝和平院士領銜的天都—深圳大學聯合實驗室將聚焦深空極端環境資源開采、保真取芯等技術研究,于登云院士工作站將圍繞深空智能機器人、深空新概念探測器等前沿技術方向,開展新理論探索和新技術、新產品研發,鄧宗全院士工作室將著力開展宇航復雜空間機構與智能控制、星表物質資源開發利用等新技術研究,羅喜勝科學家工作室將圍繞空間流體力學、地外天體原位資源利用等技術方向開展研究。
本次天都會議為首屆,后續將每年定期舉行。將在世界范圍內集聚優勢科技資源,凸顯“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特色,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深空探測國際交流合作,吸引國際合作伙伴,增進交流溝通理解,推動項目合作。
本次會議由深空探測實驗室主辦,亞太空間合作組織、中國航天基金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協辦。
最近,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進行的一場型號任務動員會上,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緊鎖雙眉,坦陳了他心中的擔憂:“我們的深空探測工程已經八戰八捷了,成功越多,意味著離失敗也越近。因為,世界上沒有百......
4月25日,作為2023中國航天日系列主場活動之一,首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在安徽合肥舉辦。會議以“合作共贏飛向深空”為主題,見證了國內外多個機構之間的深空探測合作計劃。會上,國家航天局與亞太空間......
建設月球科研站,探測行星、彗星,防御小行星,探索太陽系邊際……在4月25日舉行的2023年“中國航天日”首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上,與會專家透露了未來中國深空探測的多項規劃。2030年有望建成月球......
火星全球影像圖、深空科學城、鵲橋試驗衛星……4月24日,第八個中國航天日給公眾帶來不少驚喜。這些驚喜背后有哪些故事?蘊含了怎樣的科技實力?我國深空探測當前還有哪些問題難題需攻克?《中國科學報》就此采訪......
火星全球影像圖、深空科學城、鵲橋試驗衛星……4月24日,第八個中國航天日,一個個重磅航天科技成果集中亮相,走進公眾視野。這些亮眼的成果背后有哪些故事?它們蘊含了怎樣的科技實力?《中國科學報》就此采訪了......
11月24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在聯合國/中國空間探索與創新全球伙伴關系大會期間,舉辦月球與深空探測特別會議,發布深空探測重要科學問題全球征集活動。自20世紀50年代末至今,人類對月球、行星及行星系、小行......
昨天(30日),國家航天局發布了我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的成果,創下五個國際“首次”,標志著我國正式步入自主“探日”時代。從神舟飛天,到嫦娥奔月,再到天問探火,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的腳......
近日,中國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表示,中國探月工程四期任務已獲批復;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任務將在未來10年內陸續實施,先后開展月球南極采樣返回、建立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等任務。此外,全球還有許多國家正......
近日,百度與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包括月球探測、行星探測等在內的深空探測領域,開展航天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相關合作。談及百度成為“中國探月航天工程人工智能全球戰略合......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教授吳許芬與教授孔旭合作的“星系間相互作用對星系結構形成的數值計算研究”取得新進展。該項目數值計算了盤狀星系與矮星系通過偏心碰撞產生星系外環結構,分析了盤狀星系的核球-盤質量比(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