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展示他的溫室菜園
種草莓、西紅柿、青椒,對多年前的丹麥格陵蘭島人而言,完全無法想象。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格陵蘭島人吃上了自己種的多種蔬果,覺得氣候越暖越好。不過,氣候變暖也帶來不少煩惱。
據新華社電 格陵蘭島五分之四在北極圈內,年平均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下,最低可達零下70攝氏度。不過,近年來這里的夏季越來越長,越來越暖和,這意味著可以種植一些以前沒法種的作物。
三月,格陵蘭島的溫度雖然只有零下20攝氏度,但陽光明媚,空氣靜好,讓人感受到春天的氣息。當地一家餐館的主廚基姆?恩斯特向路透社記者展示他的溫室菜園。他說:“作物長得越來越快,每年我們都嘗試一些新東西。”
恩斯特成功種出草莓,令前來就餐的丹麥王室成員驚訝不已。“我1999年第一次來到這里,當時沒有人敢想種草莓,”他說。
產量增加
南部地區,一些農民開始種植干草,牧羊場的規模得以擴大。努克的一些超市夏季開始供應本地生產的蔬菜。
格陵蘭島自治政府的統計數字顯示,在格陵蘭島南部,土豆商業化種植產量2012年超過100噸,是2008年的兩倍;蔬菜今年的產量可能比去年翻一番。
鑒于此,一些政界人士希望格陵蘭島在食物方面能夠減少對外依賴。自治政府計劃今年成立專門委員會,研究氣候變化影響下,農作物增產從而取代昂貴進口產品的可行性。
氣候變暖也有壞影響
不過,全球氣候變暖給格陵蘭島帶來的并非全是好處。隨著夏季變暖,降水減少。一些專家說,格陵蘭島可能很快就需要灌溉設備,這對一個隨處可見冰川和湖泊的地區而言無疑是個諷刺。
去年,北極圈暴發洪水。一些當地人認為氣候變化致使冰川融化形成洪水。洪水淹沒了恩斯特的餐館通往機場的唯一一座橋,又恰逢旅游旺季,令恩斯特損失數千美元。
不過,農場主彼澤森還是覺得未來一片美好。他說:“越熱越好。”
2019年和2020年澳大利亞前所未有的野火讓人記憶猶新。而對于貝克心臟病與糖尿病研究所計算生物學家MichaelInouye來說,正是隨著氣候變暖更有可能發生的讓其實驗室關閉的野火,促使他開始關注碳......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黃暉團隊聯合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香港科技大學和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揭示了珊瑚應對氣候變暖的馴化適應及其生理和分子......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地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博士萬難難和研究員冉勇等人,探討了中國東部湖泊水體有機質和全球變暖對多環芳烴積累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Journalof......
氣候變暖使溫帶海域鰻草地理分布南界北移 課題組供圖9月18日,記者從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獲悉,國際學術期刊Cell子刊iScience在線刊發了該所研究員周毅團隊新研究成......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子刊iScience在線刊發了中科院海洋所研究成果,該研究首次發現了氣候變暖致使鰻草地理分布南界北移的現象,揭示了全球氣候變化對海草床生態系統的潛在影響。為確定鰻草地理分布北......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生態中心副研究員馬倩倩與合作者研究發現植物物候對氣候變暖的響應。相關研究發表于《全球變化生物學》(GlobalChangeBiology)。馬倩倩為該論文第一作者,黃建國研究員為通......
北京8月30日,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的一項氣候科學研究指出,無論在哪種氣候變暖預測情景下,格陵蘭冰蓋的整體冰損失加上降水量、冰流排放和融水徑流的增加都將使海平面至少......
入夏以來,北半球多個國家遭遇持續高溫熱浪天氣,歐洲多地都突破高溫歷史紀錄。氣象學家們普遍認為,今年全球氣候變暖的節奏、程度、高溫的極端性與破紀錄頻次十分罕見。北半球極端高溫由多重因素導致。一是大氣環流......
氣候變暖加劇的背景下,熱浪對人類健康的威脅不斷加劇。近日,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LASG)高級工程師趙亮和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教授黃存瑞課題組合作......
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數據,20世紀中葉以來,全球氣候正在顯著變暖。全球平均溫度增速達0.15℃/10年,我國平均氣溫升溫速率達0.26℃/10年。減緩和適應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兩大策略,二者相輔相成,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