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血(植物名實圖考)爬山虎(江蘇、安徽、陜西);茉莉藤(浙江);鐵信(貴州);九慶藤(廣西);鐵欄桿(貴州);家阿豆(貴州苗語);加不勒(西藏)
常綠木質藤本;莖皮褐色,嫩枝被黃色柔毛;莖和枝條以氣根攀援樹木、巖石或墻壁上。葉對生,具短柄,異形葉,通常披針形,長4-8厘米,寬0.5-3厘米,葉面深綠色,葉背淺綠色,葉面無毛,葉背被疏短柔毛;側脈兩面扁平。花白色;萼片長圓形,外面被疏柔毛;花冠高腳碟狀,花冠筒中部膨大,外面無毛,內面被柔毛;花藥內藏;子房2枚心皮離生;花盤比子房短。蓇葖雙生,線狀披針形,長達17厘米,寬0.8厘米;種子線狀披針形,頂端具白色絹質種毛;種毛長4厘米。花期夏季,果期秋季。根、莖、葉供藥用,作強壯劑和鎮痛藥,并有解毒之效。
變色絡石(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本栽培變種的區別,在于葉圓形,雜色,具有綠色和白色,以后變成淡紅色。花期春末至夏中。我國廣東南部有栽培。葉的顏色多種,美麗,供觀賞用。[7]
混淆品種
據《中國藥典》1995年版記載,絡石藤來源為夾竹桃科植物絡石的干燥帶葉藤莖。有祛風通絡、涼血消腫的功能。可用于治療風濕熱痹,筋脈拘攣,腰膝酸痛,喉痹,癰腫,跌打損傷。通過考察和研究,筆者發現我國部分地區將夾竹桃科植物石血的干燥帶葉藤莖混作絡石藤藥用,并發現《中國藥典》1995年版在絡石藤一藥性狀項下關于莖表面有“不定根”,葉片“卵狀披針形”等描述,實為絡石藤混淆品種石血的特征。此外,在我國部分地區混作絡石藤藥用的還有乳兒繩、薜荔藤、地瓜藤、穿根藤、扶芳藤及華中五味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