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5-19 10:48 原文鏈接: 獨一味提取物的藥理作用

      科屬 唇形科獨一味屬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葉呈蓮座狀,無莖。輪傘花序密集排列成頭狀或穗狀花序;花冠淡紫色、紫紅色或粉紅褐色。花期7-8月。耐寒、耐干旱瘠薄。產西藏大部,常生于海拔3900-5100m的高山碎石灘、河灘地或石質草甸。分布于青海、甘肅、四川西部及云南西北部,尼泊爾、錫金、不丹也有。

      【基原】本品為雙子葉植物唇形科 Labiatae 獨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 Kudo. 的根及根狀莖或全草。

      [采制貯藏]9~10月采收,拔取全株,抖去泥沙,曬至五成干時,截去地上部分及須根,再曬至足干即成。置通風干燥處。

      【性味歸經】苦,微寒。有小毒。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草有小毒。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用于跌打損傷,骨折,腰部扭傷。

      【用法用量】 1~2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植物形態】獨一味

      多年生矮小草本。根及根莖直立,較粗,橫徑可達2厘米左右,表面有棱起皺紋。無莖。單葉基生,4枚,輻狀兩兩相對,平展;菱狀圓形或腎形,質厚,徑6~12厘米,邊緣具圓齒,下面網脈多凹陷,密被絨毛;葉柄寬。輪傘花序組成頭狀或短穗狀,長3.5~7厘米;苞片絲狀,先端針形;花萼紫綠色,漏斗狀,長約8毫米,疏被粗硬毛,具短裂齒,齒端刺狀;花冠小,淡紅紫色,唇形,上唇盔被短毛;雄蕊4;花柱著生于子房基底,頂端2裂。小堅果卵圓形。花期5~7月。

      生于高山強度風化的碎石灘中或高山草地。分布西藏、四川、甘肅等高原地區。

      【藥材】干燥根長約7~15厘米,粗約1~2厘米。表面枯黃色至黃褐色,根莖剮、或無,全體扭曲而粗糙,有縱紋,尾端細小,少有2~3分枝,多已斷碎。質堅硬,干枯,斷面木質部多已腐朽,呈烏褐色。外圍肉質暗淡,無光澤。氣腥臭,味苦,入口久則有麻痹感。以根條粗壯、勻凈者佳。

      產四川。

      【性味】苦,微寒。

      ①《四川中藥志》:"苦,微寒,有小毒。"

      ②《青藏高原藥物圖鑒》:"苦,溫。"

      【功用主治】活血,行瘀,消腫,止血。治跌傷筋骨,閃腰挫氣,關節積黃水。

      ①《四川中藥志》:"活血行瘀,止痛,行氣,消腫,續筋接骨。治跌傷筋骨及閃腰挫氣等癥。"

      ②《青藏高原藥物圖鑒》:"補髓,止血。治浮腫后流黃水,關節積黃水,骨松質發炎。"

      【用法與用量】內服:浸酒或入散劑,1~2錢。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