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2023年大灣區科學論壇在廣州南沙舉行開幕式。論壇以“智匯灣區,灣和世界”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近百位院士及各領域專家與會,共同探討海洋科學、納米科學、高能物理、先進制造、人工智能等科學前沿熱點。他們在會上呼吁加強科技合作,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丁肇中表示,中國有世界一流的實驗物理學家。他們有想象力,有發展新技術及領導國際合作的能力和經驗,可以主持最前沿實驗物理,繼續為人類知識作出重要的貢獻。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丹尼爾·科曼在演講中強調了國際合作對于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重要性。他表示,綜合的解決方案以及社會和文化賦能,可以顯著加快深度脫碳以及社區和生態系統恢復的進程。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葉玉如以粵港澳大灣區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可以發揮的作用為主題做了演講。她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大灣區的優勢,加強跨領域、跨地域以及跨體系的合作,集聚三地以及國際科技創新力量,共同推動老齡化研究與應對措施的發展,為國家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需求貢獻力量。
香港理工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滕錦光對進一步提升大灣區科技合作提出了建議,包括設立大灣區研究資助基金、設立一批大灣區實驗室、共同建設大科學裝置、設立短期的教師交換機制,以及以各種形式增加學生交流交換機會等。
此外,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熱烈響應和廣泛參與。為發揮科技界的力量、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中國科學院設立“一帶一路”創新發展重大咨詢項目,并在此次論壇上發布《“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報告—科技創新與科技合作》。
當天,大會還發布了何享健科學基金。
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于5月20∽23日舉行,由“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發起,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論壇還下設“眾里尋她”女科學家分論壇、粵港澳科技創新發展分論壇、南沙科學城建設與區域協調發展分論壇等15個分論壇。
“大灣區科學家”搭建三地科技合作橋梁廣東加快推動粵港澳協同創新,蘇國輝院士率先在內地建立聯合實驗室“今天有沒有運動啊?”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蘇國輝與人聊天時,最常用......
橙色、紫色、藍色、綠色……走進中國散裂中子源實驗大廳,只見像七色花花瓣一樣的各種譜儀,以靶站為中心向外伸展開來。這些不同顏色的譜儀有什么用處?“作用非常大!”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
5月22日,在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生物醫藥與健康分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透露,能覆蓋XBB變異株的疫苗有2個已經初步被批準,很快能面世。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咨詢小組對今年的新冠疫苗加強......
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開幕式21日在廣州舉行。本屆論壇吸引了全球各地近百位院士及各領域專家與會,他們在會上呼吁加強科技合作,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丁肇......
5月21日,2023年大灣區科學論壇在廣州南沙舉行開幕式。論壇以“智匯灣區,灣和世界”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近百位院士及各領域專家與會,共同探討海洋科學、納米科學、高能物理、先進制造、人工智能等科......
在廣州南沙的運營中心內,用作癌癥篩查的檢測樣本正在進行自動化處理;而在香港科學園內,占地約929平方米的國際研發中心近日正式投入使用,將招募全球生物高科技科學家和研究工作者,以二代測序技術進行癌癥篩查......
1月6日,由廣東省科技廳指導,廣東科學中心聯合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館聯盟主辦的科學文化傳播論壇在廣州舉辦。中國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大鵬等5位來自科普研究、媒體傳播和科普場館的專家,通過網絡連線方式作主旨報......
12月29日,《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產業發展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成功召開。本次論壇由廣州高新區管委會指導,廣東省麥思科學儀器創新研究院主辦,暨南大學與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承辦。本......
12月21日,2022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在廣州南沙舉行。本次大會由粵港澳三地政府聯合舉辦,以“投資大灣區,共創美好未來”為主題,全方位展示大灣區建設成效,傳遞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信心決心,邀請海......
納米產業技術創新專業賽全國總決賽現場。主辦方供圖多項創新納米“黑科技”集結,讓人應接不暇!12月21日,第十一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納米產業技術創新專業賽全國總決賽在廣州市黃埔區正式啟動,在接下來2天的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