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4-01 09:40 原文鏈接: 地球附近發現第三個范艾倫帶

      一直以來,科學家認為我們地球附近只存在兩個范艾倫輻射帶,但一項新發現推翻了該認知——第三個迄今才觀測到的范艾倫輻射帶,其中還含有致命的高能粒子。

      這是由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利用探測器在地球周圍發現的結果,第三個范艾倫輻射帶的發現,對于研究地球空間氣象、太陽變化對地球影響,以及航天事業的安全等具有重要意義。

      所謂范艾倫輻射帶,是環繞地球的高能粒子輻射帶。由詹姆斯·范艾倫于1958年發現。當時,美國數顆人造衛星在發射升空過程中都出現儀表設備失靈的情況。范艾倫判斷并證實,高能輻射導致了這一異常狀況。從此之后,全世界研究空間氣象的科學家都開始研究并解釋這些輻射帶形成原因,以及如何對外層輻射帶經常發生的劇烈膨脹或收縮現象進行預測,并逐漸形成“磁層物理”這一全新的科學領域。

      范艾倫輻射帶堪稱一臺自然的“粒子加速器”。與之相比,人類最值得驕傲的科技裝備——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也不得不俯首稱臣。這個由被地球磁場捕獲的帶電粒子構成的輻射帶,有著類似于甜甜圈一樣的形狀。其中的帶電粒子,有的源自宇宙射線,有的隨太陽風而來。從外觀上看,仿佛兩個環繞著地球的巨大同心圓,縱貫于地球表面上空1600至32000公里的范圍內。范艾倫輻射帶經常因太陽風暴和其他空間天氣事件而劇烈膨脹,一直給衛星通訊、GPS定位系統和宇航員的人身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在研究范艾倫輻射帶方面,美國作為老牌航天強國依然走在最前面。第三個范艾倫輻射帶的發現,就歸功于 2012年8月30日美國航空航天局發射的兩顆攜帶電子質子望遠鏡等最精良儀器的探測衛星。它們的任務就是對范艾倫帶進行專門研究,包括帶內的粒子如何產生、這些粒子在太空氣候事件中的活動以及促使它們加速的機制等等。

      結果令人喜出望外,按照最新一期《科學》雜志發表的論文描述,兩顆探測器的設備剛剛啟用,就在距地面12700公里的上空,即已知的兩個范艾倫輻射帶之間發現了它們的又一個同類。

      這一重大發現來得是如此之快,以至于很多科學家和論文作者、科羅拉多大學大氣與空間物理研究室主任丹尼爾·貝克一樣,感覺難以置信。“得到這個消息后,我總有一種奇怪、懷疑的感覺,甚至覺得是不是我們的儀器存在故障。”丹尼爾說。然而,探測器毫無問題以及持續傳回的確鑿證據,打消了人們的疑慮。

      據報道,新輻射帶的出現,是已知輻射帶受到同期太陽耀斑活動影響的結果。巨大的日珥向地球方向噴射了大量粒子和沖擊波,對已知輻射帶的外側部分造成重創。在隨后的幾個月時間里,殘存部分與新生的部分涇渭分明,形成三個范艾倫輻射帶同時存在的局面,并被人們發現。

      “實際上第三個輻射帶并不是突然冒出來的稀罕事物。只是之前的探測衛星并沒有配備能夠發現這種隱形事物的儀器。”美國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研究員、同為該論文作者的辛坎·卡內卡表示,得知這一消息后,他們在之前的多種衛星上,都追溯到有關新輻射帶的蛛絲馬跡,“裝備最先進的儀器,就應當會有最驚人的發現。這就是物有所值。”辛坎說。

      在新輻射帶被發現后,科學家們的下一步工作,將是為其建立理論模型,以確定現有的理論能否解釋這一現象發生的機理。而范艾倫帶探測衛星,將在未來至少兩年的時間里繼續為他們提供幫助和支持。

      不過,據美國《時代》周刊文章評論稱,新輻射帶的發現同時也在提醒人們:對于宇宙謎題,人類仍然沒有多少解答的能力,即便是一個1958年就已經提出問題。

    相關文章

    最強之一!伽馬射線暴或引起地球電離層電磁場較大變化

    《自然·通訊》14日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一個名為GRB221009A的非常明亮、持續時間長的伽馬射線暴(GRB)或使距離地面500千米的地球上電離層電磁場發生較大變化。天文學家認為,這可能是在地球大氣......

    天文學家首次在褐矮星周圍發現太陽系外輻射帶

    天文學家首次在太陽系外發現了一個輻射帶,圍繞著一顆名為LSRJ1835+3259的褐矮星。該輻射帶的強度是木星的1000萬倍,代表了探索潛在的可居住的地球大小的行星的關鍵一步。這一發現是通過一個由39......

    高能粒子能轟掉腫瘤深處“堡壘”

    官網近日宣布,該機構科學家正努力將其研究應用于突破癌癥治療的局限,他們正在利用巨型粒子加速器對付致命的腫瘤,有望成為癌癥治療領域的“游戲規則改變者”。而且,他們也在不斷努力,促使粒子加速器變得更緊湊,......

    銀河系中心或有高能粒子加速器及宇宙線潛在屏障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天文學研究論文稱,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的中心可能存在高能粒子加速器,以及一種抑制周圍宇宙線海中的射線穿過其中心分子區域的屏障。這些發現或有助于人們理解......

    銀河系中心或有高能粒子加速器及宇宙線潛在屏障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天文學研究論文稱,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的中心可能存在高能粒子加速器,以及一種抑制周圍宇宙線海中的射線穿過其中心分子區域的屏障。這些發現或有助于人們理解......

    銀河系中心或有高能粒子加速器及宇宙線潛在屏障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天文學研究論文稱,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的中心可能存在高能粒子加速器,以及一種抑制周圍宇宙線海中的射線穿過其中心分子區域的屏障。這些發現或有助于人們理解......

    中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預計四年建成

    這五年,中國科技發展駛上快車道,一連串科技進步令人驚嘆,一大批重大成果驚艷全球——“神威·太湖之光”超算系統居世界之冠,暗物質衛星“悟空”成功發射,世界最大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主體工程完工......

    地質地球所發現日球層太陽高能粒子的經度非對稱分布

    太陽高能粒子(SEPs)由太陽劇烈爆發活動(比如耀斑、日冕物質拋射)產生并在日地空間中傳播,單個粒子能量最高可達GeV量級,對在太空中作業的宇航員和衛星上的電子元器件均能構成嚴重危害。因此,太陽高能粒......

    專家建模解釋第三條范艾倫輻射帶

    當我們試圖將手探到更深遠的宇宙空間時,地球周邊這點事我們是否已能很好的駕馭?顯然仍需努力。據9月22日發表在《自然—物理學》雜志上的一篇論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空間研究專家報告稱,已成功建模并解釋了......

    揭開環繞地球粒子颶風之謎:加速度驚人!

    藝術概念圖,展示了1958年首次發現的范艾倫輻射帶。自發現以來,天文學家便一直在研究高速粒子如何進入輻射帶。美國的兩顆探測器發現輻射帶內的電場剝離原子的電子并對其進行加速2012年,美國宇航局發生了兩......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