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十中
面對嚴重的霧霾,環保部提出了2030年主要城市實現或者達到空氣質量國家標準日程表。從源頭治理空氣污染迫在眉睫。
2013年新年伊始,北京等多個城市遭遇了持續多日的霧霾天氣,全國空氣污染面積達140萬平方公里,污染已達到了災難性程度。“北京咳”已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有媒體報道北京兒童醫院一天有超過800個孩子接受霧化治療。空氣污染還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2007年世界銀行估算中國空氣污染導致的健康損失占GDP的3.8%。從源頭治理空氣污染迫在眉睫。
禍起蕭墻皆因車
空氣中對人體危害極大的PM2.5等顆粒物主要來自汽車尾氣。應急的封車、停工、停產等措施只是杯水車薪;增開電動車無異于雪上加霜,因為北京的霧霾與周邊省份污染物回流有關,電動車用的電都是煤電,且能源轉化效率不可能是100%,所以增加了山西、內蒙古等供電省份的電煤消耗和顆粒物排放。根據2010年對美國、英國、中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5國電動車減排效果的研究結果表明,電動車只有在使用可再生電力的新西蘭能夠減排污染,而在其余4國則比普通汽車排放更多的污染物。
解決之道換燃料
解決PM2.5造成的空氣污染問題有三項措施,一是提高汽車技術水平以減少油耗,二是改善燃油品質(即提高辛烷值),三是使用清潔的生物燃料。使用可再生的生物燃料是從根本上改善空氣質量的切實可行措施。如乙醇的辛烷值為100,具有先天的優勢;汽油的辛烷值為84,要通過添加劑,如MTBE或ETBE,來提高辛烷值。生物燃料可以調整交通燃料結構、提高清潔燃料比例、減排環境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是最現實的減排措施。
據《中國畜牧業統計2008》數據,2008年北京市飼養奶牛16.9萬頭、肉牛6.1萬頭、豬169.8萬頭,還有生活垃圾669萬噸、脫水污泥87萬噸,具有生產4億立方米沼氣的潛力,可為約9000輛公交車提供燃料;飼養23萬頭牛約需69萬畝青貯玉米,如果種植甜高粱可在提供上述青貯飼料的同時,還能生產23萬噸燃料乙醇,先行作為約9000輛公交車的燃料。
原料、技術有保障
甜高粱是國際公認的耐貧瘠作物,適應性極強,具有耐干旱、耐水澇、抗鹽堿等多重抗逆性,高粱米平均產量超過2噸/公頃。與甘蔗相比生長期短,僅為100~120天,一年可種三季,用水量是甘蔗的1/7,而甘蔗一年只能種植一季。
如將我國現有的900萬畝普通高粱改種甜高粱,在保證釀酒用高粱米供應的同時還可生產300萬噸燃料乙醇。
京、津、冀、東三省種植1200萬畝青貯玉米,內蒙有青貯玉米飼料地1000萬畝,如果改種甜高粱,可在滿足現有飼料需求的同時,額外生產700萬噸乙醇、400萬噸高粱米,顯著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增加農民收入。僅調整種植結構一項就可以生產1000萬噸燃料乙醇,節約進口石油款70億美元;在不增加種植面積的前提下完成國家增產千億斤糧食目標的8%。還可以填補我國牛粗飼料產業空白,促進奶牛的集約化養殖,重振我國乳品行業。目前,我國可種植耐鹽堿、干旱作物甜高粱的邊際土地約有2億畝,具年產5000萬噸燃料乙醇生產潛力,可替代5000萬噸原油。
十八年太久,須爭朝夕
面對嚴重的霧霾,環保部提出了2030年主要城市實現或者達到空氣質量國家標準日程表,實在太長了。汽車消耗大量的石油,不僅尾氣排放PM2.5嚴重污染大氣環境,而且造成了石油供應緊張,布倫特油價一直在110美元/桶以上振蕩,我們應該考慮在自己國土上建設永續的綠色油田,既緩解能源、環境危機,又解決就業和拉動內需問題。建議北京市先在公交車、出租車、市政公用車輛上使用乙醇、沼氣、生物柴油等清潔燃料,再逐步推廣到所有車輛,推動建立新興產業,為經濟轉型、城鎮化建設提供內涵。十八年太久,須爭朝夕。霧霾并不可怕,只要制定正確的應對策略并積極落實,京城重見藍天指日可待。
近日,我國一批重大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工程陸續展開。落實《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是今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的重要內容。今年以來,一批中央財政支持的大氣污染防治工程先后開工,重點推進鋼鐵、水泥、焦化等重點行......
2023年海南省環境空氣質量整體處于有監測歷史以來的最好水平,全省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9.5%。海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伍曉紅介紹,2023年海南省優良天數比例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其中優級天數比例......
安徽省政府近日召開皖北六市空氣質量提升攻堅部署推進會議,副省長孫勇主持會議并講話。會議強調,要深入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以非常之策,下非常之功,著力扭轉皖北六市大氣污染防治被動局面,提升人民群......
2023年,對北京市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來說,是極為不易的一年。這一年,正值氣候周期轉換、氣象條件整體不利,同時又遭遇了多次外來沙塵影響,且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為近十年來之最,影響空氣質量的外在因素形勢嚴峻......
2020年“兩會”期間,生態環境部提出“注重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因時因地因事采取適宜策略和方法,有針對性地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十四五”以來,大氣污染治理面臨新的形勢和挑戰,實現空氣質量改善......
生態環境部今日向媒體通報了2023年11月和1—11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一、總體情況11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2.5%,同比上升0.6個百分點,較2019年同期......
浙江省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建設工作新聞發布會近日舉行。發布會上,浙江省生態環境廳與浙江省市場監管局聯合出臺了《浙江省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一級巡視......
為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國務院近日印發《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其中要求以改善空氣質量為核心,以減少重污染天氣和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突出大氣環境問題為重點,以降低細顆粒物(......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國務院新聞辦11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近日印發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對大氣污染防治重點......
空氣始終影響著人類的健康和我們生活的世界。近日,國務院印發《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提出十大具體計劃,這是繼2013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8年《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后,第三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