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素替代療法(HRT)
已有大量研究證實,絕經后婦女單獨應用雌激素或與孕激素聯合應用可以預防骨量的丟失。雌激素的劑量與療效有明顯關系。強調使用最低的有效劑量,以避免其副作用。HRT需連續應用,如需停止,則應加用其他治療,以保持對骨量的有利影響。
2.補鈣
對絕經婦女推薦的每天鈣攝入量為1000~1500mg元素鈣。對老年婦女較長時間的鈣劑補充可能部分逆轉與年齡相關的血清甲狀旁腺素(PTH)及骨吸收的增加,降低骨丟失。盡管補鈣是相對安全的,仍應注意監測血、尿中鈣濃度。如果血鈣在正常范圍,24小時尿鈣在100~200mg,說明劑量恰當;如果尿鈣在300~400mg,說明鈣或維生素D劑量過大,應減量;如果尿鈣>400mg,應停服,以免出現腎或膀胱結石。
3.維生素D
對老年婦女每天補充400U維生素D3可以輕度降低PTH的分泌,增加股骨頸骨密度,但骨轉換的生化指標未見變化。對維生素D缺乏的高危老年婦女,如慢性疾病、缺乏戶外活動、長期居家或者在養老院的老人,建議每天補充400~800U維生素D。老年人由于肝臟25-羥化酶以及腎臟1α-羥化酶缺乏,宜選擇活性維生素D,如1α(OH)D3(阿法迪三)、骨化三醇〔1,25(0H)2D3,羅鈣全〕等口服,補充效果較好。
4.雙膦酸鹽二磷酸鹽
是20世紀50年代開發的強力骨吸收抑制劑,用于治療骨吸收加速的疾病,如變形性骨炎(Pagets病)、惡性腫瘤骨轉移及其伴隨的高鈣血癥等。當骨轉換加快時,效果最好,因而也適用于絕經后骨質疏松癥。
5.降鈣素(CT)
降鈣素有鰻魚降鈣素、益鈣寧和鮭魚降鈣素、密鈣息兩種藥物。與破骨細胞膜表面受體結合,激活腺苷酸環化酶致CAMP升高,并激活磷脂肌醇系統致胞漿游離鈣升高。兩種效應抑制破骨細胞吸收功能,具有增加骨量和明顯鎮痛作用。
6.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
SERM是一類人工合成的類似雌激素的化合物,它們選擇性作用于不同組織的雌激素受體,分別產生類雌激素或抗雌激素作用。雷洛昔芬與他莫昔芬(三苯氧胺)對骨量及血脂均有較好的影響,但雷洛昔芬的臨床應用前景更為看好。
7.甲狀旁腺素(PTH)
小劑量間隙皮下注射PTH在動物實驗中有成骨作用,可使骨量增加,并提高抗骨折能力。目前臨床應用資料較少,還需要臨床進一步觀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