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4-07 15:09 原文鏈接: 海水淡化成本偏高90%反滲透膜需從國外進口



    資料圖片

      北京就要用上淡化海水了。在曾經的記憶里,大規模淡化海水成本高昂。據悉,在天津,居民自來水水價是4元/噸,工業為7元/噸,而淡化海水為8元/噸。北京海水淡化項目的實施,是否標志著國內海水淡化成本已經降到了可以工業化的地步?

      3年后,北京每3人中就有1人可用上淡化的渤海海水。根據國家的規劃,在河北唐山曹妃甸投產的海水淡化項目,在2016年前后日產量將達到100萬噸。

      如此大規模的海水淡化項目,未來將大大緩解北京淡水供應的緊張局勢。很多人據此認為,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的“春天”到來了。記者采訪調查發現,事情遠沒有那么簡單。近年來我國海水淡化產業雖在政策和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一些核心技術和設備還依賴進口,我國海水淡化行業仍處于規模小、發展慢、成本高、推廣難的階段,離商業化應用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產業規劃:三年產能提高三倍

      海水淡化是解決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中國人均淡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量的1/4,所以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就開始研究海水淡化技術,但進展比較緩慢。

      剛剛過去的2012年被專家稱為海水淡化“政策年”:2012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意見》;2012年8月,科技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布《海水淡化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年底,國家發改委出臺《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 2015年,我國海水淡化產能將達到220萬立方米/日以上。

      然而到2011年底,我國的海水淡化能力僅為66萬立方米/日,這意味著目前的產能到2015年至少要提高三倍。按照現有的產業增長速度,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國家海洋局近日發布的《2012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以海水淡化為主的海水利用業去年增長緩慢,僅比上年增長4%,相比其他快速增長的海洋工業,海水淡化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較弱。

      海水淡化技術成本高

      盡管國家大力扶持,我國海水淡化產業至少還面臨如下難題:

      首先,技術和設備與國外有差距,難以參與全球化的市場競爭。我國海水淡化技術主要有兩種:反滲透膜法(膜法)和低溫多效蒸餾法(熱法),雖然我國部分技術如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技術、海水循環冷卻技術躋身國際先進水平,但在反滲透海水淡化的核心材料和關鍵設備,如海水膜組器、能量回收裝置、高壓泵及一些化工原材料等,主要依賴進口,國產化率不到50%;耐海水腐蝕管材、蒸汽噴射裝置、熱效率等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90%的反滲透膜仍需從國外進口。

      其次,價格偏高也是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的瓶頸。比如在天津,居民自來水水價是4元/噸,工業為7元/噸,而淡化海水為8元/噸。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談到海水價格偏高的原因時表示,“我國反映資源稀缺性的淡化海水的市場價格機制尚未建立。”這意味著我國海水淡化產業一時還難以走市場化的路線。

      此外,管網建設及環保問題也阻礙著淡化海水進入尋常百姓家。淡化的海水普遍呈酸性,自來水管長期輸水后會被腐蝕,如果把地下供水管網全部改成塑料管,巨大的管網建設將進一步推高淡化海水的成本價格。而且,每淡化1噸海水就要生產出1噸濃縮鹽水,濃鹽水排放過多又會污染周邊海域,這是制約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一大難題。根據國家海洋局日前發布的《2012年中國海洋環境公報》,我國近海海域的環境污染已經比較嚴重。“這又進一步加大了海水淡化的成本。”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的阮國齡博士說。

      阮國齡介紹:“一直以來,中國的水資源管理涉及多個部門,如淡水屬于水利部,海水屬于海洋局,產業規劃屬于發改委,管道建設屬于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等,管理體制不順也是制約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的一個重要原因。”

      新扶持機制亟待建立

      目前,全球每日淡化水產量已達4970萬噸,其中80%進入自來水的市政管網,尤其在中東等缺水嚴重的地區,美國、新加坡等國的海水淡化利用率也非常高。

      阮國齡介紹:“國外的海水淡化公司成本相對較低,走市場化路線,大多能盈利,而我國日產能約為67萬噸,近海污染加大了成本,海水淡化行業仍處于規模小、發展慢、成本高、推廣難階段,在中國,因為自來水供應都不是市場化的,除非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否則海水淡化產業難以取得較快發展。”

      阮國齡建議,國家部委應建立海水協調新機制,共同推動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強化海水淡化的示范工程建設。

      國家海洋局一位專家表示,國家應該對海水淡化產業進行扶持,但應改變現在對整個產業的扶持方向,不能僅僅是扶持技術研發,一些研發生產機構拿到國家扶持資金后,并不用于研究,而是直接進口國外產品,這樣做成本反而更低,還能見到實效。國家應該按照生產出來的水,對生產企業進行補貼。否則,國家投資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相關文章

    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實施取用水領域信用評價的指導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利(水務)廳(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利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水利部各流域管理機構及相關直屬單位:取用水領域信用評價是加強取用水監管、規范取用水......

    南通大學自主研發設備提高海水淡化效率

    太陽能驅動的海水淡化技術是解決全球淡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關鍵手段,具有顯著的工程應用價值。近日,南通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的袁國秋、曹敏、王孟和張雷課題組在這一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以《一種高效的......

    中國工程院“我國高水效農業發展戰略研究”咨詢項目通過結題驗收

    2024年5月11日,由康紹忠院士主持的“我國高水效農業發展戰略研究”咨詢項目驗收會在新疆阿拉爾市召開。驗收組由陳學庚、尹飛虎、鄧銘江院士及相關業務和財務專家共10人組成。相關部門領導專家共計30余人......

    俄研發廉價海水淡化裝置

    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南烏拉爾州立大學科研人員最新研發出一種廉價的海水淡化裝置。該裝置由太陽能供電,一晝夜可凈化出多達3升的清潔飲用水。這項成果的研發者、南烏拉爾州立大學葉夫根尼·索洛明教授稱,近年來,盡......

    水利領域院士專家齊聚武漢,共謀全國重點實驗室未來發展

    近日,水資源工程與調度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20年暨第五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武漢舉行。本次會議旨在回顧實驗室二十年來的發展歷程,總結成果,展望未來,推動實驗室在新時代背景下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為水......

    全球水文循環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表《2022年全球水資源狀況報告》。這份對全球水資源進行廣泛評估的報告指出,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全球水文循環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水文循環正在失去平衡。報告指出,2022年期間,全球......

    兩部門:加大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力度

    中新經緯7月1日電據“中國水利”微信號1日消息,為實施全面節約戰略,進一步加強非常規水源配置利用,近日,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非常規水源配置利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寧夏:科技賦能,“治水”變“智水”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均水資源量是我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做好水治理文章是永恒主題。然而,從“治水”到“智水”的進程中,諸多技術瓶頸令人棘手。何以破題?唯有科技。錨定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聯合國水事會議開幕古特雷斯:水資源正處于重重問題

    當地時間3月22日,聯合國水事會議開幕,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開幕辭中表示,“水資源正處于重重問題中”。古特雷斯表示,人類正在通過過度消費、不可持續利用及全球變暖,加速消耗水資源這一“人類命脈”。古特......

    陳亞寧:塔克拉瑪干沙漠為何出現眾多“湖泊”

    不久前,“塔克拉瑪干沙漠出現眾多湖泊”的話題沖上熱搜,引發輿論熱議。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在水資源利用方面帶給人們哪些思考?為此,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陳亞寧。陳亞寧介紹,......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