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其臨床表現和經過分為兩型:
(一)急性光線性唇炎
此型較少見,發作前有強烈日光照射史,呈急性經過,下唇為主。臨床表現為唇部急性腫脹、充血,繼而糜爛,表面蓋以黃棕色血痂,痂下有分泌物聚集。繼發感染后有膿性分泌物,并形成淺表潰瘍。輕者僅于進食或說話時有不適感,重者灼熱和刺痛,妨礙進食和說話。一般全身癥狀較輕,反復不愈的急性患者可過渡成慢性光線性唇炎。
(二)慢性光線性唇炎
又稱Ayres型,系不知不覺發病,或由急性患者過渡而成。一般無全身癥狀。早期以脫屑為主,厚薄不等,鱗屑易撕去,不留潰瘍面,也無分泌物。鱗屑脫落后不久又形成新的鱗屑,如此遷延日久,致使唇部組織增厚、變硬,失去正常彈性,口唇表面出現皺折和皸裂。自覺口唇干燥、發緊。長期不愈的患者,下唇粘膜失去正常紅色,呈半透明象牙色,表面有光澤。進一步發展時表面粗糙,角化過度,并出現數處大小不等、形態不一的浸潤性乳白色斑塊,組織學上若表皮細胞有異形性改變,應考慮為光線性白斑病,或光線性唇炎的白斑病型,最終可發展成疣狀結節。有人認為,唇粘膜的白斑病是各種不同因子(吸煙、感染、物理因素等)長期作用于口唇粘膜引起的一種癌前期病變,部分粘膜白斑病可進一步發展成鱗狀上皮細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