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劉國洪在此間透露,近年來,通過采取“穩住總量、優化布局、壓實責任”等一攬子措施,全國耕地持續快速減少的態勢得到初步遏制。據悉,2022年全國耕地面積達19.14億畝,較上年末增加約130萬畝,已連續兩年實現耕地總量凈增加。
堅定不移推進節約集約,毫不動搖嚴守耕地紅線。據介紹,接下來自然資源部門將嚴守資源安全底線,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牢守耕地紅線;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嚴格管控、高效配置土地資源;促進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維護資源資產權益,整體提升自然資源治理能力水平。
“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是“十四五”時期全國“土地日”的主題。為做好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工作,自然資源部門將一方面大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減少占用耕地,提高建設用地利用效率,為農業留下更多良田沃土;一方面嚴格保護耕地倒逼節約集約用地,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助推綠色轉型發展。
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夏心旻介紹,江蘇省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保質保量完成耕地保護任務,在端牢飯碗的同時充盈大國糧倉;全力推進工業用地提質增效,深化落實建設用地“增存掛鉤”機制,系統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堅決杜絕無序擴張、粗放利用、低效開發,努力實現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良性互動。
第33個全國“土地日”主場活動由自然資源部、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活動還發布了全國“三調”成果系列叢書以及新修訂的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
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劉國洪在此間透露,近年來,通過采取“穩住總量、優化布局、壓實責任”等一攬子措施,全國耕地持續快速減少的態勢得到初步遏制。據悉,2022年全國耕地面積達19.14億畝,較上年末......
近年來我國耕地保護力度不斷加大。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更是系統性提出“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筆者認為,有底氣實施“硬措施”的關鍵在耕地資源的科學認知清晰化、技術手段多樣化、管理制度精細化。......
奔騰的飲馬河西岸,廣闊的稻田已泛起淡黃色。得益于飲馬河水的灌溉,吉林長春市九臺區紅光村水稻種植遠近聞名,素有“稻村”之譽。過去,這里以種稻聞名,卻沒有實現靠種稻致富。種地效益較低,紅光村曾有近八成村民......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從南到北縱貫7個氣候帶,從東到西橫跨4000米高差,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相應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也不相同。我國耕地便是廣泛分布于如此多樣化的本底條件下,既有雨熱同期、風......
耕地土壤質量是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源頭保障,涉及到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因此,土壤污染對農地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一直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1月1日,我國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實施,......
我國大施化肥化藥的現象在過去幾年十分常見,耕地中的微量金屬元素在土壤過量沉積而引起含量過高,造成了土壤重金屬污染,并造成生態質量惡化。我國多個稻米出產地被查出鎘超標,再次敲響了土壤污染的警鐘。耕地重金......
坡耕地是我國重要的土地資源,農業活動過程中產生的耕作侵蝕已被認為是導致山區、丘陵坡耕地土壤景觀演變、土壤退化和作物產量不穩定等的重要因素。近年來研究發現土壤景觀條件、耕作工具、耕作模式等是造成坡耕地土......
耕地土壤環境質量狀況事關農產品安全和人體健康,是重大的民生問題,因而備受關注。圖片來源于網絡從2015年開始,在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的資助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聯合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化肥和農藥是現代農業的標志之一,它保障了人類糧食的產量與品質,但其過度使用也帶來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在中國,這一問題尤其嚴峻。來自浙江大學的一支跨學科團隊最新研究發現,農業經營規模是影響農用化學品施......
6月14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再生資源遙感技術研究室副研究員左麗君以第一署名在Nature子刊NatureSustainability上發表題為Progresstowardssustaina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