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4-10 11:09 原文鏈接: 美國多城市把氣候變化因素納入城市規劃


      近些年來,氣候變化使暴雨變得更密集,氣溫更極端。美國已有越來越多的城市不再等著聯邦政府來處理氣候變化問題,而是立足當地發現“無悔”方案,芝加哥就是其中之一。自然資源保護理事會水資源分析師卡倫?霍布斯說:“也就是說,這些方案能幫居民省錢,節約許多事務開支,改善生活質量,而且還能帶來額外的福利――減少輻射。”

      “風城”芝加哥正在實驗以更環保的方式來進行城市規劃,并把這作為“減緩氣候變化影響計劃”的一部分。

      最早的吸霧路面

      雖然歷史遺留的大煙囪讓芝加哥的路面看起來并不那么“綠色”,但這里的汽車行駛在吸霧路面上,路燈照明用的是太陽能和風能,人行道上鋪的是回收利用的水泥,種滿灌木的“生物洼地”沉淀并過濾了地表徑流中的污染物,同時減輕了暴雨對城市排水系統造成的負擔。

      芝加哥是美國第一個鋪設吸霧水泥路面的城市。吸霧材料的最初開發頗為神奇。千禧年時,梵蒂岡教廷想新建一個大教堂以慶祝耶穌誕辰2000年,由于當時羅馬空氣污染嚴重,遂用這種材料保持教堂清潔。

      意大利水泥集團Italcementi公司開發了這種產品,利用二氧化鈦引起的日光化學反應,通過加速分解過程,基本能保持教堂表面的清潔。而且他們發現,這種水泥不僅能清潔該教堂的污垢,還能清潔屋頂以上空氣達2.5米。

      由于其成本明顯比傳統道路要高,芝加哥方面用它來鋪路只用了薄薄的一層,這種鋪路材料滲透性也很好,用于鋪設沿著藍島大道和瑟馬克路的自行車道及停車小路。

      項目主管珍妮特?阿特里安說,雖然吸霧路面令人印象深刻,但把它與其他設施結合起來才真正讓城市面貌一新。“我希望這一項目激發人們全方位的思考。人們可能想當然地以為它不過是條路而已,事實上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

      全方位改善生活質量

      “對我們來說,可持續發展是關鍵。”芝加哥市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卡倫?維格特說,“我們把這看作是生活質量的一部分,與我們在就業傾向、稅收管理等方面的選擇都有關系。”芝加哥投資1400萬美元重新打造了3.2公里的皮爾森工業區,幾乎結合了城市規劃的方方面面,包括節約能源、降低光污染、減少浪費、水資源管理,幫人們建立社區意識等。

      令人驚奇的是,在道路修建上所花的成本,還不到重鋪傳統路面的21%,維護起來可能會更便宜。霍布斯說,城市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如暴雨將屋頂的污染物沖刷下來,城市道路及停車場多以江河湖泊為終點,而這些江河湖泊往往是供給飲用水的水源,如果暴雨形成洪水,未經處理的原污水也會混合流入這些河流。

      種植更多的樹木和灌草帶,不僅能過濾雨水中的污染物,還能吸收二氧化碳,降低因陽光直射瀝青路面而形成的“熱島”效應,使附近街區環境更宜居。

      在減少污染的同時改良公共運輸系統,增加自行車道以減少擁堵,這也會提高生活質量。用能效更高的路燈,或安裝微型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機來減少能耗,既減少了輻射又很省錢。

      環保帶來的整體效益

      將暴雨對排水系統的沖刷減少了80%,這意味著幫城市節省或至少延遲了對老化系統的升級改造,從而節約上百萬美元。將60%的項目施工廢棄物循環使用,加上采購23%的循環再利用材料,能減輕城市建筑垃圾填埋的壓力,也是當地削減成本開支的一條新途徑。

      在生物洼地種植的耐旱植物,能抵抗由于氣候變化而變得更熱的夏季,由此能節約大量的灌溉淡水資源。

      其他細節還包括建立社區,比如在池塘附近建造長椅,攔截從屋頂和院子里沖下來的暴雨,新的公交車站站棚,沿街設立描述整個項目規劃的指示牌等。

      目前,芝加哥正在起草新的城市建設方針,任何新建道路都將結合多項綠色規劃。“這些基礎設施計劃要支持50年或100年,再要重建它們是負擔不起的。”阿特里安說,“所以必須著眼未來進行設計而不是只考慮現在。”

    相關文章

    研究發現:沿海城市對氣候變化適應緩慢

    《自然·城市》26日發表的一篇氣候變化相關系統性綜述顯示,全球沿海城市在適應氣候變化影響方面似乎進展緩慢,而且其主要依賴于過去和現在的經驗,而非是基于對未來風險的預測。全球沿海城市是經濟增長熱點,但也......

    應對氣候變化挑戰!13部門聯合發布健康適應行動方案(2024—2030年)

    《國家氣候變化健康適應行動方案(2024—2030年)》政策解讀一、出臺背景隨著以全球變暖為特征的氣候變化進一步加劇,近年來高溫熱浪、洪澇、低溫寒潮、臺風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人類的生存、生命和......

    恢復牡蠣礁可以保護海岸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

    全球的海岸線曾經受到牡蠣礁的保護,牡蠣礁是牡蠣與巖石以及牡蠣與牡蠣之間相互融合形成的廣闊礁群。在過去的兩個世紀里,過度捕撈和棲息地的喪失摧毀了地球上大約85%的牡蠣礁。9月25日,據《自然》報道,科學......

    江蘇省累計完成更新工業領域設備21.9萬臺(套)

    目前,“兩新”行動呈現出政策持續加力的態勢。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部署開展設備更新行動;7月,報經國務院同意印發的加力支持“兩新”若干措施,明確提出安排1500億......

    前8月浙江工業領域完成設備更新9.7萬臺(套)

    “今年1至8月,浙江省工業領域完成設備更新9.7萬臺(套),拉動工業設備工器具購置同比增長9.5%。”9月24日,國家發改委召開專題發布會介紹“兩新”政策總體進展成效有關情況,浙江受邀介紹推動設備更新......

    上海公布設備更新十大場景和百億元需求清單

    加快設備更新,正在成為上海拉動工業投資增速的新引擎。昨天舉行的2024“投資上海·相約工博”投資合作推介會上,上海拿出了汽車、石化、鋼鐵、電子信息、電氣裝備、能源、船舶、輕工、水務、工業互聯網等工業領......

    國家發展改革委:重點領域設備更新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國家發展改革委24日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設備更新行動進展成效和典型做法。今年國債資金支持的設備更新項目,總投資近8000億元,可以帶動各類設備更新......

    國債資金支持設備更新項目總投資近8000億元

    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正激發我國各類設備更新需求不斷釋放。國家發展改革委9月24日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設備更新行動進展成效和典型做法。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司長劉德春表示,初步測算,今年......

    13部門起草方案加快氣候變化健康適應科技創新

    隨著以全球變暖為特征的氣候變化進一步加劇,近年來高溫熱浪、洪澇、低溫寒潮、臺風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人類的生存、生命和健康正在受到極大挑戰,提升氣候變化健康適應和風險防范能力是當務之急。國家疾控......

    研究揭示北方森林樹種多樣性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以下簡稱東北地理所)地理景觀遙感團隊基于5300余個地面觀測數據和長時間序列遙感大數據,揭示了北方森林樹種多樣性的變化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特征。近日,相關研究成果發......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