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健康受試者和患者進行了單劑量和多劑量給藥,對特殊人群進行了單劑量給藥,以研究伊曲康唑靜脈給藥的藥代動力學特性。
本品多劑量給藥的藥代動力學研究:第1-2日,每日2次,每次1個小時靜滴200 mg伊曲康唑。第3-7日,每日1次,每次1個小時靜滴200 mg伊曲康唑。
為增加伊曲康唑的溶解度,每200 mg靜脈給藥劑量的本品含8 g羥丙基-β-環糊精。其藥代動力學特性如下所述。
伊曲康唑
?一般藥代動力學特性
伊曲康唑在1小時靜滴給藥的末期達到血漿濃度峰值。
伊曲康唑主要在肝臟代謝,生成多種代謝產物。主要代謝產物為羥基伊曲康唑,該產物在體外試驗中顯示了與伊曲康唑相當的抗真菌活性,其血漿濃度谷值為原形藥物的2倍。伊曲康唑的藥代動力學特性呈非線性,因此重復給藥后可出現血漿中藥物蓄積。伊曲康唑和羥基伊曲康唑的穩態濃度可分別于第4次和第7次給予伊曲康唑注射液后獲得。健康受試者第4次給予伊曲康唑注射液200 mg后,伊曲康唑和羥基伊曲康唑的平均血藥濃度峰值分別為3021 ng/ml和1450 ng/ml,平均血漿濃度谷值分別為523 ng/ml和959 ng/ml。靜脈給藥后,伊曲康唑的平均血漿清除率為278 ml/min。穩態時,伊曲康唑的平均半衰期約為35小時。
?分布
伊曲康唑的血漿蛋白結合率較高(99.8%),主要是與白蛋白結合,羥基代謝產物的蛋白結合率為99.6%。伊曲康唑與脂質具有很高的親和力,血漿中僅有0.2%的伊曲康唑以游離形式存在。伊曲康唑的表觀分布容積較高(]700 L),表明其組織分布廣泛,在肺、腎臟、肝臟、骨骼、胃、脾和肌肉中的藥物濃度比相應的血漿藥物濃度高2-3倍,而角質層和皮膚中的藥物濃度比相應的血漿藥物濃度高4倍,腦中的藥物濃度與血漿藥物濃度相當。
?代謝
伊曲康唑主要在肝臟代謝成多種代謝產物。經體外試驗顯示,CYP3A4是參與伊曲康唑代謝的主要酶。主要代謝產物為羥基伊曲康唑,該產物在體外試驗中顯示了與伊曲康唑相當的抗真菌活性,其血漿濃度谷值為原形藥物的2倍。
?排泄
靜脈給藥后,約為劑量1%以下的伊曲康唑及其活性代謝物羥基伊曲康唑經腎臟排泄。口服給予的伊曲康唑后,經糞便排泄的原形藥物約為劑量的3-18%。口服給藥一周內,伊曲康唑主要以無活性的代謝產物經尿(約35%)和糞便(約54%)排泄。
特殊人群
?肝損害患者
尚未進行肝損害患者使用本品的研究。伊曲康唑絕大部分在肝臟代謝。12例肝硬化患者和6例健康志愿者單劑量口服100 mg伊曲康唑膠囊,對以上2組患者的Cmax,AUC和伊曲康唑的半衰期進行對比。肝硬化患者的平均Cmax顯著下降(下降47%),平均消除半衰期長于肝功能正常者(分別為37和16小時)。根據AUC值,肝硬化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伊曲康唑的總暴露量相似。尚無肝硬化患者長期使用伊曲康唑的數據。
?腎損害
經靜脈給藥的伊曲康唑少部分([1%)以原形藥物經尿排泄。
單劑量靜脈給藥后,伊曲康唑在輕度(CrCl為50-79 ml/min)、中度(CrCl為20-49 ml/min)、重度(CrCl [20 ml/min)腎損害患者體內的平均半衰期與健康受試者相似(腎損害患者平均值的范圍為42-49小時 ;健康受試者為48小時)。根據AUC值,中度和重度腎損害患者伊曲康唑的總暴露量與腎功能正常者相比約下降30%和40%。
尚無腎損害患者長期使用伊曲康唑的數據。血液透析對伊曲康唑和羥基伊曲康唑的半衰期和清除率無影響。
?羥丙基-β-環糊精(HP-β-CD):
本品的輔料羥丙基-β-環糊精在腎功能正常患者體內的半衰期較短,為1-2小時,且持續每日給藥后本品無蓄積。在健康受試者和中重度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體內,8g劑量的羥丙基-β-環糊精中的大部分經尿排泄。單劑量靜脈給予伊曲康唑200 mg后,腎損害患者羥丙基-β-環糊精的清除率下降,導致其暴露量升高。輕度、中度和重度腎損害患者的半衰期升高,分別為正常值的2、4、6倍。此類患者接受連續給藥至達穩態時,會導致羥丙基-β-環糊精的蓄積。羥丙基-β-環糊精可通過透析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