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上食管憩室無癥狀的病人不需治療,若有輕微癥狀,可以先考慮內科治療,如體位引流和食管擴張治療。手術治療僅適用于癥狀呈進行性發展且嚴重的病例。直徑<3cm的膈上憩室常不需外科處理,但吞咽困難等癥狀進行性加重,或憩室體積顯著增大的病人,要考慮外科手術。癥狀明顯有下列情況者,應行憩室切除術:憩室囊頸狹窄,不能充分排空囊內物;存在有明顯炎癥;憩室囊很大呈懸垂位使食管移位并有較多的食物殘渣及液體滯留。若因食管伴有的疾病要予手術處理時,亦應同時做憩室切除術。逐漸增大的憩室或者已大到一定程度的憩室不論其癥狀程度均應考慮手術切除。手術切除時不僅包括存在的憩室,并且要糾正任何存在的食管功能失調或遠端機械性梗阻,如賁門失弛緩癥、裂孔疝等。違反這個原則,術后癥狀可能仍存在,并出現并發癥或復發。
1.術前準備 有長期吞咽困難病史者,術前要糾正體重下降及營養不良,可以施行非胃腸道營養,因誤吸發生肺部炎癥可行理療、體位引流及抗生素治療。術前幾天盡量排空憩室內殘留食物及分泌物,殘留物多者可予插管或內鏡沖洗,術前2天進清流。
2.手術步驟 手術經左側開胸入路,雖然憩室位于右側亦從此入路較為方便,以便于修補裂孔疝及切除憩室后同時行延長至賁門的肌層切開術。
憩室突向右側時,可旋轉食管便于游離憩室。解剖憩室頸部時可見到食管肌壁有一間隙,憩室即在此間隙突出,在食管環行肌與黏膜平面間,切開肌層,充分游離憩室。小而寬頸的憩室在其上下做肌層切開后憩室即消失,呈一彌漫性黏膜膨出,可不再做處理,或將其內翻縫入食管腔內。若囊頸很大應切除憩室并縫合頸部。憩室切除后分層縫合黏膜及肌層,注意食管黏膜不宜切除過多,以防術后食管狹窄,所有病例均應做賁門部肌層切開術,切口在憩室閉合部的另一側,肌層切開應達下肺靜脈水平,若有較長的彌漫性痙攣,肌層切開應延長至主動脈弓水平,向下超過食管下括約肌以消除殘余功能性梗阻。并發有裂孔疝者加Belsey或Nissen抗反流手術。
老年、營養不良高危病人中,應用憩室固定術,將囊底向上拉并與食管肌層縫合以利囊底引流。亦可得到良好效果。
術中注意事項:①漩離食管時注意保留食管兩側的迷走神經叢,術中損傷后可造成醫源性運動功能失調,若有發生,造成吞咽困難,可用擴張術治療效果滿意。②切除憩室時以開放縫合法縫合囊頸,同時觀察食管腔,以免切除過多黏膜,引起食管狹窄。可預先在食管腔內放入一根50F的探條作為防止過分狹窄的一個方法。
3.術后處理 行憩室切除者,鼻胃管持續減壓及靜脈點滴,禁飲食4~5天,逐漸恢復進口飲食。僅施行憩室固定術或憩室內翻或肌層切開術,無特殊處理者,鼻胃管減壓僅需48h,之后即可恢復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