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全球醫學頂尖雜志《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在線發表了我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人感染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文章介紹了中國疾控中心、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上海疾控中心、安徽疾控中心等單位專家集體協作,在短時間內確定了一種從未發現的可導致人類肺炎的新型病原體,該病原體為一種新型重配的H7N9禽流感病毒。
文章介紹了我國科學家發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重要成果和意義。今年3月下旬,針對上海、安徽等地報告的疑似新發疾病,來自中國疾控系統、醫院、大學和研究所的科學家聯合攻關,成功確認導致該疾病的病原是一個新的重配H7N9亞型禽流感病毒;文章對該病毒的全基因序列的關鍵基因進行了綜合分析;對疾病的臨床特征進行了描述,提示了病人的禽類接觸史。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流感研究和參比合作中心南希博士同期在該雜志發表了評述文章,高度評價了中國科學家研究成果的重要公共衛生意義。
該論文表示新的重配H7N9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潛力不能低估。該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以及如何出現,仍沒有科學的證據和解釋;由于目前由該病毒感染造成的高病死率,作者建議在加強防護措施的同時,要加快針對新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研發;最重要的是,由于流感病毒非常容易突變,要密切關注該病毒的進化情況,尤其是要嚴密監測其是否可能在人際傳播。
論文的及時發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一、“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發現,是我國各級疾控、醫療和科研機構專家緊密協作、快速反應、共同努力的結果。該論文的及時發表對于我國和全球科學家深入研究這種新病原的特性,評價其對人類健康的威脅,以及及時有效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了技術支持。
第二、新發傳染病病原的發現、確認是一個復雜、耗時的技術過程,這次中國科學家在不到一個月時間確認新發疾病的病原,反映出自2003年抗擊非典疫情以來,我國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能力的顯著提高,同時也得到國際科學界的高度認可。
第三、面對一種新發傳染病,中國政府更加開放、透明,在第一時間向公眾公布疫情,并盡快向全球共享檢測方法和毒株等信息,為全球共同應對新發傳染病贏得了時間。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衛生部周一(6日)報告稱,一名因感染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而住院治療的美國患者已經死亡,這是美國首例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病例。路易斯安那州衛生官員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名患者的身份尚未......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康樂與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曉明團隊,在《科學通報》(ScienceBulletin)上發表了題為Thephytoplasma(CandidatusPhytoplasmaarecae)......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病毒學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在南極地區的不同鳥類和哺乳動物物種中檢測到H5N1禽流感病毒,包括在黑眉信天翁和南極毛皮海獅中。該發現表明,禽流感疾病影響......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病毒學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在南極地區的不同鳥類和哺乳動物物種中檢測到H5N1禽流感病毒,包括在黑眉信天翁和南極毛皮海獅中。該發現表明,禽流感疾病影響......
中新網北京9月4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病毒學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在南極地區的不同鳥類和哺乳動物物種中檢測到H5N1禽流感病毒,包括在黑眉信天翁和南極毛皮......
流感病毒復制復合物的結構,由兩種病毒聚合酶(深灰和淺灰)與人類ANP32(紫色)相互作用組成。圖片來源: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鳥類和哺乳動物之間存在顯著生物學差異,這通常可防止禽流感從鳥類傳播到其他物種......
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美國幾個州內,從鳥類傳播至奶牛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現已在哺乳動物之間傳播,包括在奶牛之間,以及從奶牛傳播給貓和浣熊。相關論文發表于25日出版《自......
研究人員已經在美國145個牛群中檢測到高致病性禽流感。圖片來源:《自然》網站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繼續在美國蔓延,已出現了“牛傳人”病例。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7月12日通報,科羅拉多州疑似有3......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周三通報,墨西哥一名有慢性病患者在感染禽流感病毒H5N2后死亡,這種毒株此前未在人類身上確診過。據悉,這名59歲的男子在墨西哥城住院期間被檢測出感染了這種病毒。該患者出現發燒、......
美國突然緊張起來。面對禽流感疫情的迅速蔓延,美國當局緊急行動。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在最新發布的公告中表示,已經要求州衛生官員協助向各地農場的工人分發防護裝備,以避免感染H5N1禽流感。值得注意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