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南山:H7N9之戰
演播室:
各位晚上好,歡迎收看《面對面》。在過去的兩周,H7N9這個新型的禽流感病毒引起了全國上下密切地關注。每一天,都有新增的確診病例,數字在一天天不斷地增長。而與此同時,在民間關于“H7N9是SARS重演”“H7N9與黃浦江死豬事件相關”的流言也喧囂四起。就在本周五,我的同事董倩來到廣州,采訪了著名的呼吸科專家鐘南山院士,請他就確診病例的起源和發展情況、病源研究和救治方案,以及公眾的預防措施解疑釋惑。而就在采訪結束之后的周六凌晨,北京確診了一位7歲的女童患H7N9禽流感,這是北京出現的首例禽流感病例,而北京也成為了此次禽流感疫情在上海、浙江、江蘇、安徽之外的第五個地區。
2013年4月13日凌晨 媒體報道北京出現首例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
2013年4月13日上午 北京市衛生局新聞發布會確診女童患H7N9禽流感
記者報道連線:病患女童的最新狀況
新聞播報:
2013年2月 上海和安徽率先發現H7N9新型禽流感
2013年4月7日上周日 全國報告新增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20例
……
2013年4月14日本周日 全國共報告確診病例60例,其中死亡11人
解說1:
4月12日,本周五,廣州舉行了抗擊非典十周年學術論壇。而在論壇上,眾多專家卻都不不約而同地討論著有關H7N9禽流感的相關話題,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也在其中。而就在這一天,全國的確診病例38例,其中死亡病例10例,死亡率超過了25%,也就是說每四名患者中,就有一例死亡。
董倩:人們都在說這個死亡率高,作為醫生您覺得這是什么樣的比例,是高還是正常?
鐘南山:它的問題根本就不能說它是死亡率高或者低,為什么呢?我看還有幾個還要死亡,只能說在重病的H7N9病人里頭死亡率高。
董倩:那為什么有些能治愈,有些就死亡,有些就病情穩定,有些就病情非常劇烈。
鐘南山:它跟他的免疫系統失調有關系,這個往往不見得是免疫功能差,甚至是免疫功能好的,人體免疫系統釋放一些細胞因子,趨緩因子本來是保護人體的,但是一下子觸動太厲害了,釋放的太多以后,它變成自己殺自己了,那么這個過程在每個人身上是表現不一樣的,那么至于為什么表現有些是厲害,有些是不厲害,這個我想現在沒有答案。
解說2:
在目前所有的H7N9禽流感病例中,只有上海的一位4歲男童痊愈出院,浙江一名患者達到康復標準被轉至普通病房,其他絕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還處于重病甚至危險之中。到底有沒有針對H7N9禽流感病毒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成為公眾最關注的問題。
董倩:那這是不是意味著缺乏一個有效的藥,還有有效的治療手段?
鐘南山:那么現在目前很有效的藥物還沒有。現在就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第一,臨床醫生要很敏銳的來觀察,一旦有變化,馬上送到監護室來早期搶救,這是很重要,就抓住這個一小時、一小時都很關鍵。第二就促進我們要尋找一些藥物,現在已經找到一些,一些所謂的多病毒抗原,多功能的綜合抗體。
董倩:干嗎用的?
鐘南山:我們在深圳,跟深圳東湖醫院合作就救活一個多抗體衰竭,就是H5N1的,就打康復病人的血漿,結果打了兩次,病人恢復了。那么對H1N1也是有這樣,在很多國家的分析,康復病人的血漿也行。但是這個總歸沒有那么多來源,康復病人血漿,所以現在要根據這個經驗以后要尋找一個多功能的綜合抗體,那么現在這個是可行的。
董倩:所以科學家和醫生在這種禽流感面前,在新出現的一個基因重組和病毒面前,是不是會有一種被動的、無奈的這種心情?
鐘南山:是被動,但不是無奈,無奈是什么呢?它出現了以后,還自己沒有認真地去監測,任憑疾病傳播,甚至以后轉變為人傳人,這個就是無奈了,但是這個完全是主動的。
解說3:
今年2月,從上海發現第一例H7N9確診病例以來,隨著中國H7N9禽流感疫情急速升級,特別是4月以來每一天都有新增病例在不同的地方出現。然而對于病毒的來源,卻沒有準確的說法。
(4月8日衛計委發布會同期聲)
而就在此次發布會兩天之后的4月10日,中國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近日對H7N9禽流感病毒進行基因溯源研究顯示,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來自于東亞地區野鳥和中國上海、浙江、江蘇雞群的基因重配。而病毒自身基因變異可能是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并導致高死亡率的原因。
董倩:有了這種解釋之后,人們就擔心,現在是一個候鳥往北遷徙的一個季節,浙滬皖安徽出現和雞群的基因重配,不斷地向北的過程中會不會再發生這種基因重配,再出現一些新的病毒?
鐘南山:有這個可能,因為這個是從一個基因的序列分析,特別通過八個基因片段發現禽里基因,有這種一些禽的基因片段,這個有可能是野鳥和家禽的基因重配,這個可能性還是存在的,永遠都存在。H7N9有一個很特殊的特點,跟H5N1不一樣,這個在禽里頭是很低致病病菌,就是它屬于不發病,或者癥狀很輕的。
董倩:您指的是H5N1?
鐘南山:不,H7N9,但是它要到了人身上變成高致病病菌,所以這個問題比起H5N1以前的禽流感有一定的復雜性,所以說這里涉及到農業、涉及到衛生,假如說發現這個的話,我們怎么辦,總不能說這些低致病性的H7這些發現全部都殺掉,或者在整個省,或者全中國。
董倩:現在不就是這種做法嗎?
鐘南山:我想現在不完全是這樣。過去H5N1是什么,三公里之內全部殺掉,現在不是,現在是一個區,而且在發現H7N9這些家禽,這些里頭在某一個區域里頭殺掉,現在暫時還是采用這個辦法。
董倩:您作為科學家,現在能不能揭示,為什么以前是鳥傳鳥的,現在變成了鳥傳人?
鐘南山:我看很難解釋,跟氣候關系,跟人,跟鳥它們關系密切,但是我想到現在為止,沒有人能夠真正地解釋,為什么現在會變成人的傳染性,因為雞瘟這些東西已經是幾千年的事了。
解說4:
此次H7N9的感染人群和地域,除了新增的北京市之外,大部分病例目前都集中在滬、浙、蘇、皖四個地區,為什么這四個地區幾乎同時爆發疫情?相互之間的關聯到底是什么?如果沒有關聯是否意味著疫情更加嚴重?而為什么此次疫情又多集中于城市?一連串未解的問題隱含著人們的擔憂。
董倩:如果說在一個地區,禽流感頻發的話,人們能夠理解,但是在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時間同時爆發,這是一種什么現象?
鐘南山:這個恐怕就增加了這種候鳥感染的可能性或者預測,但是這個可能不能作為唯一的解釋,因為有時候在禽里頭出現一些就是基因的突變,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發生,這兩個可能都存在,所以我想當時一般來說都是發生在經濟,就是人口比較密集、來往比較多的地區。
董倩:但是我們看如果說從地域分布來看的話,跟這些家禽接觸多的應該是農村地區,但是呈現出來往往是城市是禽流感的高發地區?
鐘南山:在這個城市或者是交通比較發達的地區,這個禽的集散和分配比較多,在這個農村的話是散養,散養就固定在一個地方,有時候禽之間的感染,或者什么就比較少,所以這個可能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解說5:
在H7N9禽流感疫情不斷升溫的階段,有傳言猜測在華東地區出現的死豬與人類病例之間可能存在關聯,而在本周一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與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上,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藍睿明否認了這一關聯。
(4月8日衛計委發布會同期聲)
然而,這樣的解釋還沒有完全打消人們的顧慮。在H7N9禽流感患者中,上海市27歲的吳某,經搶救無效死亡,而吳某的工作卻恰恰與"豬"有關。據了解,他是今年1月從江蘇到上海閔行一家菜市場從事豬肉銷售工作,雖然菜市場也有禽類銷售,但是吳某與他們并沒有接觸。
董倩:您怎么看待這種猜測和您怎么看待他們之間的這種關系?
鐘南山:我不覺得奇怪。作為一個學者需要證據,這個證據在什么呢?第一就是沒有在這些死豬上發現有瘟疫,也就是死豬由于是這種病毒性的疾病造成死亡,沒有。第二,在我們查出來的這些禽流感病毒里邊的基因片段八個都是來自禽物,沒有豬的,也沒有混合的,也沒有人的,所以你憑什么說是豬傳人的,沒有證據,我們關鍵是需要事實,沒有任何事實的話,只能是一個現象的……
董倩:猜測。
鐘南山:表面的聯系,到現在還是一個表面的聯系。
解說6:
(4月8日衛計委發布會同期聲:無證據顯示有人際傳播。)
“沒有證據表明”是否就能夠確定H7N9不會在人際間傳播,目前還難以定論。而就在本周六4月13日,上海市的最新患者顧某,他的妻子在此前的4月4日已經被確診H7N9禽流感病例。而對于此前的病例,研究機構也在密切觀察。
董倩:沒有證據表明人與人之間可以傳染,但是你們能不能作為科學家,能不能拿出這種非常實在的證據說明人和人之間不可能傳染?
鐘南山:沒有,只能有根據現在的事實,沒有發現有人傳染,不等于就證實他不可能傳染,現在根據我們今天的學術會議的討論,還在變化,所以它這個變化,所以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世界上任何東西常常像SARS,早期傳染性也不強,后來就傳染性強了,也有這個規律,所以這個東西,你不能夠現在去預料說它不可能人傳人,所以我們這個東西要緊密地追蹤跟觀察。
解說7:
雖然目前還不確定人際傳播的可能性,但對于高危人群已有明確的標準。中國官方4月10日對外公布:在發病前一周內接觸過禽類者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危人群,例如從事禽類養殖、販運、銷售、宰殺、加工業等人員。而在傳播途徑方面,方案也明確,經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密切接觸感染的禽類分泌物或排泄物,或直接接觸病毒感染。根據流感的潛伏期及現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調查結果,疾病潛伏期一般為7天以內。
董倩:人們知道跟這個禽類接觸多的人,有可能更容易感染上,但是我們看這些已經確認的病例,有相當多的人是沒有跟禽類有過任何接觸的,那為什么他們也會感染上?
鐘南山:這個是一個我們現在搞科技工作的一個非常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從一般的規律是直接接觸,但是比如說禽類的排泄物,或者接觸過禽類的一些毛類這些東西,通過間接的途徑能夠感染的話不知道,所以我想這個問題呢現在還是一個很大的謎。
董倩:如果這個問題目前無法解釋的話,怎么能夠就是下這樣的結論,說是跟禽有接觸的人是高危人群呢?什么人不是高危人群呢?
鐘南山:一部分是由于這些已經發作的、已經確診的人,里頭有一部分跟禽接觸,這個比例是高很多,第二個就是什么呢?這些是從禽的就是這一次H7N9基因分析來看,基因分析主要是來自禽類,所以從這個也是一個推斷、一個分析。
董倩:這個問題到底怎么解釋,沒接觸的人得了?
鐘南山:我看最主要的還是它一定有一個傳染源,到現在這個問題可能還是不是很清楚,現在這個來看,H7N9的話,不見得是雞,可能有水禽,可能是候鳥,可能是鴿子,所以這樣接觸的面更廣了。
解說8:
H7N9禽流感來襲,民眾的恐慌情緒擴散,社會上不斷出現一些荒唐的事件。04月10日,浙江湖州,一位姑娘在高速停車報警,我前擋風玻璃上有一坨鳥糞你給我弄掉吧!在甘肅、貴州等地接連發生網民散發H7N9謠言的事件,稱為炒作社會熱點提高知名度,不僅如此,在10年前的“非典時期”,一度暢銷的板藍根沖劑又開始熱賣,在北京市的一些藥店中,平日每天銷售二、三十盒的板藍根沖劑現在每天銷售量激增到了每天一百多盒,更有甚者,浙江一養殖戶為防禽流感給1800只雞喂板藍根。
董倩:比如說前一段時間,人們會蜂擁而至地去買板藍根,還有一些藥,您怎么看這些防護的手段和措施?
鐘南山:像板藍根,從SARS以后,我們很快就開始做,現在已經從事了六年的研究了,確實發現了里頭有一些成份是對H3和H7有效,但是這個含量很微,所以我們希望通過這個中藥以后找到更有效的成份,但是現在很快就把這個作為一個預防,我覺得還是要注意,因為板藍根本身,它用得多也是有些毒性的,靛紅玉這些它的有些成份會對造血系統、對胃腸系統造成損害,所以大量地使用,我并不贊成,,最好的預防辦法就是提高警惕,提高警惕。
董倩:但是現在有病例顯示,沒跟它們接觸也得上了,那對于我們來說又應該怎么防呢?
鐘南山:我想不接觸比接觸更好,我現在只能這么說,那么說你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你怎么可能說絕對地能夠防,但是有一條,不接觸比接觸好得多。
解說8:
在本周一的新聞發布會上,梁萬年主任接受媒體提問時明確表示,H7N9的疫苗制備工作正在啟動,它的過程非常復雜,從病原體到生產出疫苗的時間周期來說最短是6-8個月。目前外界對于H7N9的防范措施和戒備狀態意見不一,鐘南山院士認為,“外松內緊”是目前態勢下的恰當選擇。
董倩:您說現在是外松內緊,你們要緊到什么地步,我們又要松到一個什么程度?
鐘南山:我想首先是緊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說這里頭,我們現在為什么每天都要報病情,每天都要,就是很重要追蹤監測,一個是監測,一個是擴大范圍,這個監測,不但是監測人,而且要監測不同的禽類,這個就是非常緊,因為沒有疫苗,沒有什么,所以這是緊的一個很重要的表現,而完了一旦發現很快隔離或者捕殺禽類,這就是緊,外松是什么呢?就是說既然沒有證據人傳人,沒有人際的傳播,所以沒有必要升級、警戒各方面什么,但是外松里頭,我覺得最重要的提醒一條,要所有的老百姓和醫務人員和基層工作人員,都要警惕一個現象,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現象,一旦你發現一個家庭,一個學校有這個聚集性的發生流感人癥狀的時候,那必須要趕快報,聚集性是人傳人一個很重要的信號。它可能是同時感染,但是可能是人傳人,所以公眾假如對這種現象非常警惕的話,我相信會把這個疾病控制在早期狀態。
字幕:4月12日 衛計委宣布 治療H7N9禽流感救治費用由醫保承擔
演播室:
疫情還在不斷的發展變化,我們必須小心應對,不能掉以輕心。然而從2003年的非典,到后來的H5N1禽流感,再到今天的H7N9禽流感,這些新型的病毒一次次向我們發起挑戰,有著一系列前車之鑒的我們,已經逐步學會了如何應對。關注疫情,從保護好我們每一個人自身的健康開始。
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消息,2023年8月30日,俄羅斯農業部向WOAH報告稱,俄羅斯發生一起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本次疫情發生地為韃靼斯坦共和國列尼諾戈爾斯基區,于2023年8月29......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抗病毒研究中心鄧增欽團隊在非洲豬瘟病毒拓撲異構酶的結構解析和催化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Cryo-EMstructuresofAfricanswinefever......
美國坦普爾大學劉易斯·卡茨醫學院的科學家17日報告稱,基于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EBT-001可以安全有效地將SIV(猴免疫缺陷病毒)從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去除。這項臨床前研究是推動人......
2023年4月29日至6月23日,25個歐洲國家報告了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疫情的暴發。自5月10日以來,截至2023年7月4日,英國報告了2例甲型H5N1病毒感染的人類病例,中國報告了2例甲型H......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瓜果質量安全監測與控制技術創新團隊發現西瓜抗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的基因。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分子植物病理》(MolecularPlantPathology)。ClAGO......
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沒有平息,有觀點認為,它或將與流感一樣,成為人類生活中的常態疾病。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與它長期共存呢?《給忙碌者的病毒科學》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該書作者王立銘是浙江......
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SARS-CoV-2病毒的一個早期突變(D614G)可能通過改變尖峰蛋白的形狀,提高病毒適應人類宿主的能力,從而促成了它的快速傳播。這一發現可能有助于為下一代疫苗和抗病毒藥......
悉尼大學領導的一個新項目希望通過鼓勵人們接受新的、治療性很強的治療,來研究如何在澳大利亞消除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一種血液傳播的病毒,是導致肝硬化、癌癥和肝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療很重要,因為它有助于阻......
早在2016年,也就是在一場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大流行讓世界陷入停滯的四年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就對人畜共患病敲響了警鐘,將其確定為全球關注的關鍵新興問題。現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每年約有......
發表在《BMC傳染病》雜志上的這項研究發現,長COVID-19患者接受COVID-19疫苗后,他們產生了針對導致COVID-19的病毒的抗體,時間比預期的長。當一個人受到感染時,免疫系統通常會通過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