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16日報道,日本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15日宣布,14日起開始在新潟縣佐渡海域對海底石油及天然氣資源進行勘探調查。
這是近9年來首次由政府主導對油氣資源進行勘查。該地區油氣儲量有可能成為日本之最。
據報道,日本此前通過可立體顯示地層構造的三維物理探測船“資源”號的勘探,已經證實該區域是容易存留石油和天然氣的“碗”狀地層。3月份曾在愛知縣海域完成“可燃冰”試開采的“地球”號探測船14日晚開始在佐渡島西南方30公里的海域、水深1100米的海底進行鉆探,今后將鉆探至2700米深。最快將從6月下旬開始油氣試開采作業,爭取在10年后實現商業化。日本今年3月在愛知縣海域完成世界上首次新一代能源“可燃冰”的試開采,之后各界對海洋資源的期待上升。如果此次勘查取得成功,日本國內的資源開發或將迎來新一輪熱潮。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挖掘算法被廣泛使用,其優勢可概括為:識別數據中的隱藏模式;捕獲復雜的非線性關系;自動學習模型;無需定義完整的輸入和輸出變量之間基于物理的數學關系。在勘探地球物理學中,巖石物理......
石油是現代工業的主要資源,在全球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石油資源相對貧乏,在能源領域對國外資源的依賴程度較高,使我國面臨著較大的石油安全問題。而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石油的消費量也越來越高,為了......
截至2月27日,大港油田頁巖油水平井官東1701H井、官東1702H井已自噴超260天,原油日產穩定在20-30立方米,官東地區已形成億噸級增儲戰場,標志著中國石油在渤海灣盆地率先實現陸相頁巖油工業化......
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等部門近日聯合發布的報告稱,我國地熱能勘探技術不斷成熟。報告指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地熱地質、鉆井工程等理論和技術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大......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28日報道,該機構新一代行星“獵手”——“凌日系外行星勘探衛星”(TESS)已于25日正式開始科學觀測活動,預計8月向地球傳回第一批數據,此后每隔13.5天定期傳回......
十八大以來,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在經濟發展速度換擋、結構調整、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等因素影響下,積極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仍然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五年來,全行業總體保持平穩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油氣......
記者3日從國家海洋局了解到:我國深海資源調查和勘探開發工作取得多項重要成果,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延期申請已獲得國際海底管理局理事會核準,國家海洋局先后組織了5個大洋航次任務,重點保障了“蛟龍”號載人潛水......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總地質師馬永生10月20日表示,近年來油氣勘探工程技術的進步,開闊了勘探視野,促進了勘探思維大轉變,油氣勘探呈現出八大轉變:從儲油氣層到生油氣層,從局部圈閉到大面積、全盆地,從......
位于四川省廣元、南充和巴中市境內的元壩氣田,是迄今為止我國埋藏最深的海相大氣田,也是目前規模最大、埋藏最深的生物礁大氣田,已累計獲得探明地質儲量2195.82億立方米,含氣面積350平方千米,氣藏平均......
9月11日,記者從在渝召開的“2014非常規油氣合作伙伴峰會暨非常規油氣產業聯盟年會”上獲悉,重慶已成為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主戰場”。截至11月30日,涪陵頁巖氣產量已累計突破11億立方米。近年來,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