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5-10 11:10 原文鏈接: PX項目需脫敏電子垃圾待規范

      近日,又有地方因上馬PX項目而掀起輿論波瀾。究竟該如何化解公眾的環境焦慮?又該如何避免“一鬧就停”和“遷址復出”的拉鋸戰再次上演?媒體目光投向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本周,隨著《舊電器電子產品流通管理辦法》的正式實施,電子產品與電子垃圾回收處理的相關話題,也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1 究竟該如何跨過PX這道坎?

      為何PX變成了敏感詞?

      從2007年因廈門市民的“散步”而進入公共視野起,PX這一化工專業名詞就衍生出“一式多份”的問題,承載著公眾的環境焦慮,也給地方政府帶來巨大的環保壓力。

      5月8日人民日報的評論指出,照理說,爭論多年,關注多年,應該能得出一個相對普遍的共識。然而,雖然日本橫濱PX裝置與居民區僅一路之隔等國外經驗屢有報道,雖然環保部門和化工專家也進行過諸多解釋說明,但仍能看到公眾“散步”抗議不斷重演、仍能看到“一鬧就停”和“遷址復出”的拉鋸不斷重演。為什么所有的牌還是按照第一張牌的方向倒下?

      PX項目值不值得敏感?5月8日瀟湘晨報評論員文章稱,綜合近6年來媒體的報道、專家的辯論,似乎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基本判斷:所謂高毒性、高致癌性、易爆炸、秒殺一座城市、比1000枚導彈威力更大等等說法,都是經過了夸張的傳言。化學界的共識是,PX本身是低毒物質,生產過程中會有劇毒物質產生。但是,后者是很多石化項目都會存在的風險,并非PX項目所獨有。民眾關心自己的環境權益屬于天經地義,但是單單認準PX兩個字母卻不能說秉持了充分理性的態度。即便是從民眾利益本身出發,這樣的標簽化也容易造成更多環境權益的損失。

      各地為何要上PX項目?4月28日《財經》雜志分析了PX項目對中國空氣質量改善的意義。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大型城市中22%~34%的細顆粒物排放和全國30%的氮氧化物排放,均來自機動車。環保部門認為,汽車尾氣是造成霧霾的“首惡”,這又與中國車用燃油質量偏低直接相關。今年2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緊急決定,加快中國油品質量升級。此次煉化升級,主要是指降低中國汽柴油中過高的含硫量。業內預計中國煉化行業整體投資至少需要2000億元。

      目前,降低汽油中硫含量的辦法主要有兩個:主流做法是“加氫脫硫”,使得油品中的硫分變成硫化氫,然后分離出來;二是使用吸附法。

      但被公眾和有關決策者所忽略的是,生產低毒物質PX的催化重整工序,不僅生產提高汽油品質的清潔組分芳烴(PX 為芳烴的一種),還副產脫硫必不可少的廉價氫氣。如果煉廠沒有芳烴聯合裝置,幾乎無法完成煉化升級任務。

      同樣不為公眾所了解的一個業界常識是,煉化產業鏈歷來是一個閉環,自成邏輯。割裂其中任何一道工序,都會造成巨大的不經濟和上下游的銜接失衡。

      《財經》雜志就PX項目處處受阻采訪了多位人士。“國內一系列PX事件的成因非常復雜。表面看,是民眾權利意識的覺醒,是人趨利避害的表現,其中卻是地方政府、石化企業與居民之間無法互信和缺乏溝通。”中國石油大學一位教授認為,“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經濟水平提高后,人們對政治權利的要求增加。”環保部專家則指出,當前中國社會對PX的科普方法不夠科學,政府、企業應從整個石化產業鏈的角度對PX的原料、生產和應用詳細解析。青島民意代表趙曉光認為石化項目的被妖魔化,主要責任在各級政府。地方政府為了GDP和稅收,將自身與大煉化項目綁在一起,反而加劇了民粹與妖魔化。

      缺少有效溝通是癥結人民日報在評論中強調,解剖PX項目可見,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有效的溝通對話。不管投資多大、工藝多先進,如果牽涉到民眾利益的公共性問題,僅以“通告”、“告知”的形式“單向度傳輸”,怎能在信息時代、權利時代贏得民眾支持?公眾激烈的表達背后,實際上是未被尊重的權利、未被滿足的訴求,是沒有被聽見、被看見的情緒和聲音。

      5月8日的揚子晚報評論指出,PX引發的拉鋸戰,卻很能反映出公共領域萌芽的混沌:政府政策秘而不宣,公眾感情過激宣泄,公共理性嚴重缺失。公眾對PX敏感,既是知情權被蒙蔽,同時也是對政府信息歷史欠賬的裂變反應。

      如何化解公眾的環境焦慮?

      通過對話找到經濟發展與社會福利的平衡點5月7日的新京報引用浙江省人大代表錢燕珍的話指出,政府在注重經濟利益的同時應多加考慮民眾的社會福利。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工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金涌表示,PX項目在中國已成為敏感符號,其解決之道還在于政府、企業和群眾的溝通,項目信息公開透明,政府引導市民廣泛參與企業項目的立項、評估和生產建設。“沒有神秘感了,它自然不會恐怖”。

      正如人民日報所指出的,面對民眾潛在的利益訴求,如果當地政府能轉變危機應對的思維,變被動應對為主動化解,在PX項目上馬之前,積極搭建政府、民眾、企業三方對話的平臺,進而實現政府了解民意、企業尊重民意、民眾理解政府企業行為的良性局面,則有希望做到化潛在危機于無形,最終履行好發展與穩定兩個大局兼顧的管理者職責。

      實現有效的信息公開信息公開是可能改變事件走向的重要因素。5月8日瀟湘晨報認為,民眾反對,地方政府宣布停建。看上去是尊重民意,但是問題并沒有說清楚,反倒給社會留下了“PX項目果然有問題”的印象。此后,這些項目在哪里出現,都會立即引發當地民眾的警惕。這樣的處置方式,實在是得不償失。真正負責任的做法,應該是從一開頭就要向民眾公開項目的詳盡信息,其中當然包括安全問題。要敢說真話,不要擔心民眾看不懂、不理解。

      怎樣的信息披露才是適當的?中國環境資源法學會副會長曹明德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曾指出,采取引人注目的方式,使得信息發布有效,而不是以隱蔽的方式自欺欺人。要告訴附近的居民,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濃度、數量等,會有哪些環境影響,采取了哪些措施減緩這些影響,讓民眾心里有數。丑話說在前頭,要先把話說開了,大家才好判斷。

      如何避免“一鬧就停”?

      瀟湘晨報指出,PX項目要脫敏,補上兩堂課很有必要,一堂課是公開透明課,一堂課是制度設計課。

      應建立利益補償和平衡機制新京報在報道中稱,“環境污染已成為繼違法征地拆遷、勞資糾紛之后造成群體性事件的第三駕馬車。”專家指出,這種“一鬧就停”的決策執行方式,只會損害政府公信力。在“環境敏感期”,凡涉及公眾環保焦慮事件,政府更應通過召開聽證會,公開環境評估報告信息,從而提高決策的民主參與度、運行透明度。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何艷玲表示,項目投建中,應該建立“誰受益誰補償、誰影響誰受償”的一整套談判以及利益補償和平衡的機制。“如果你修建的這個鄰避設施,雖然對多數人有益,但是對少數人的傷害和損害已經超過對多數人的益處,就應通過談判協商,政府告訴受損的居民,會給你們什么樣的補償,會配套什么樣的保護措施。居民如果覺得這些條件,足以撫平可能帶來的傷害,就有極大的可能繼續談下去。”

      何艷玲認為:“不妨借鑒國際經驗探索一套運作模式,通過立法明確鄰避設施所建社區居民、鄰避設施興建方、政府的權責和義務,讓各方在游戲規則下表達訴求。”

      瀟湘晨報則認為,建立科學的利益補償機制三個要點,一是補償,二是多地選點,三是“拍賣”,讓不同地區的民眾自主決定是否接受這種有環境影響的項目。

      建立公眾表達平臺人民日報的評論稱,雖然從政務公開到微博問政,新形勢下交流對話的嘗試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與群眾的權利訴求相比,仍有距離。統籌各個職能部門、統籌中央部門和地方政府,建立公眾表達的平臺、疏通權利救濟的渠道,才能下好這盤大棋。

    相關文章

    環境監管重點單位名錄管理辦法

    名稱環境監管重點單位名錄管理辦法索引號000014672/2022-00470分類生態環境監測管理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生成日期2022-12-01文號部令第27號主題詞環境監管重點單位名錄管理辦法《環境......

    警告!地球健康16個“生命體征”亮紅燈

    目前,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達到創紀錄的420ppm。從嚴重的森林火災和極端熱浪,到風暴潮和毀滅性洪水,溫室氣體導致的全球氣候變化愈發嚴重。在一項近日發表于《生物科學》的研究中,由氣候科學家組成的國際聯盟......

    生態環境部介紹COP15第二階段會議相關情況

    《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二階段會議將移址公約秘書處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會期為12月7日至19日。中國將繼續作為COP15主席國,領導大會實質性和政治性事務。會議準......

    與濕糧相比,喂食寵物干糧可大幅降低其環境影響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篇研究巴西寵物的論文認為,貓和狗的主人通過喂食干糧(由干貓狗糧或餅干等組成),而非含水量較高的濕糧,可以大幅降低寵物飲食的環境影響。這項研究發現......

    科技部等八部門印發方案,為科技人才營造更好創新環境

    “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正在舉行的“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上,展示新時代十年我國科技創新非凡成就的實物模型、互動項目等成為觀眾關注的......

    科技部等五部門聯合發文,又一專項近日發布

    記者從科技部了解到,科技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氣象局、林草局等五部門針對我國主要生態環境問題與重大科技需求,編制了《“十四五”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并于近日印發,將構建面向現實與......

    進博會環境消毒應急保障,“四葉草”已就位

    “報告,已完成晚班病媒生物巡查和場館預防消毒任務,返回備勤點。”凌晨2點多,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病媒生物控制和環境消毒應急處置保障隊的隊員結束當晚工作,準備返回備勤點。10月23日開始,由市及青浦......

    《生態環境衛星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

    關于印發《生態環境衛星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索引號000014672/2022-00421分類生態環境監測管理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生成日期2022-10-26文號環辦監測〔......

    4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征求意見

    關于公開征求《環境空氣顆粒物來源解析正定矩陣因子分解(PMF)模型計算技術指南(征求意見稿)》等4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意見的通知索引號000014672/2022-00420分類大氣環境管理發布機關生態......

    生態環境部公開征求2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意見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范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我部組織編制了《水質鍶的測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兩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意見。標準征求意見稿及其編制說明,可登錄我部網......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