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4-08 11:37 原文鏈接: 對話LifeTech:IonProton臺式基因組測序儀

      著名的生物技術公司Life Technologies(納斯達克股票代碼:LIFE)3月28日宣布,在中國推出新的臺式基因測序儀:Ion Proton?。借助該技術產品,只需 1000 美元即可在一天時間內完成個人全基因組測序。

       這一新型測序儀采用了新一代半導體測序技術。此前推出的同樣基于這一技術的個人化操作基因組測序儀 (PGM ? ) ,已成為全球銷售最快的測序儀。Ion 技術擁有快速、簡單及可擴展等特征,能有效推進臨床研究在癌癥及遺傳性疾病等診斷中的發展。

       同時在發布會上,Life Technologies大中華區總裁 Siddhartha Kadia,以及業務部門銷售副總裁張焱也詳細解析了有關基因組測序,以及Ion Proton ? 的方方面面,對話紀要如下:


      主持人:很高興能夠請到各位媒體朋友來參加今天的發布會和記者會。首先請允許我介紹一下今天代表Life Technologies公司的兩位負責人,其中的一位是Kadia博士,他是我們大中華地區的總裁,他是去年4月份就任這個職位的。

      Siddhartha Kadia:我代表公司歡迎大家,老朋友新朋友。。

      主持人:另外一位發言人是張焱博士,張焱博士是Life Technologies公司Ion Torrent部門的全球銷售副總裁。

      張焱:大家好。

      主持人:基因測序這個話題對于一些人來講是比較熟悉的,但是對于更多的今天到場的人來講不是一個熟悉的話題,等一下我們兩位發言人可以就這個問題,以及基因測序的廣泛應用,為大家做一個介紹。今天我相信這個公司對大家來講是一個比較新型的領域,接觸的也不多。所以我們在采訪之前邀請Kadia博士和張焱博士分別就公司的簡介還有基因測序發展歷史為我們大家做一個介紹,這樣能夠給接下來的討論提供一個背景,謝謝。

      Siddhartha Kadia:公司的名字是Life Technologies,對我們公司不是特別熟悉的朋友來講,我們公司的技術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極快的速度,幾乎等于過去二十年中國經濟的發展,我們也會看到最近二十五年當中的發展經歷。同樣我們會看到,最早的時候是從加利福尼亞一個汽車停車場的車庫里起家的小公司,當時只有一千美金的銷售額,但是成長到今日已經多達37億美金。對中國的經濟而言,在飛速發展二十多年之后,我們迎來了一個非常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在2012年我們會面臨一個新的格局,對公司來講也是如此。我們看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更大的環境當中,所有在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總是起于今天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變化,這點無論是宏觀經濟的轉型,還是對于科技以及創新作為未來經濟發展在生物技術的這個角度的巨大推動力,亦是如此。

       放眼全球,沒有哪一個地方能夠比中國這樣更具代表意義。中國有著十三億人口,這樣大的一個體量,無論在健康醫療還是在食品安全等方面,都期待像Life Technologies這樣的公司,能夠提供一個穩定可靠的解決方案。從中央政府來看,我認為中央政府是非常具有遠見的,尤其是在創新相關的領域投資。中央政府大力推進生命科學,可謂高瞻遠矚。我們已經看到在新的十二五計劃當中,生物產業已經成為一個支柱產業,生物產業對中國來講有著不同方面的含義。正如右邊這張彩圖顯示的,在各個板塊中健康醫療會占據一個大頭,占據40%。重要的還有農業、醫療、健康以及食品安全。我等會兒再跟大家詳細介紹,在這些板塊當中,Life Technologies公司都能提供對應的解決方案。

       在能源領域,如果我們繼續過度地依賴于礦物等化石燃料,包括石油以及煤炭,中國又將會很快出現全世界都共同面臨的頭疼話題,而在生物能源方面我們公司有成熟的技術,可以提供長期的幫助和支持。同時從生物研究的角度來講,這也是公司成長的一個重要推動力和重要業務增長的基石。放眼全球,Life Technologies是全球最為著名的生物科學技術工具的提供者,我們會幫助那些旨在于改變生活,改善人類生活質量的科學家-從最前端的實驗室的一個細節做起。

       最后,在講完這張PPT之前,想要再次重申一點。無論是政府腰包掏出來的錢,還是對于相關運營方投資的這些人力和精力,他們的回報和價值將遠遠地超過未來的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所以這個行業正處于初升期,是朝陽產業。

       Life Technologies是一家有著37億美元收入的公司,我們的產品多達五萬個之多。在160多個國家都有我們的用戶,雇員10400。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全世界各個角落,我們有75000個客戶。我們還有達4000個產品知識ZL和產權。所以這是一個形象的圖片,更好地展示出我們是這樣一個公司,不斷地創新,推出新的產品。我們50000個產品系當中,每年會新增幾百個新的成員。

       大家剛剛看到的發布儀式,展示了我們最為激動人心的一個技術。在生產儀器,同時也生產這些儀器正常運行所需要的必要的產品,包括耗材。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每個設備背后有耗材的需要,所以我們對客戶建立起了無微不至的親切的合作關系。因為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更好地接近,知道他們怎么樣使用這些設備,并且想著怎么樣能夠更好地幫助他們更好地使用這些設備。

       從中國的業務來講,這張圖可以很好地清楚地展示出我們目前在中國已有的相關業務。從基礎科學的角度來講,在基礎科學從事的研究隊伍來講,你仔細地問問他們,他們用的到底是哪個公司提供的產品,很有可能他們就是用的我們公司提供的產品。

       第二個領域就是生物制藥,很多藥品它的主要藥料來源還是以生物方向居多。當然這并不意味著Life Technologies就會積極擄起袖子去生產藥品或者是生產相關疫苗,我們是幫助那些生產商,在他們生產過程當中提供技術和方案支持。

       第三個領域就是法醫鑒定。我們大家都已經聽說過在很多的法醫調查和刑事案件當中,用DNA分析進行破案。很多關于這方面的應用也是應用我們的技術以及相關的設備。

       第四個是食品安全與動物健康。正如大家所理解的,食品安全對于中國目前以及未來有著非比尋常的重要性。我們公司提供的技術會在中國重大的一些事件當中和膳食檢測中被廣泛應用,包括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等等。

       另外一個非常激動的或者令人感興趣的領域,就是食品供給安全,這個食品供給安全與食品質量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大家可以想象到食品的供給安全和保障實際上更多地是和農業相關,你要知道一點,13億人口每天吃飯要怎么樣解決,這已經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所以我們為中國政府感到非常欣慰,欽佩他們有這樣一個遠景和勇氣,在明年以及未來更多的年當中,會大膽地使用一些創新的生物科技方面的技術,推動農業生產穩定增收,并且用這些工具幫助穩定糧食供給。我們的產品有很多會有效地幫助在農業方向,利用生物技術的工具來實現糧食增產,穩定增收。

       最后一個領域就是臨床診斷領域。我們在臨床診斷的時候發現中國面臨著雙重挑戰,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既面臨著在發展中國家多見的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中國同時又面臨著在很多富裕國家和發達國家才會出現的非傳染病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糖尿病等等。唯一能夠解決這兩個雙向挑戰的辦法就是不斷地投資與創新,推出低成本的一些臨床診斷的技術。正如上午我們所看到的發布會展示出的Ion Torrent系列,它如果能夠成功地應用到臨床市場當中,將會對中國的醫療健康提升和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這張PPT展示出我們的客戶,包括中國和中國之外。右邊的清單顯示出,包括第一行制藥企業以及生物技術公司研究機構,這里包括食品安全以及法律調查的機構,當然也有學界、醫院、診所還有政府機構,最后還有食品及藥品的制造商。這里我們會看到中國業務的布局圖,我們稱之為大中華區的一個本地化的布局,我們有五個點。可以讓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國對我們有何等非凡的意義,一個簡單的數字就已然明了。在全球Life Technologies的雇員當中,有10%是在中國。我們的員工隊伍當中25%以上的人擁有碩士以及碩士以上學位。我們有五個業務網點,剛才我已經提到了這五個點的名字,當然也有三個物流中心。

       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希望大家能夠同意我的說法,就是在推動創新的過程當中,更多時候需要找到本地的合作伙伴。所以最后一點,關于本地的合作伙伴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是在2012年成功地與達安基因成立了一個合資企業。所以對于分布于很多不同的板塊的客戶而言,通過這樣一個合作機會,我們會有更多的業務機會。

       這就是關于公司的簡要介紹,下面我會請張博士繼續跟大家分享公司相關產品方面的一些信息。大家可以看到張博士是我們中國同胞,所以我們非常高興能夠由她來幫助我們介紹公司。

      張焱:我用中文講,可是我想翻譯先生的口才真好,能不能把中文翻譯成更好的中文。在大會場我們已經看到了這張幻燈片,主要就是講測序技術是在十年之內發展的驚人技術,從耗材,從測一個人的全基因組,一億美金現在降到一千美金,這是十萬倍的縮小,我想任何一個別的技術,不管登月還是別的技術的發展,大家很難可以目睹這么一個驚人發展的經歷。在座可能更關心的是這后面有什么意義,如果我們可以達到用一千美金,幾小時之內實現人類全基因組測序,最后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意義。今天可能還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可以想像我們已經完全改變了生命科學到底做的是什么東西。我們現在研究的是我們珍惜生命的本質,我們每個人有什么不同,我們所有的遺傳因素,所有的傳染病,這些突變,這些結果。所有這些東西現在就可以非常完整地從最根本的角度來了解。

       今天只是一個起始,下面五年十年,我們才能真正感覺到這個技術發展到這個水平,給我們生活帶來多大的影響。我想我們所有在Life Technologies公司這個平臺上的同事,都覺得這個技術的發展非常激動人心。但它最長遠的影響是我們需要時間,和大家一起目睹,怎么給生活的每一點每一滴帶來非常大的變化。就像剛才我們說的,之所以覺得我們的測序平臺和其他測序平臺是完全不同的,就是我們完全借鑒了計算機半導體芯片四十多年幾十億美金的投資,發展起來非常成熟的工藝,所以我們并不是從零開始的。這就是我們為什么可以借著一個平臺發展這么快,其他公司十年發展起來的這些產品,我們可以一年發展就可以達到他們十年發展的水平。

       就像我剛才說的,這是一個起點,再往下走我們還有很多更成熟的產品,不光是產品,而且是和我們客戶一起合作,來開發上面的應用。我想在中國,剛才已經提到過,特別是對中國市場有一些有很深遠影響的應用,是我們需要和中國的客戶,大中華區的客戶,一起合作來發展。像傳染病、遺傳病,像跟我們的生活都非常相關的這些方面。

       最后回到我們的芯片測試儀,我覺得這是一個很不同的概念。我們對下面的發展和應用非常有信心,把所有的測序這樣一個高端應用變成非常簡單的東西,有擴展性,而且非常簡便快速,所以我們才有信心可以把測序這個技術應用變得非常廣泛,和大家生活相關的這些應用都可以在下面幾年發展起來。我想也就是一個開端,大家可能有不同的想法,下面可以回答一些問題,謝謝。


    問答環節

      問:您好,我是來自上海本地的一個網站記者,我是做健康方面的。我剛剛看了一下你們發布會的儀器,非常感興趣。我更關注的是診斷方面,我想知道這個儀器今天已經發布了,人在診斷方面能夠感受到這個儀器對我們的受益大概會在多長時間里,比如是否有同類的醫療機構已經采購了這個東西。還有我關心到一個價格的問題,你們說到價格是在一千美元,是一個全序列的測序。這個是你們的建議價格嗎,你們估計在國內的醫療機構的價格會在這個價格階段嗎,以后還會不會有降價的可能,因為目前這個價格對平民百姓還是有點高。

      Siddhartha Kadia:回答您的第一個問題,要等待多長時間才能讓普通的老百姓從中受益。這個設備并不是普通人自己在家里往身上一按就能操作的,更多的需要專業人員通過一定的適當的培訓才能完成,當然也有個適當條件,就是要完成國家食品醫藥監督管理局相關批復的程序之后,才能用在大規模的臨床上。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從研究的層面來講,對于這樣一個設備,我們目的主要是找尋在中國已有的基因庫中,對相關疾病中關注度高的疾病的一些影響因子在哪里,或者哪些位段的基因它的影響會更大一些,這個工作從科研的角度來講已經開始了,并且很多科研機構和實驗室他們都排著隊買我們的設備,因為你要知道在真正的臨床應用之前,人們都急于發現想要發現具體是哪一個基因的段位,對某個機體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由于快速高效的特征,你要知道在三個小時之中我們就可以完成全基因測序,所以下一步我們就要實現大的樣本的調查和研究實驗。

      張焱:我可以補充一下,您問這個問題是很深入的問題,因為我們發展這個測序平臺,最終的目標就是用在臨床上面。今天算是正式發布,實際在這之前已經有兩個客戶訂購了我們的產品,其實非常有意思,這兩個客戶實際上都是做臨床診斷的公司,其中有個公司是寧波的海爾施公司,我們很激動,他們今天有代表在這里參加這個發布會。我想他們有了這個儀器之后,肯定就是一個時間問題,怎么樣把他們想做的應用放在我們的測試儀上面,我們肯定會跟他們很緊密地合作,把這個事情做的更快。

       第二個就是價錢問題。我想說一下,其實我們現在看到臨床診斷,最多的可能不一定是全基因組測序,人類基因組是非常龐大的,中間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才是真正地和我們基因有非常多的關系。我們講人的全基因組是三十億長的堿基。我們現在想臨床上的應用不會一開始就是全基因組,但最大最可能的應用可能是先測一些基因組,這只是打一個比喻。一個病毒一般的長度只是幾千個堿基,所以你就可以想這個價格在什么上面。這種應用最后真正是運用到臨床上,好比病毒或者是剛才我們說的癌癥診斷,單獨的基因組,價錢其實已經很低。第二,就是我們剛才一直在說的,今天是一個非常歷史性的突破,大家都覺得一千美金是很關鍵的數字,但是這不是我們的終結。再往下的發展,我覺得今天還是比較難預測,到底是多長時間降到多少錢,我覺得這還是比較難預測,但是我可以相信這個肯定會繼續往下發展,我不知道是不是回答了這個問題。

       我想補充一下,到什么時間點每個人可以感受到這個技術的影響,其實世界上已經有人通過這個測序得到一些利益了,但是就像剛才說的,這是一個過程。好多人如果想得到這個信息的話,是通過一些research,不是正式地被認證的診斷機構,但是可以用它的樣本來測序,這是for research use only,但是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信息。讓大家可以真正受益,我們在Life Technologies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就是我們的首席信息官。這個故事有一些長,他有兩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是神經上有一些毛病,都不知道是什么疾病。他給我們講這個故事很動人,給5歲的孩子的生日禮物就是輪椅,5歲的孩子已經不能走路了,癱瘓了。他當時就決定,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還不如去測序。后來他就進行了基因測序,測序之后就在神經元上找到了基因,他有缺陷。一個星期之后給他們吃了對癥的這個藥,現在就完全恢復正常,他們9歲還是10歲,現在可以打籃球,過上了非常正常的生活。

       你問這個很好的問題,我覺得是個很好的過程,從現在到最后臨床完全認可,每個人都可以用的,我想中間其實有很多病人已經開始受益,我覺得這個例子給我們很好的激勵,讓我們覺得做這個事情可以給大眾帶來很好的影響。

      問:你好,我是第一財經日報的記者,我有兩個問題想請教一下。第一,咱們剛才也說到這個產品以后的臨床應用可能是非常吸引人的前景,我作為一個外行想問一下,在美國,你們這個產品做臨床應用,它的臨床實驗期是多久,然后在國內現在能不能開展這樣的臨床應用,或者說你們現在是不是已經申請了。這個問題讓我聯想到,從上世紀末從美國開始,大家對癌癥這種試劑盒的研發非常多,我不知道這個技術跟你們是怎么樣的關系,是競合的關系還是你們可以成為他們的上游,如果是上游的話,他下游的臨床渠道這塊是不是突破不了。另外在國內,我聽說國內大家對基因庫的保護或者種族上的保護是比較嚴格的,我不知道國外企業有沒有資格去介入這一塊。

       第二個問題跟上面有關,既然說我們獨資的企業去做這個領域可能有一定困難,有沒有考慮在國內進行渠道上的一些合作。我知道你們做了一個合資企業,現在不是特別清楚這個合資企業以后會發揮怎么樣的角色作用,這塊請您詳細介紹一下,謝謝。

      Siddhartha Kadia:回答您的第一個問題和第四個問題。您提到了是否已經遞交給國家的SFDA做申請,有沒有可能在國內展開臨床實驗,這個臨床一般用多少時間。首先回答你的問題,我們現在在2012年已經向美國FDA局提交了這樣一個申請,現在等待他的批復。這種批復可能需要有兩種類型的批復,第一種是針對設備儀器本身的制造的批復,另外對于應用這個設備或者技術做一個平臺,做檢測用的單獨的個別應用方案,也需要得到SFDA的批復才可以。一旦SFDA成功批復之后,只能說是通常情況下,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包括其他國內在內,他們相關的監管部門,像中國SFDA,會更多地去參照美國的SFDA他批復的結果以及相關評價,來作為其評判及批復的依據。所以我認為如果從這個應用的角度來講,對中國將有更多的內涵和應用,因為有很多機構已經表示希望能夠盡早地使用這樣一個應用方案,并且盡早獲益。哪怕不能早于美國,也不要在美國之后太遠,差不多的時間就可以了。在這方面已經有工作在開展的過程當中,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您問起了合資廠的相關事項,從臨床診斷這個角度來講,目前與達安基因合作,主要是依據我們已有的一個ZL技術來展開,在這個方向一些相關工作開展。當然從臨床應用的角度來講,我們還沒有確定跟誰合作,因為現在還在拭目以待,要找尋最佳質量,最有實力并且最合適的合作伙伴,大家要不斷地進行合作。

      張焱:我補充一下。其實我們往下發展的策略是這樣的,我們這個平臺和別的平臺不一定完全一樣,我們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平臺。剛才已經說了,SFDA的認證,實際不光是平臺,不同試劑盒不同的應用,這兩個實際是兩個步驟。我們現在會把我們的平臺申請SFDA認證,我們會和所有的診斷公司合作,他們會把他們所關注的試劑盒,他們的應用在我們平臺上跟他們聯手,他們會作為一個主動者去申請的不同的非常廣的試劑盒本身的認證。所以從我們廠家的角度來講,我們現在做的最重要的一個事情就是把這個平臺在市場上推的越廣越好,這樣的話真正把所有臨床上的應用發展起來,才更快。這是我們現在最注重的一個方面。剛才第二個問題你提到,和以前已經發展的癌癥的試劑盒有什么關系。以前的試劑盒一般都是一個基因或者一個突變點,單一地來做。我們現在等于是把幾十個基因甚至上百個基因同時來做,我覺得這完全是一個哲學上的想法的不同。

       現在大家一問是什么癌癥,是乳腺癌或者是肺癌,這個癌癥的定義是按器官來定義,其實這不是特別精確的。如果癌癥有這個基因的突變,其實同樣的基因突變也會導致別的癌癥。測序儀把這個根本,不是光看現象,而是找它的根本。以后如果用我們這個測序儀這樣的方式,會說你這個癌癥是BRCA的癌癥,還是說Kras的癌癥,還是說AKG的癌癥,完全是不同的。這樣的話才真是可以對癥下藥,這樣的話就可以說我有一個藥,專門是對BRCA這個癌癥的,就可以來治這個病,而不是治表面現象。我覺得肯定會有一些過渡期,這個時間會比較長,不管從科學的角度還是醫生的角度,和病人一起來接受新生事物,到底怎么做轉換,這都需要一個過程。這種用基因的方式來認定癌癥,我覺得最后肯定會取代現在的試劑盒,但這需要一個時間。

      問:你好,我是上海商報記者王強。今天上午我聽了張博士和你們專家的演講眼睛一亮。我關心的是食品安全,我們很多病,從基因檢測可以查到你三代的基因,但是生活中的食品會使用食品添加劑,都會導致生理上和各方面的基因的改變,會引起其他新的病種。我的意思是我們上海政府也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員會,政府也很重視食品安全,這個渠道是公司能夠把最好的技術、解決方案,和政府一起合作,這是一個問題。奧運會也好、世博會也好,體現我們中國作為一個食品大國的責任心。安全也是一個幸福指數,這方面我們除了跟合作伙伴合作以外,跟上海市政府的有關部門,實現這方面的戰略合作,這是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我在想大家談癌色變,對癌癥談的比較多,上海有不少兒童有自閉癥,很多先天性的病。我認為不是檢查的問題,因為這些病,可能很晚才發現是自閉癥,以后再治療的話就來不及了。所以有沒有可能給我們的兒童的慈善機構、兒童的醫院幫助,嬰兒誕生以后也要關注他的反應,要重視對他進行檢測,這方面我感覺是預防為主,不是一千美元降到一百美元,這是普通大眾的醫療普查問題。兒童是國家的未來,也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我接觸過很多自閉癥的孩子,家長都很痛苦,就是因為不懂得科學,沒有很多醫療機構進行科普宣傳,錯過了最佳的基因檢測時間。實際上應該早發現,我不懂,請教這方面的專家,發現早是不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我建議,有沒有可能跟兒童醫院,跟兒童慈善機構,在上海設立一個公益的項目,也提醒我們公司關注做這方面的典范。

      Siddhartha Kadia:回答您的問題。首先您的問題問的非常好,并且有很多獨到的見解。關于食品安全,它是個特殊的行業。我們現在更想去了解中國在食品安全領域當中相關的市場需求什么樣,所以在新進員工當中,我們有幸邀請到對這個行業的客戶需求耳熟能詳的人士加盟我們Life Technologies,讓我們更多地意識到,有的時候并不只是在國家大的層面,在省市地方層面都會有相關構,有這樣一個現成的渠道可以去拓展我們的業務。舉個例子,疾控中心。疾控中心有國家疾控中心,有省疾控中心,也有地方的市級的疾控中心。我們業務希望通過組織架構,成功將醫務領域拓展到中國所有的地方。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就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對于這些客戶群體來講,我們要盡可能地給予他們信息共享,讓他們了解到這個事情可以怎么樣做,通過什么平臺和技術來做。這是一個方面。

       另外還有一個層面,就是相關的重點食品生產企業,我們也希望他們能夠采取相關的制備流程,以及更尖端的工具,能夠保證食品安全這樣一個表現。這個食品安全具體來講可以分為兩個層面,第一是從生物的角度來講,第二是從化學角度來講。中國的媒體在最近幾年更多的關注化學這個層面,食品安全包括添加劑的成分。我舉一個例子來說,在牛奶當中的三聚氰氨,以及地溝油當中的化學成分,致癌物質的情況。所以未來我們認為最大的挑戰最大的威脅,健康方面的威脅,食品安全方面的威脅應該不是來自于化學方面的威脅,更多的應該在生物方向,因為可以想像,生物方向的這些食品安全造成的問題,更多情況下會造成非常廣的傳染或者傳播的格局。

       回答您關于兒童在出生前的篩查,就相關的先天性疾病進行篩查的問題。我們認為這當然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兒童是非常寶貴的群體,他對國家對家庭都是如此,是未來的希望。中國有著13億的人口,其中也會有比較大的兒童群體,我們可以看到隨著計劃生育的廣泛推行,很多家庭孩子的數據急劇減少,更多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對于父母來講,在這一個寶貝身上,要保證他健康,并且做到在產前進行篩查,將一些疾病扼殺在搖籃之中,這點是非常重要的。現有的我們認為新技術,可以很好地改變目前就新生兒出生現有的實驗的情況及做法。以往的技術是不夠的,從有效性時效性來講,很難做到在出生早期兩周之內進行一個有效的篩查,而現在這個技術已經能夠保證這一點。這是我之前所說的,這個大方向的應用和其他應用一樣,都要取決于我們大規模的臨床實驗的最終數據,這里面包括找到具體的突破點,以及相關影響的基因序列,這一點是有先決條件的。

      問:大家好,我是來自上海《解放日報》的記者,我有兩個比較具體的問題,一個就是關于食品安全方面。我可以理解在診斷人的基因中是怎樣操作的,因為我平時跑醫院這一條,但是食品安全我不知道怎么跟讀者解釋,因為本來食品的種類就非常多,我想請教一下這大致是怎樣的操作流程。另外,我們新發布的儀器是全基因組的測序,想請張博士幫我們解釋一下。您剛才講到人體的基因是無限的,所謂的全基因組也是它30億當中的一個。已知的跟疾病有關的基因占整個全基因組的比例多少,這是個比較具體的問題。

      Siddhartha Kadia:首先回答您的第一個問題。去年我們知道在德國爆發了大腸桿菌病毒造成死亡的事件,據科學界他們的理解,這樣一個新的大腸桿菌的變種病的序列是不同于以往的菌種序列,所以如果用傳統的工具進行測序的話,可能花的時間會比較長一些,一周甚至更長的時間。但是我們推出了PGM。當時正好在大腸桿菌爆發疫情之前剛剛推出,是1月份的時候。當時PGM已經有兩個客戶,一個是中國的實驗室,還有一個是德國的實驗室。他們幾乎是同時找到了大腸桿菌新的變種的基因測序,所以能夠讓全世界的健康醫療行業就此做出快速的響應,有效地避免和控制了整個疫情的擴散。你要知道PGM的設備是在去年3月份進行發布的,而在短短的幾周之后就出現了大腸桿菌的疫情情況。但是時間之快,快的超出人們的想象。在幾個小時以后人們就已經宣傳,在中國和德國已經找到了它測序的全序列,這是個非常快的反應。

       對于食品安全來講,好消息是通過這個調查,我們發現大腸桿菌沒有想象的那么恐怖,即便是在德國造成了死亡事件,但是沒有預想的那么嚴重和糟糕。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好的一面就是在傳染病預防包括流行性食品疫情爆發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快速測序,能夠有效控制疫情的擴展,所以這點對我們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另外還有剛才提出的,大家想象一下在德國和中國兩個技術實力明顯不對稱的國家之間,使用了這個平臺以后,中國能夠和德國一樣,在非常短的時間當中找到它的基因整個測序,對于中國來講也是如虎添翼的。

      張焱:我替你解釋一下第二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可以這么想,人的全基因組一共有30億個字母,30億個字母中間,我們并不能了解到每個字母的含義,30億個字母之間大概有10%是被轉錄然后被翻譯成蛋白質,蛋白質就是我們細胞里面最基本的結構。就等于30億個字母中間10%最后變成基因,剩下的90%,現在的認識一般是它的功能是控制什么時候轉錄,或者有一些別的功能,咱們并不是特別了解。所以在3萬個基因中間,大概有一部分功能咱們是了解比較透徹的,剩下的還是一個過程的問題,特別是測序,有了這個功能之后,慢慢地在科學方面對這些基因的了解就會越來越深入。我們說全基因組測序,只是因為全基因組是最難做的一個事情,因為很多實驗室只是研究當中的一部分,但是最宏大的理想就是把全基因組給測下來。我們用這個作為一個標桿,我們現在可以做到這個水平,真正在應用中間,很多就是選其中的一些基因來做。它和疾病有什么關系呢,有的疾病是比較單純比較容易,一個基因有突變,就可以造成一個疾病,這是一個比較直截了當的東西。像癌癥就有可能有很多基因都要突變,最后才變成了非常惡性的病。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通過測序,我想以后會非常快地把病理都給搞的很清楚。

      問:其實我們現在了解到的基因,3萬個基因去影響。

      張焱:對,多多少少是一部分,不光是人,任何動物的基因組都是復雜的,這個東西肯定是需要以后幾代人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一起來做。至少我們現在可以做的就是把速度加的非常快。以前我記得我做研究生的時候,我整個五年研究生生涯就看一個基因,看一個基因是什么樣子,了解一部分。現在突然間知識爆發了,完全改變了我們怎么去想生物,現在不光是一個基因,而是看整個基因組跟人有什么關系。我們為什么覺得很激動,就是這個年代真是屬于生命科學的年代,我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可以了解我們自己,這是以前不可想象的東西。

      問:所以現在還是沒辦法預計,搭建這樣一個平臺,接下來會有哪些變化發生?

      張焱:這個像波紋式的,同一個時候進去,下面一層再下面一層。我們現在知道這個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定量的話現在很難,生命科學大家都可以感覺到,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轉折點。

      問:大家好,我是來自上海《新民晚報》的記者,我想問一個跟腫瘤靶向藥物相關的話題,有一方面在做一些基因測序儀器的研發和生產。在一些變異基因的科研方面,你們這邊為主導還是以制藥公司為主導,你們在這方面目前的進展情況怎么樣?謝謝。

      張焱:現在我們是提供這個平臺,最高端的這些科研問題當然都是在我們客戶他們實驗室里進行完成,我們其實最主要的客戶在中國都是科研院所、高等學府和醫院等,我們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完成這么一個巨大的工程,需要所有關注的實驗室和專家,我們和他們一起合作,滿足他們技術上的需求,跟他們合作讓他們去完成這些事情,去發表文章。像我們現在很多客戶在醫院里面,他們第一手可以和病人接觸,可以知道病人治療的方式治療的結果。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其實轉到剛才提到的問題,就是數據庫。如果讓測序這個平臺真正在醫療上,特別是癌癥上面發揮最大的作用,其實非常主要的成分就是要有很多的數據。這么多病人,他們得的癌癥,他們治療的結果,他們有什么基因突變,單靠我們一個公司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和我們的用戶,和制藥公司一起合作。我個人覺得最后,大家肯定會達成協議,不同單位一起合作,怎么樣把全球或者是中國或者是醫院,不同的水平來建立一些數據庫,這樣的話大家可以把科研非常快速地進行到下一個地步。

      問:我是生命科學編輯部的編輯,我有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在手冊最后一頁有這樣一句話,我們這個產品是僅供科研使用,不適用于動物或人類的治療過程診斷,我不知道這句話怎么理解。

       第二個問題,新一代科研醫療診斷領域的用戶大概占多大比例。我感覺像測序儀在科研領域可能用的比較多,如果在醫療領域,雖然現在有兩個客戶都是醫療診斷領域的,但是我覺得我們現在的觀念是生病以后才去考慮治療的手段和方法,才能考慮到用我們這個儀器。要想達到治病的境界,可能還需要很長時間。我想知道的是,我們預期這個儀器在科研領域跟治療領域各占多大比例。

       第三個問題,在發布會的時候,有位嘉賓也提到這個問題,三系列測序儀老用戶的升級換代的問題,因為測序儀售價很高,新一代測序儀出來以后,面臨著老一代測序儀比較尷尬的情況,這跟iPhone、iPad好像不太一樣,因為iPhone、iPad純屬于消費品,新一代出來不會影響老一代版本的使用,因為每個人的喜好不一樣,它存在一個性價比的問題。而測序儀,在科研領域,新的測序儀出現以后,老測序儀占很大的劣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一代測序儀出來以后,舊一代可能要面臨淘汰。對這一部分用戶,不知道公司有什么具體的辦法。新聞發布會的時候我聽了下面的人討論,現在政府對家電補貼還有以舊換新,我不知道公司有沒有這方面的考慮。就是這三個問題,謝謝。

      張焱:第一個問題說for research use only是什么意思,其實這個意思很簡單,現在我們還沒有SFDA認證,如果有了SFDA認證的話,他認證的意義就是可以用于診斷,現在還沒有認證只能是供研究使用。

       第二個問題,科研上的運作方式是不一樣的,因為科研上有一些比較大的基因測序中心,為其他所有的實驗室提供一些服務,這是他們運作的方式,是在科研上。但是我們當時設計這個儀器的最起始的概念,是希望它完全分布性的,因為它非常容易,非常快。實際上我們的目標就是最終要鋪到臨床上。現在的客戶群,在美國基本上50%左右都在和醫學方面有關臨床方面有關的科研,因為現在不能完全做臨床診斷,但是都是和醫學方面有關的科研發展。我覺得我們至少是在正確的道路上,最終到臨床肯定還需要一段時間。

       第三個問題,我需要更清楚地解釋一下,PGM和Proton,并不是Proton取代PGM,不是這樣一個關系。PGM和Proton,因為它的通量不同,是完全有不同的應用的,所以起始的概念就是它兩個是并存的,可以想這個問題,如果一個病人進來,我們只是想知道他身上有什么病毒,或者病毒乙肝是怎么分型,想要測序的方法來做。實際上高通量的Proton,因為通量太高了,需要合并幾千甚至上萬的病人樣本,然后一起做,才可以達到最后的通量可以最好的利用。實際上臨床,并不能跟這個病人說我還有9999個病人,他們的樣本進來之后我才一起給你測序,這時候PGM,我們覺得在醫療上是非常實用的。因為它的通量比較低,所以很多病人進來之后樣本可能就可以很快給你測序,馬上給你很好的結果。而且它的整個機器整個耗材所有的東西,整個花費都是跟它相匹配的。可能剛才我沒有講的很清楚,因為通量的不同,所以對樣本的數量、測序的長短,所有這些東西都是經過一些考慮的。

       補充一下,我們現在確實有一個促銷,如果已經買了PGM的客戶,想再加一個Proton,這樣的話他們是有很高的優惠的。

      Siddhartha Kadia:說到技術行業本身的特質,背景就在于技術這個行業更多的時候是以技術來說話,以技術贏得天下,如果自己不能夠不斷地創新,提出新的產品,你的競爭對手一定會這樣做,這樣你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主持人:我們今天這個記者會就到這兒,謝謝各位。

      Siddhartha Kadia:謝謝。

      張焱:謝謝。

    相關文章

    300萬!長沙市中心醫院基因測序儀合同公告

    貨物類項目政府采購合同協議書 政府采購合同編號:CSCG-GK-202211250011-1 采購人(全稱):長沙市中心醫院(甲方) 中標(成交)供應商(全稱):湖南國藥......

    更快、更高效、更可持續!因美納發布NovaSeqX系列測序儀

    新技術能夠大規模實現超高水平的準確性,每年可測序超過20,000個人類標準基因組這款高通量測序儀的包裝材料減少了90%,產生的塑料廢棄物減少了50%,是因美納目前最具可持續性的高通量測序儀該產品在運輸......

    400萬!上海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快速測序儀采購

    公告信息:采購項目名稱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快速測序儀采購項目品目貨物/專用設備/專用儀器儀表/其他專用儀器儀表采購單位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行政區域上海市獲取招標文件時間2022......

    國產納米孔測序儀市場化加速,這家企業做對了什么?

    “目前,已有超過100個機構使用齊碳QNome測序平臺。” 在6月28日舉行的新品發布會上,齊碳科技聯合創始人謝丹博士回顧了公司商業化探索的第一項成績單。QNome-3841是齊碳科技研發的......

    FDA要求因美納全球召回近1813臺測序儀,包含中國市場!

    6月13日,美國FDA官網發布醫療器械召回通知,要求因美納(illumina)全球召回1813臺測序儀,涉及中國市場的產品為illuminaREF20014053Model:MiSeqDx。FDA官網......

    日立高新進入基因測序市場推出DS3000測序儀

    2020年9月,日立高新宣布,DS3000緊湊型毛細管電泳(CE)測序儀將在日本、中國、韓國發售。日立DS3000由日立高新技術公司和普洛麥格公司合作開發。DS3000 DNA測序儀&nbs......

    海關總署發布7臺測序儀中標公告看看那些公司中標?

    近日,海關總署發布了資裝備采購中心2020年海關總署科技司測序儀(第一批)公開招標采購項目中標公告,本次招標預計涉及金額1472萬元,涉及7臺測序儀,多家儀器公司相繼中標。以下為摘要:一、項目編號:H......

    扒一扒進口基因測序儀中的一朵“奇葩”

      本文由原創作者矮小森 授權 分析測試百科網發表,從中我們可以聞到NGS戰場上的硝煙,感受到科學奇才們的大膽創意和持續的斗志。  說起基因......

    中國疾控回復華大質疑:3項參數不構成排他性

    4月3日,華大智造在官網發布《程序不正義,結果無意義——致中國疾控中心的一封公開質疑信》,質疑中國疾控中心通過中技國際招標有限公司采購“高通量基因測序儀”項目,涉嫌定向捐贈帶來的“定向招標”和“超市場......

    華大智造質疑中國疾控采購測序儀事件你會支持哪方?

     今日,華大智造質疑中國疾控定向招采測序儀的事件沸沸揚揚,在官網發布了《程序不正義,結果無意義——致中國疾控中心的一封公開質疑信》,小編幫大家按照時間點梳理一下事件。 事件還在繼續......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