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之南、魚肥糧豐,湘水之濱、稻浪飄香……提及湖南,人們腦中首先浮現出的是“魚米之鄉”美景。然而,近段時間以來,湖南大米不時被檢出鎘超標,“魚米之鄉”光環被罩上一層陰影。
事實上,不僅是湖南,國內多個省份出產的稻米被查出鎘超標,土壤污染已成我國眾多地方的“公害”。“鎘米危機”的出現,再次敲響土壤污染警鐘。
“魚米鄉”面臨難以承受之重
劉湘驥是攸縣大同橋鎮大板米廠老板。自從今年3月廠里的大米被檢測出鎘超標以來,劉湘驥幾乎每晚都輾轉難眠。雙眼布滿血絲的他2個月內體重驟減了20多斤。“鎘是什么東西,我都不知道。”劉湘驥說,他的大米廠從收谷、脫殼、碾米、拋光到包裝所有程序都是物理性操作,不存在添加或產生鎘等重金屬污染的可能,污染只能來自于生產大米的農田。
像劉湘驥一樣深受“鎘米危機”之害的人不在少數。攸縣糧農楊子江原本還想今年糧食能賣個“好價錢”,但如今家中糧食已無人問津。在將自家的幾千斤稻谷送到米廠后,楊子江無奈地對米廠老板說,“這些谷你先幫我收著,賣出去了你再給我錢,賣不出就算了。”
相對于“鎘米風波”給農民和米廠老板帶來的難以言喻之痛,更多業內專家卻認為這是一場遲早要來的危機。
湖南省地質研究所專家童潛明認為,我國土壤污染形勢已十分嚴峻。中國水稻研究所與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10年發布的《我國稻米質量安全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稱,我國1/5的耕地受到了重金屬污染,其中鎘污染的耕地涉及11個省25個地區。在湖南、江西等長江以南地帶,這一問題更加突出。南方省份土壤中重金屬本來底值就偏高,加之多年來經濟結構偏重于重化工業,大量工業“三廢”排放加劇了土壤重金屬污染形成。
“掠奪式”開發加劇土壤污染
童潛明認為,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成因十分復雜,其中既有工業造成的點源污染,也有農業投入品濫用造成的面源污染。重金屬對土壤的污染首先來自于工業“三廢”。以湖南為例,作為全國聞名的有色金屬之鄉,湖南有色金屬采選開發已有數百年歷史,重金屬污染歷史包袱也同樣沉重。在衡陽常寧水口山、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等涉重金屬企業密集地區,許多耕地早已不適合繼續耕種。來自農業的污染也是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重要來源。一些地方周邊沒有涉重金屬的工業企業,但生產出來的農作物仍會出現重金屬超標,原因就在于農業投入品被濫用。童潛明說,目前全球每年進入土壤的鎘總量為66萬公斤左右,其中經施用化肥進入的比例高達55%左右。對土地的“掠奪式”開發更加劇了重金屬進入土壤的步伐。
專家介紹,在湖南這樣傳統農區,農民曾有大量施用有機肥的習慣,每年還會有意施用石灰等堿性物質來中和農田土壤。但近年來,出于對產量和經濟效益的追求,農民大量施用氮肥和磷肥,土壤酸性急速飆升。湖南省權威部門統計顯示,由于不合理耕作、過度種植、農用化學品的大量投入,與上世紀80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時比較,目前湖南省耕地土壤pH值已由6.5下降到6.0,30年土壤酸化程度相當于自然狀態下300年的酸化程度。“研究表明,土壤pH值每下降一個單位值,土壤中重金屬流活性值就會增加10倍。”
湖南省一位農業專家說,湖南是目前全國土壤酸化面積最大的一個省,全省耕地中有三分之二存在不同程度的酸化現象。土壤酸化帶來的直接影響,是增加重金屬在土壤中的活性使其更容易被作物吸收,從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重金屬污染的危害。
治理土壤污染 “危”中有“機”
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厚積突發”,暴露出我國工業污染的嚴峻形勢以及農業生產領域過分追求速度和數量,忽視對耕地質量保護的嚴峻現實。但這并不意味著土壤污染已“不可逆”。
有專家表示,人口多、耕地少的現實,使得人們過度追求“產量至上、效益至上”,只向土地索取,而長期忽視了土壤的保護與修復;此次“鎘米風波”所暴露出來的土壤污染之痛,已引起公眾強烈關注,將有力地推動全社會重視和加快推進治理土壤污染進程。
“土壤質量與水、肥、氣等多種元素息息相關,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類生命體,它同樣也需要呵護。”童潛明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土壤面臨“嚴重透支”。以湖南為例,資料顯示目前湖南省稻田平均耕層厚度只有13厘米左右,比上世紀80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時減少3.5厘米,湘陰、汨羅、沅江等地的個別稻田耕層已不足8厘米。
“土壤污染的治理與恢復是一個長期過程。”湖南省一位土肥專家說,通過相關農藝手段如增加土壤有機質、施用含硅土壤調理劑、采用生物吸收法等能夠鈍化、減輕甚至修復大多數的超標土壤。他希望這次“鎘米危機”能夠引起國家和湖南省對耕地質量的足夠重視,設立專項資金對酸化土壤進行修復改良。
湖南泰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土壤修復業務的企業,公司董事長曹典軍認為,當前我國土壤污染形勢雖然嚴峻,但業界的普遍認識是“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完全不可逆的污染耕地畢竟只占很少一部分,大面積來說,我國的土壤污染還是能夠得到修復的。”曹典軍說,目前我國并不缺乏治理土壤污染的技術和人才,缺的是政策、資金的支持和社會進一步關注。
“在經歷了鎘米危機之后,治理土壤污染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已更加凸顯。”湖南省環保廳副廳長謝立說,目前湖南省已針對全省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環保、國土、農業等部門已在聯合開展抽樣調查。謝立告訴記者,對重金屬造成的土壤污染,湖南省的治理思路是嚴控增量,逐步消化存量。他認為,“鎘米”風波發生后,無論是在政府層面還是社會公眾,都應該理性應對、冷靜反思,形成全社會聯動的“合力”,根治土壤污染并非遙遠的夢。
為加快推動新儀器新技術創新應用,服務支撐環境管理新需求,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生態環境監測儀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以下簡稱質檢中心)根據生態環境部《“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關于進一步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控的......
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關于召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農業面源、重金屬污染防控和綠色投入品研發”重點專項2024年度申報項目視頻答辯評審會的通知各有關單位:根據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24年度項目評審工作安排,......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唐湘如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廣州市科技項目等項目的資助下,在減緩香稻重金屬污染的栽培調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危險材料雜志》。該......
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的決策部署,積極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系統治理,綜合運用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兩種手段,......
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請問貴公司能否進行土壤有毒物質檢測?華測檢測11月1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在土壤檢測領域深耕多年,具有完備的土壤污染檢測能力。同時,自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開展以......
保護好耕地,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中央財經委員會近日召開第二次會議,研究加強耕地保護和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等問題,提出要全力提升耕地質量,真正把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適宜......
3月6日,《關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摘要)》發布,其中提到,支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落實財政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支持農作物......
近日,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防治生態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
關于推薦先進固體廢物和土壤污染防治技術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廳(局),生態環境部有關單位,各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全國性行業組織及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黨的......
朱利中,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工程專家,長期從事土壤污染物相關研究,帶領團隊解決了土壤修復的關鍵技術難題,構建了復雜有機污染場地土壤協同修復的技術體系,提升了我國污染土壤修復的技術水平,先后獲得國家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