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中山大學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新加坡基因組研究所等10多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鑒別出中國漢族人群B細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個全新易感位點。相關論文于6月9日在線發表在國際頂級專業期刊《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志上。
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林東昕(Dongxin Lin)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Adeline L H Seow博士、中山大學癌癥中心的賈衛華(Wei-Hua Jia)教授,以及新加坡基因組研究院的劉建軍(Jianjun Liu)研究員為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惡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網狀系統的惡性腫瘤,多發生于淋巴結和(或)結外部位淋巴組織,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年齡以20~50歲多見,嚴重危害人民健康。臨床將惡性淋巴瘤分為兩大類: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我國,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全部淋巴瘤病例的90%左右,并且近十幾年來發病率逐年升高。非霍奇金淋巴瘤分為B細胞型和T/NK細胞型兩大類。而B細胞型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的70%左右。
為了鑒別B細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潛在遺傳風險因子,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針對253名中國B細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個體和1,438名對照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分析,隨后在另一組獨立的1,175名B細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個體和5,492名對照人群進行了進一步的驗證。
由此,研究人員在富含癌基因的染色體3q27上BCL6基因和LPP基因之間,發現了一個新的易感位點rs6773854,并證實其與B細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風險增高顯著相關。但研究人員未發現rs6773854與T細胞和自然殺傷(NK)細胞譜系非霍奇金淋巴瘤相關的證據,并且他們證實B細胞亞型和非B細胞亞型之間存在顯著的異質性。
新研究鑒定出了一個與B細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相關的新遺傳區域,這些結果為推動對B細胞淋巴瘤發生發展機制的認識,同時也為疾病的預測和治療提供了潛在的新靶點。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林東昕教授主要從事系統研究致癌物代謝、DNA修復、細胞周期和凋亡控制、腫瘤免疫等系統的基因遺傳變異與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等常見腫瘤發生和發展的關系,在癌癥研究領域做出許多重要的貢獻。多次在Nature雜志相關子刊上發表研究論文揭示癌癥相關易感位點。不久前,他領導的研究小組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確定了一個與食管鱗狀細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ESCC)生存期相關的基因SLC39A6,相關論文也發表在《Nature Genetics》雜志上。
由于每個患者對化療的反應差異很大,因此確定結腸癌的最佳治療方法可能具有挑戰性。日內瓦大學(UNIGE)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創新方法,可以在不使用患者身體或進行動物實驗的情況下測試各種藥物。相反,他們利......
門診常碰到這樣的情況:腫瘤患者就診時表示,沒特別不舒服,就是渾身沒勁。典型比如王阿姨,一年半前體檢發現右肺腫塊,手術后病理明確是肺腺癌,屬于早中期,做了4次術后輔助化療,之后定期隨訪復查。幾次隨訪結果......
2023年5月23日,LarkspurBiosciences攜3550萬美元融資亮相,致力于開發下一代精準腫瘤免疫療法。本輪融資由PolarisInnovationFund、3EBioventures......
5月22日,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第二附屬醫院康華峰教授、馬小斌副教授團隊,醫學部基礎醫學院吳昊研究員團隊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李源培教授團隊聯合開發了一種新型紫杉類藥物納米遞送系統,在卵巢癌模型中顯......
過繼T細胞轉移(adoptiveT-celltransfer,ACT)療法是頗具前景的腫瘤免疫療法,但對實體瘤效果欠佳,亟需通過學科交叉來發展針對實體瘤增效的新理念和新技術。近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
作為對療效有限傳統口服和靜脈注射的替代方法,經皮給藥(TDD)在腫瘤診治中顯示出巨大的前景。在過去的十年中,由于天然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易得性,被設計成各種納米載體,為經皮給藥提供......
在一項為期11年的研究中,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員進一步描述了特發性CD4淋巴細胞減少癥(ICL)的特征,這是一種罕見的免疫缺陷,使人們容易受到傳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癥的影響。來自健......
“醫學并沒有發達到能使人長生不老或百病不侵,但醫學的光芒在于救人于水火,在患者最疼痛、最無助,甚至感到沒有依靠的時候,給他們的生命照亮一束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腫瘤科主任張俊說,從醫幾十......
多細胞生物在發育過程中,存在著多種預定的、受到精確控制的細胞程序性死亡,例如細胞凋亡(Apoptosis)、程序性壞死(Necroptosis)、細胞焦亡(Pyroptosis),以及鐵死亡(Ferr......
42歲的徐女士前幾年因為出現一次惡心嘔吐去檢查,沒想到卻查出了胃癌。做了全胃切除術后,目前總體情況不錯。徐女士平時飲食挺注意,也沒有“老胃病”,卻居然得了胃癌,她左右想不通。但在診療中,醫生發現,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