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6-17 09:53 原文鏈接: 環保稅:多協會建議緩征環保稅專家稱可設過渡期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國家有關部門已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送審稿)》送達電力、有色、鋼鐵等高耗能行業的相關協會,并已收到其反饋意見。多個行業協會相關專家告訴記者,上述額外稅負每年將給行業增加上千億的成本,并導致電力行業“入不敷出”,建議緩征環保稅。財政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則表示,我國開征環保稅已是大勢所趨,但可通過過渡期、免征額、分階段提高稅率等設置,凝聚改革共識,減少改革阻力。

      將使電廠每年增加2750億元成本

      《經濟參考報》了解到,該送審稿規定,環保稅的具體適用稅率,由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依照《環境保護稅稅目稅率表》確定。然而,記者發現,這份稅目稅率表僅僅規定了稅率幅度(區間),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的稅率區間下限和上限相差3倍以上,二氧化碳的稅率區間下限和上限相差高達10倍。其中,大氣污染物按照每污染當量1.2元-4.6元征稅,水污染物按照每污染當量1.4元-4.7元征稅,二氧化碳按照每噸10元-100元征稅。知情人士解釋說,考慮到減排形勢仍然嚴峻,這是給以后調整稅額提供空間。

      一位參與公開征求意見的電力行業專家告訴記者,通過對2012年的火電發電量進行模擬,取稅率幅度的中間值,二氧化硫排放稅為270億元,氮氧化物排放稅為280億元,碳稅為2200億元,污染物排放稅和碳稅共計給電廠每年增加2750億元的成本,遠高于火電行業每年幾百億元的利潤。此外,碳稅將導致每度電要上漲7厘錢到7分錢,一旦傳導到下游的工商業,將加劇其不景氣局面。

      盡管該送審稿給出了稅收優惠條款:主要耗能行業采用減排、回收二氧化碳技術的企業,可以減征二氧化碳排放稅。但上述專家說,據測算,火電行業通過碳捕集、運輸和封存技術實現“零碳”,運來一車煤就要隨之運走兩車多的二氧化碳,或者要鋪設專門的長途輸送管道,每度電要漲價1分錢才能填平成本。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科技部節能環保處一位專家則告訴記者,碳排放稅一旦征收,每度電上漲1分錢,每噸電解鋁的生產成本將隨之上漲 130-140元。而污染物排放稅一旦開征,隨著尾礦納入環保稅征收范圍,比如1噸銅產生4噸渣,銅、鉛、鋅等有色金屬工業的排污成本也隨之上升,這也將拉升下游工業品價格。

      為了減少環保稅對行業的沖擊,送審稿設置了免稅條款,即納稅人建成或改造出工業固體廢物貯存或者處置設施、場所并符合環保標準的,可不再征收固體廢物環保稅。上述有色金屬專家說,對于一般固廢(即固體廢棄物),即符合環保要求的尾礦庫、冶煉渣庫確實可以免征環保稅。但對于危險固廢,環保部門要求運輸到當地危廢處置中心進行處理,但后者不一定有這么大的接收能力,這時候,每噸危險廢物就要征收高達1000元的環保稅。

      多個協會專家為送審稿“挑刺”

      “這個方案只是現行排污費制度的平移,不是升級版。”上述電力行業專家的說法在各行業協會中有一定代表性。

      該名專家說,環保稅既可以從源頭燃料端收,如征收稅費補貼給低硫分、低灰分煤炭;也可以從產業鏈末端收,如針對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包括燃煤發電)征收的消費稅,這一版送審稿采用的則是從中間收稅再由環保部門核定的方案。多位行業協會專家反映,現在排污費收繳率連50%都不到,就是因為每收一單費,環保局就要跑到企業查一次物料,企業就要和環保局討價還價。人為操縱的因素越多,腐敗的風險就越大。

      該專家建議,為了壓縮環保部門的自由裁量空間,稅務機關可綜合行業平均值、企業設計值等因素向企業征稅,一旦企業實際值出現偏離,由企業向稅務部門開具證明材料,將特殊性核定的舉證責任留給企業,稅務機關則據此多退少補。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相關人士還反映,火電行業雖然是污染物高排放行業,但裝機容量高企是由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快速增長的能源需求決定的;火電行業絕不是重污染行業,電力行業的排放水平已經遠遠高于其他高耗能行業,現行《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已是全球最嚴,在此情況下,對達標排放的火電企業征稅,再用這些稅金去補貼未經任何處理排放到空氣中的居民小煤爐,就等于是“打擊先進,扶持落后”,這違背了環保稅的初衷。

      該專家舉例說,某燃煤電廠達標排放時的二氧化硫治理成本每千克1.26元,如果要實現二氧化硫“零排放”,其治理成本要大大高于1 .26元。對達標排放到零排放這一部分的排污量征稅,會大大增加企業負擔。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蘇明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接近“零排放”畢竟還是有排放的,環保責任因此不能予以免除。但如果一個行業的排污水平遠遠低于國家標準,或者一個企業的治污水平遠遠高于行業標準甚至接近國際標準,其適用稅率應該低于平均稅率,從而保護和鼓勵這類企業。

      專家建言設“過渡期”減改革阻力

      參與該送審稿起草工作的相關部委強調,開征環保稅,將“綠化”現行稅制,促進我國形成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發展方式和消費模式,促進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但上述多個行業協會表示,上述送審稿有助于“費改稅”的法制化、規范化并提高征管執行力,是國際通用做法,但沒有留給高污染企業足夠的轉型時間和空間。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行業近25億元的利潤,相對于擁有4.3萬億資產的行業基本可以忽略不計。3月份行業虧損面已經達到了35%,且有逐月擴大之勢。該協會一位資深專家表示,當前不是鋼鐵行業開征環保稅的最佳時機。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對此表示,“開征時機不成熟”是開征任何一項調節性稅收都會遇到的老問題,資源稅擴圍時也遇到過。“完美窗口期”從來就沒有出現過,只能平衡各方利益,大家坐下來好好談。

      “我認為,如果權衡各方利益,中國想在5年內征收排污稅,是不可能的。”長期與美國“排污權交易之父”理查德?桑德爾共事的洲際交易所集團 (IC E)大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黃杰夫告訴記者,中國企業稅負已經很高了,環保稅的改革阻力比市場機制更大。為了減少改革阻力,他建議,東、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減排邊際成本都不同,政府不應該“一刀切”。

      張斌則建議,可以考慮為一些“困難行業”明確設置5-10年的過渡期,在過渡期的不同階段,設置不同檔次的稅率,由低到高,逐步到位。

    相關文章

    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文明辦、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疾控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全面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的......

    成理地災國重實驗室預測土耳其地震群誘發滑坡

    記者7日從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簡稱“成理地災國重實驗室”)獲悉,土耳其地震發生后,實驗室強震地質災害研究團隊利用前期已研發的地震誘發滑坡預測模型,對土耳其地震群誘發滑......

    《新科學家》:2023年這些科技故事或將發生

    2022年,科技界發生了很多令人激動的故事:中外天文學家公布銀河系中心黑洞首張照片、美國和日本科學家造出迄今最冷物質、美國公布韋布空間望遠鏡宇宙圖像等。2023年,精彩仍將繼續!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

    共56個!2022年度環境保護科技獎獲獎項目公布

    根據《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規定,經有關專家、單位提名和專家評審,并通過廣泛公示,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批準56個項目獲2022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10項,二等獎45項,科普......

    2022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申報項目公示

    9月28日,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公示了2022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申報項目,提名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項目為重點流域水生態安全評估與典型污染防治技術及應用,本項目屬于環境保護領域項目,解析了江西......

    白鱘滅絕之后,我國該如何更好地保護其他瀕危動物?

    白鱘受到公眾廣泛關注,主要有兩次,都是在它被宣布滅絕的時候。第一次是在2020年1月,危起偉團隊在國際期刊《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發布論文,基于野外調查和白鱘誤捕記......

    再見!長江白鱘被正式宣布滅絕

    7月21日晚上,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發布全球瀕危物種紅色目錄更新報告,宣布白鱘滅絕,長江鱘野外滅絕。這一中國的特有種和長江的旗艦物種,就這樣和我們無聲地說了再見。白鱘是長江里食物鏈的......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成果榮獲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習近平: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系統性變革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明確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以來,關于“雙碳”目標的“時間表”與“路線圖”就一直備受關注。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

    2020年環境保護科技獎獲獎名單正式公布!

    2020年度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公告根據《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規定,經有關專家、單位提名和專家評審,并通過廣泛公示,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批準44個項目獲2020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其中......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