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建立階梯價格制度,體現公平和合理,對于第三階梯內的“奢侈型”消費,可繼續提高價格
信息不對稱,讓消費者對價改產生疑慮,價格信息須“及時”、“靈敏”、“廣泛”、“準確”
只有市場一只手是不行的,完全放開可能形成價格操控,目前政府定價機制是在保護消費者
6月21日,根據“十個工作日調整一次”的成品油定價新機制,國內油價又迎來了一次新的調整。今年以來,我國成品油先后進行了6次調整。每一次調價都成為關注的熱點。油價、氣價、電價、水價,能源資源價格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牽動著消費者的心。不失時機地深化資源性商品價格改革,是今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多年來經濟體制改革追求的目標。資源性商品價格為什么必須進行?怎么改才能真正贏得“掌聲”?
為何“非改不可”?
“能源價格改革是一個老問題,從“十五”時期開始就提出來,每年都是經濟體制改革關注的一個焦點話題。因為這是一個影響經濟運轉,影響整個國家經濟全局的大問題。”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
董秀成進一步分析說,由于能源價格體系長期未理順帶來了一系列后果,較低的能源價格不利于經濟結構調整,不能通過價格機制產生節能減排的正向激勵作用,油、氣、水等稀缺的不可再生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企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缺乏內在動力。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院士列舉的一串數字很能說明問題:“十五”以來我國能源消費總量過快增長,十年增長2.2倍,對資源環境帶來巨大壓力。我國GDP目前占世界生產總值不到10%,但能源消耗已達20%,能源排放的污染氣體居世界之首,溫室氣體占世界總量的25%。單位GDP的能耗、污染排放和碳排放都過高。我國煤炭的年產量已達30億噸,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符合科學產能的要求,多半產能達不到安全生產和保護環境、生態的國際標準。“中國經濟已走到了一個必須轉型發展的關鍵期。”杜祥琬說。
在2013年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指出,要抓住當前物價水平總體穩定的有利時機,積極穩妥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逐步建立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
“為什么能源價格改革強調多年,卻進展緩慢,始終沒有完全到位?其根本原因在于所有能源資源都與民生密切相關,由于歷史原因,我國一直實行能源資源的低價政策,一旦改革就可能面臨價格上漲,面臨阻力。能源價格改革是一個難題。但再難,也必須要推進。”董秀成說。
是不是“一改就漲”?
近期關于天然氣漲價的消息沸沸揚揚,長春、邯鄲、蘇州……不斷有城市卷入氣價上漲或即將上漲的消息中;而相關部委對于大幅漲價傳聞否認的態度更讓市場猜測撲朔迷離。究竟天然氣價格走向如何?
董秀成說:“一般來說,民用天然氣價格相當于汽油價格的30%,柴油價格的40%,但目前我國的天然氣價格較低,和國外進口天然氣相比,國內價格更低,比如中亞進口的管道氣到新疆邊境的價格為2元/立方米,而輸送到上海,一個立方米就要虧七八毛錢。天然氣漲價預期的大背景是國家加快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戰略規劃。改革主要是為了建立科學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目前在廣東、廣西已經進行試點,下一步在試點基礎上推進已經勢在必行。”
我國資源類產品價格改革正在不斷加速,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目標是“條件一到,即行調整”,以往困擾各方的“漲快跌慢、易漲難落”的不對稱調整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與成品油一樣,天然氣價改的核心問題同樣是市場化。
董秀成認為,去年以來,我國的能源價格改革成果明顯,油、電、煤等定價都在向市場化邁進,但水、電、油、氣價格變動牽動民心。改革意味著利益的重新分配,資源性產品涉及面廣,處于整個國民產業鏈的上游,每逢改革都免不了會形成推動價格全面上漲的合力,短期的“陣痛”不可避免。漲價不是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的初衷,“逢改必漲”也不是價格改革的普遍規律,改革的最終目的是建立一個有利于科學發展的價格體制機制,為當代人也為子孫后代謀福利。如何在保民生與市場化之間尋找平衡點,成為改革進一步推進的關鍵。
董秀成建議,為減少價格改革對居民生活的影響,對居民生活用電、用氣、用水、用熱,要區分基本和非基本需求,逐步建立兼顧人民群眾基本生活需求和資源要素節約利用的階梯價格制度,基本生活需求價格保持相對穩定,非基本生活需求價格更多反映市場供求。
資源類產品的階梯式定價模式,既使得絕大部分居民使用成本不會上升,同時又有助于抑制過度消費,形成節能減排。因此,除電價之外,多個城市也在探索階梯水價、階梯氣價改革。
董秀成認為,階梯式定價機制改革可更加體現公平和合理性,對低收入群體進行適當補貼,而對于第三階梯內的“奢侈型”消費,則可以繼續提高價格以達到促進節能的效果
天然氣在世界能源結構中占據重要份額。通過船運輸液化天然氣(LNG),是天然氣在全球流動分配的主要形式。LNG在運輸和輸送過程中會產生大量蒸發氣(BOG),造成經濟損失和安全隱患。當前,亟需開展國產化船......
1月17日,記者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國石化“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氣基地”再獲突破,由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提交的位于四川盆地的合興場氣田1330.12億立方米探明地質儲量通過自然資源部專家組審定,標志著......
2024年1月3日發改委發布成品油價變動通知,其中國內汽油價格每噸提高200元,柴油價格每噸提高190元。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基于我國自主技術建設的年產量達60萬噸的乙醇生產裝置12月28日啟動試生產,該裝置以焦爐煤氣為原料,成功產出合格無水乙醇。這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乙醇工業生產裝置。該裝置依托中國科......
近日,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管網集團”)自主研制的國產化氣質分析關鍵設備系列儀器,首次在國家管網集團黑河首站、深圳某液化天然氣(LNG)公司投入使用并平穩運行。中國計量科學研究......
近日,由中國煤炭科工集團煤科院承建的全球首套3.6萬Nm3/d含氦煤層氣提取高純氦氣裝置在窯街煤電集團甘肅科貝德煤與煤層氣開發技術有限公司實現一次開車成功,順利產出99.999%以上純度的高純氦氣。這......
記者齊芳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基于自主研制的深海原位拉曼光譜探測系統,構建了天然氣水合物上升時隨水深變化的演化模型,并通過深海原位實驗首次證實了天然氣水合物可攜帶冷泉氣體到達海表。相......
11月13日從國家管網集團獲悉,由該集團組織開展的國內首次摻氫天然氣管道泄放噴射火試驗與封閉空間泄漏燃爆試驗日前成功實施,填補了我國長輸天然氣管道摻氫泄放燃爆驗證試驗的空白,為實現天然氣長輸管道摻氫輸......
10月30日,我國首套自主設計研發的天然氣氣質分析裝備日前完成全部工業性試驗正式發布,填補了該類產品國產化空白,標志著我國天然氣檢測關鍵技術獲突破。天然氣氣質分析儀是保障長輸天然氣管道安全高效運行的關......
10月30日,國家管網集團發布消息,我國首套自主設計研發的天然氣氣質分析裝備日前完成全部工業性試驗正式發布,填補了該類產品國產化空白,標志著我國天然氣檢測關鍵技術獲突破。天然氣氣質分析儀是保障長輸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