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6-26 07:11 原文鏈接: 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有望翻番最快7月前后出臺

      從20億元到100億元,再到200億元,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的資金缺口不斷擴大。《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作為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的主要來源,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有望從8厘/千瓦時上調到1分6厘/千瓦時,這意味著每年至少可實際征收400億元左右的資金。目前該方案已上報,如果順利最快可能在7月前后出臺。

      業內專家認為,在擴大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規模的同時,還應完善可再生能源補貼機制,將補貼和產業規模直接掛鉤,進一步優化財政補貼發放流程,確保及時足額發放到位。

      根據《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發展基金主要用于扶持風電、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資金來源包括國家財政公共預算安排的專項資金以及向普通用電企業和家庭電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兩部分。其中,電價附加收入占到絕大份額,也是目前對可再生能源上網發電進行補貼的唯一資金來源。電價附加從2006年開始征收,最初是2厘/千瓦時,2009年11月提高至4厘/千瓦時,2011年12月提高到8厘/千瓦時并一直延續至今。

      但這筆資金從2009年開始就一直入不敷出,已征收資金和實際補貼需求缺口越來越大。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缺口為13億元,2010年缺口20億元,到2011年缺口已達100多億元,2012年更是增至200億元左右。

      “按8厘/千瓦時的標準,理論上每年應收電價附加約400億元,但由于各種減免政策政出多門,征收過程管理不規范,發展基金實際年收入不到200億元,而且其中約180億元用于風電補貼,而用于光伏發電、生物質能發電則嚴重不足。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在這種情況下,“寅吃卯糧”現象普遍存在,再加上行政流程繁復,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延遲發放的時間越來越長。按照可再生能源法和相關規定,當年的電價附加收入補貼給當年發電上網的新能源企業。然而,推遲一年能拿到補貼已算“及時”,這使得企業資金緊張并形成大量“三角債”。

      “截至今年3月底,全國大概有300億元的補貼資金沒有發到企業,其中200億元是流轉原因,100億元是缺口。”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歐陽昌裕介紹說。

      隨著可再生能源加速發展,這一問題將愈加嚴重。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副司長范必曾撰文指出,按照已公布的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2015年補貼資金不少于1000億元。按目前8厘/千瓦時的補貼水平測算,即使做到應收盡收,2015年可用于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的資金為480億元左右,仍有500多億元的資金缺口。

      據了解,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等相關部門從去年年初就對全國新能源發電上網補貼進行摸底統計,以尋求解決資金缺口的方案。今年6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再次明確,擴大可再生能源基金規模,保障對分布式光伏發電按電量補貼的資金及時發放到位。

      “光伏上網電價和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標準的上調將涉及資金籌備問題,要么是提高電價附加標準,要么是由國家財政撥付,但財政部不可能每年都貼大量的資金,因此增加可再生能源基金主要還是要靠上調電價附加。”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趙玉文對記者表示,業內預計光伏電價補貼新政將在7月前后出臺,電價附加上調也應該會盡快落實。

      “經過幾輪討論后,日前提交了一個電價附加調整的方案,提出在現有基礎上增加一倍,各相關部委都表示支持和同意。”一位參與方案制定的人士透露說。不過他同時表示,在政策未正式公布前,可能還有變數。

      2012年全社會用電量49591億千瓦時,以此估算,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如果上調到每千瓦時1分6厘錢,每年可實際征收近400億元。趙玉文認為,這將滿足光伏發電發展的需要。補貼能及時到位的話,投資人有利可圖,發展光伏電站的積極性會大增,國內光伏市場也會盡快打開。

      歐陽昌裕表示,在擴大基金規模的同時,還應完善可再生能源補貼機制。建議財政部門牽頭提出國家中長期財政補貼總量規劃,納入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將財政補貼與規劃、項目核準直接掛鉤。此外,進一步優化財政補貼發放流程,特別是明確各流程節點的時限要求。

      對此,范必建議,取消各地自行出臺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減免政策,加強征收和使用各環節管理,做到應收盡收。同時,建立每千瓦時補貼額度逐年、逐批次降低的機制,使現有資金補貼盡可能多的電量,促進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盡快達到常規電力的水平。

    相關文章

    光伏上游價格雪崩,多家上市公司回應

     硅料和硅片價格斷崖式下跌,超出市場預期。風光了幾乎一整年的硅料、硅片年底扛不住了,其中硅料在短短數周時間內跌逾10%,而部分型號硅片更是一周內下跌20%。這也引起市場對光伏上游環節頭部企業......

    12月6日電投產融漲停分析:地熱,光伏,國企改革概念熱

    電投產融漲停收盤,收盤價5.37元。該股于9點25分漲停,未打開漲停,截止收盤封單資金為1.03億元,占其流通市值1.73%。12月6日的資金流向數據方面,主力資金凈流入2841.37萬元,占總成交額......

    “鬼故事”頻出!光伏板塊不再是高景氣賽道了?

    12月5日,光伏產業鏈異動大跌。陽光電源、林洋能源、固德威、派能科技跌超7%,錦浪科技、德業股份、快可電子、天合光能、祥鑫科技等跌超4%。據中證報消息,網傳千億市值的行業龍頭陽光電源高管近期在交流中透......

    一年股價暴漲560%!光伏新秀砸130億搞大動作

    光伏N型電池擴產大軍又迎“新人”。10月9日晚間,鈞達股份(002865)一紙公告宣布,斥資130億元投建26GW高效太陽能電池片,這一金額也是近期N型電池擴產大軍中最大手筆。這家傳統汽車內飾廠商去年......

    半年大賺近65億!4000億市值光伏巨頭最新業績出爐

    8月24日晚間,光伏賽道巨頭隆基綠能披露了2022年半年報。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8月24日,隆基綠能(SH601012,收盤價:52.68元,市值:3994億元)公告稱,上半年實現營收504.17億元......

    我國光伏企業擴產潮來襲

    目前,我國光伏企業產能擴張意愿非常強烈。碳中和目標下,海外對光伏發電的需求高漲,加之新興光伏技術發展引發產能替代需求,多重因素推動我國光伏產業進入新一輪擴產周期。(文|本報記者董梓童)“目前,我國光伏......

    光伏設備行業點評報告:雙良節能與華晟簽單晶方錠合同

    事件:2022年7月20日晚雙良節能公告2022年至2025年安徽華晟預計向公司全資子公司采購單晶方錠7800噸,規格為G12+(210.1*211.6),公司參照PVInfoLink最新統計(202......

    專業化光伏廠商頻“減員”垂直一體化發展成趨勢

    如果說前兩年還有關于光伏廠商究竟是垂直一體化還是專業化發展更優的爭論,到了現在,這種爭論似乎有了更明確的結果,垂直一體化正成為越來越多廠商的選擇,占據明顯上風。做出這一判斷的原因是,近期又有兩家頭部光......

    AM:基于彎液面誘導成膜的光伏活性層制備技術

    有機光伏器件由于其良好的溶液加工性、可制備柔性器件、透明度和顏色可調等優勢受到關注。其中,基于全聚合物的太陽能電池(all-polymersolarcells)因自身良好的力學性能和優異的器件穩定性,......

    補貼翻一倍,資金秒到賬!多地分布式光伏補貼真香

    1月17日,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啟動光伏發電應用項目獎勵和補助資金申請工作。根據禪城區發改局發布的《關于申報2020年度禪城區光伏發電應用項目獎勵和補助資金的通知》,對2017—2020年間,在該區利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