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至20日,由中國科學院人事局和云南省林業廳主辦,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承辦的“中國科學院繼續教育與培訓精品項目——云南省自然保護區野生植物種質資源采集技術培訓班(第五期)”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轎子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舉辦。
本次培訓班有來自云南黃連山、高黎貢山、滄源南滾河、蘭坪云嶺等22個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所)以及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生物技術處、成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山東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廣西藥用植物園等單位的43名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生物技術處、云南省林業廳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等相關負責人出席了開班儀式并講話。
此次培訓班包括理論培訓和野外實踐兩部分。理論培訓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會議室舉行,內容涉及野生植物種質資源采集概論、臘葉標本制作概論、植物攝影基礎理論、采集數據填寫、DNA材料采集技術等。野外分組實踐在云南轎子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學員們認真完成了野外植物種質資源采集的操作流程(照片拍攝、標本采集與壓制、DNA材料采集、數據填寫等)。通過培訓班的學習和交流,學員們基本掌握了野生植物種質資源采集相關技術,達到預期培訓目標。培訓結束后,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省林業廳共同為學員們頒發了結業證書。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省林業廳于2007年開始,共同舉辦“云南省自然保護區野生植物種質資源采集與保存技術”系列培訓班,旨在加強云南省自然保護區科技人員對野生植物種質資源的認識和了解,提高保護區管理的能力建設,推動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的建設,將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云南作為我國生物多樣性大省植物多樣性的有效保護。目前已成功舉辦了五期培訓班,為自然保護區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提供培訓140余人次,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該培訓項目第五期獲中國科學院首批繼續教育與培訓精品項目計劃資助,資助經費為10萬元。
培訓班現場
近日,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2023年3至12月政府采購意向公布,意向采購土壤生態系統分子生物學研究與分析平臺,現代農業與環境合成微生物學和生物智造平臺,總預算金額超700萬元人民幣。......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付巧妹科研團隊和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四川大學考古科學中心、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等合作,針對青藏高原地區古人群開展的大規模、系統性古基因組研究取得......
3月17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先進能源材料工程實驗室黃慶研究員等人在國際學術雜志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Chemicalscissor-mediatedstructuraledit......
1月31日至2月2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陰和俊先后到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和微電子研究所調研。陰和俊在相關單位參觀了解最新科研進展,分別聽取了各單位在重大科技任務和黨建工......
經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組織專家評審,并經中國科學院院長辦公會審議通過,包括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岳躍民研究員在內的3位科學家近日榮獲“2022年度中科院青年科學家國際合作伙伴獎”。亞熱帶生態所......
“這就好像一艘航空母艦,把研究低維量子物質需要的各種技術和設備集成在一個平臺上。有了它,我們就能攻克在這個領域研究中盲人摸象的問題,從更高、更全面的站位開展探索。”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用這樣一個比喻,......
2022年,甘肅省第十四屆黨代會提出了實施“強科技、強工業、強省會、強縣域”行動,并在甘肅省委十四屆二次全會再次強調將強科技行動深度嵌入強工業、強省會、強縣域行動,依靠科技創新催生發展新動能、塑造發展......
1月26日,中科院半導體所發布王圩院士訃告。以下為訃告全文: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我國著名半導體光電子學家王圩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不幸于2023年1月26......
2023年1月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陸熙炎先生在上海逝世,享年95歲。陸熙炎先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在上世紀50年代,他參與了我國抗菌類鏈......
2023跨年科學演講海報中科院科學傳播局供圖2022年12月31日,中國科學院舉辦2023跨年科學演講。本次活動以“復興路上的科學力量”為主題,面向全網播出。2023跨年科學演講再度創新,連續超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