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食品:到底安全還是不安全
——訪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林敏
關注轉基因
在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上已有共識
科技日報:目前在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上,國際上是否已經達成共識?
林敏:目前,有轉基因安全無定論的說法,是因為混淆了轉基因技術、研發中的轉基因產品與通過安全評價的特定轉基因產品三個概念。關于轉基因技術,與其它高新技術一樣存在潛在的安全風險;關于研發中的轉基因產品,與其它新產品一樣,存在安全的不確定性,所以要加強監管。
在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上,過去的25年,歐盟耗資2.6億英鎊,支持了400多個獨立研究小組對超過50個轉基因安全項目進行風險評估,并在2010年的歐盟委員會報告中得出官方結論:第一,沒有科學證據表明轉基因作物會對環境和食品及飼料安全造成比傳統作物更高的風險;第二,由于采用了更精確的技術和受到更嚴格的監管,轉基因作物甚至可能比傳統作物和食品更加安全。此外,全球至少包括中國在內的59個批準進口轉基因的國家也通過科學規范的安全試驗證明:食用含有轉基因作物成分的食品,與食用含有常規育種技術培育的作物成分的食品相比,并不具有更大的風險。
正是基于堅實的科學試驗證據,國際糧農組織和國際衛生組織等國際權威機構認為:凡是通過安全評價上市的轉基因食品,與非轉基因食品一樣安全,消費者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經合組織(OECD)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最近聯合發布的《2013—2021年農業展望》報告指出,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農業生產產能需要在未來40年增長60%。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對土地、水資源和能源的需求和壓力也日益增加,進而導致食品安全風險。為了應對挑戰,我們必須采用新的技術,轉基因正是其中之一。今年的“世界糧食獎”頒發給轉基因,是對轉基因技術安全與貢獻的充分肯定。
中國采用最嚴格的轉基因定性標識,但定量標識更為科學
科技日報:有質疑認為,中國的轉基因標識制度并不嚴格,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林敏:目前,對轉基因產品實行標識制度管理的國家和地區包括歐盟及澳大利亞、新西蘭、巴西、中國、日本、俄羅斯、韓國、瑞士、美國、捷克、以色列、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馬來西亞、泰國等。其中,美國、加拿大、阿根廷以及中國的香港特區按照實質等同性原則,對轉基因產品實行自愿標識制度,而歐盟和中國等其他國家和地區大多采用嚴格的強制標識制度。
強制標識又分定量標識和定性標識兩類,而定性標識是在所有標識管理中最嚴格的一種管理制度。我國2001年頒布《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要求凡是列入標識管理目錄并用于銷售的農業轉基因生物要進行標識。中國是世界上唯一采用定性標識的國家。對轉基因食品管理最為嚴格的歐盟1997年頒布“新食品管理條例”,要求對所有轉基因產品進行強制性定量標識管理,設立標識的最低限量為1%,即當食品中轉基因含量達到1%時,必須進行標識。 2002年,歐盟對其轉基因標識管理政策進行修改,將標識的最低限量降低到0.9%。
有的報道誤讀轉基因標識制度,甚至把消費者對轉基因的質疑歸咎于我國現行標識制度不完善,完全是由于對全球轉基因標識制度的不了解造成的。相比之下,中國的定性標識制度,只要含轉基因成分就必須標識,遠比歐盟的定量標識政策,轉基因成分低于0.9%就可以不標識嚴格的多。但我國現行的定性標識制度對轉基因檢測技術水平要求過高,當轉基因成分過低而無法檢測時,就會造成標識管理上的困難,而歐盟等國家采取的定量標識管理制度,由于考慮了檢測技術存在的檢測局限,更為科學合理。
轉基因并不違背自然規律,轉基因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本質相同
科技日報:有人認為轉基因違背自然規律,傳統育種技術更安全,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林敏:轉基因現象也并不神秘,自然界中,有一種原核微生物叫根瘤農稈菌,是天生的轉基因高手,能將細菌基因轉入高等植物中,形成冠癭瘤,只要你留意,大樹長個大包隨處看見,因此,轉基因現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轉基因并不違背自然規律。地球上所有物種起源于同一個祖先,其遺傳物質是DNA,在遺傳上具有實質等同性,這是轉基因的遺傳基礎,也是傳統雜交育種的遺傳基礎。同時也解釋了為什么細菌基因轉移到植物染色體上,能穩定遺傳和表達,因為生命來自于同一個祖先。
傳統雜交育種技術也是一種廣義上的轉基因技術,安全不安全關鍵在于選擇什么性狀。傳統雜交技術曾經培育出生物毒素高的有毒作物。轉基因技術是一種中性技術,安全不安全關鍵在于轉什么基因。轉基因技術30年的安全應用實踐證明,轉基因技術風險是可控的。上世紀30—50年代興起的遠緣雜種育種技術與細胞質融合技術,打破了物種生殖隔離,培育出“不自然”的作物新品種。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興起的化學或輻射誘變育種技術,誘發種子產生基因突變,從中篩選出更加“不自然”的作物新品種。科學分析一再證明,轉基因作物與非轉基因作物之間的營養成分差異,遠遠小于同一個作物不同品種之間的差異,甚至小于同一品種在不同地域種植造成的營養成分差異。
目前對轉基因的幾乎所有的質疑,都同樣適用于傳統育種技術。培育“不自然品種”,不是始于轉基因技術,而是始于我們目前已廣泛應用的傳統育種技術。如果你接受傳統育種技術,你還有什么理由因為“不自然”拒絕轉基因技術?
有機食品既不等于營養食品,也不等于安全食品
科技日報:有人認為有機食品比轉基因食品安全,中國應該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確保糧食安全,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林敏:有機農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有證據表明,有機農業無論在產品安全性和對環境影響上都不優于現代農業,在相同的土地面積上,真正的有機農業產量比現代農業要低得多,甚至減產達40%到50%,生產成本極高。而且,目前也沒有任何研究報告證明,有機食品在營養成分的改善方面比非有機食品強。有機食品不等于營養食品,也不等于安全食品,它只是現代社會少數人追求的生活時尚。
此外,有機農業必須使用有機肥,有機肥是人和動物的糞便經過發酵無害化處理變成的肥料,如果無害化處理不徹底,糞便中的重金屬、有害生物包括寄生蟲卵和致病微生物等就有可能進入我們的食物鏈。
迄今為止,還沒有因為吃了轉基因食物致病或死亡的案例,但食用有機食品致死的案例在世界各國均有發生。2011年,德國從埃及進口的有機豆芽受到了可能是來自無害化處理不徹底的有機肥中的大腸桿菌污染,引發了公共衛生大災難,致使53人死亡,3500人患上嚴重的腎功能衰竭。那種認為中國 13億人的食品安全可以靠有機農業來解決,絕對是一種誤導。因為有機農業,既不能保障我國13億人口的糧食安全,也不能保證我國13億人口的食品安全。
為進一步強化和規范全省中小學食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根據福建省紀委監委“點題整治”工作部署,日前,福建省教育廳印發《福建省中小學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全文如下:福建省中小學學校食堂食品......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們關心的話題,食品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是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的重要支撐。近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層出不窮,為公眾健康再添保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評審委員會擬發布14項食品安全國家標......
近期,云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抽取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糧食加工品、調味品、茶葉及相關制品、酒類、蔬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點、餐飲食品、食用農產品10大類842批次樣品,其中合格......
近期,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對調味品,酒類,蔬菜制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糕點,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乳制品,肉制品,食用農產品9大類食品716批次樣品進行了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其中調味品,酒類,蔬菜......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1257批次樣品,檢出13批次樣品不合格,其中包含2批次嬰幼兒配方奶粉和1批次乳制品。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超級寶貝母嬰童生活館銷售的、標稱黑龍江省農墾龍王食品有......
2024年6月10日-2024年6月24日,海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持續開展餐飲食品安全大檢查工作,對海淀區32家餐飲門店進行了依法查處,查處情況通報如下:1、北京雅克哈爾餐飲有限公司招牌名稱:雅克哈爾經......
緊盯食品“三小”行業、農村集體聚餐、小飯桌、網絡供餐四個最貼近民生的“關鍵小事”和監管薄弱的領域,太原市積極開展食品安全“四項規范”攻堅行動。今年5月份以來,太原市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和貼......
日前,遼寧省市場監管局、省商務廳、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制定《遼寧省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管理規范提升行動工作方案(2024-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提升遼寧農批市場在全國的市場競爭力。遼寧......
為進一步加強肉類產品監管,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督促肉類生產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保證肉類產品提質增效,深入推動肉類產品行業高質量發展,近日,青海省市場監管局開展全省肉類產品違法犯罪專項整治行動,工作......
6月27日,為期3天的202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在遼寧省大連市落下帷幕。遼寧省市場監管局成立工作專班,制定重大活動保障方案,組織開展現場督導,指導大連市市場監管局高站位、高標準、高質量護航活動期間食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