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邱建文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副教授,不久前跟隨載人潛水器“蛟龍號”赴南海,參與了為期40天的深海科考,并成為首位乘坐蛟龍號下潛的香港科學家。7月18 日,他在香港出席了記者會,與傳媒分享下潛經驗和展示部分在深海取得的樣本,超過30家香港媒體機構派員采訪。圖為邱建文下潛后回到甲板,渾身被淋濕。
“向陽紅09”船接近廈門的那一天,邱建文掛慮的是怎樣把標本盡快送到實驗室。從南海深處取上來的螃蟹和貽貝等生物樣品,他早就整理好了,放在船上的冰箱里。這位海洋生物學家在電話里告訴廈門的同事,船一靠岸就運來干冰。
7月13日“向陽紅”停泊碼頭,邱建文很快帶著樣品飛回了工作單位。“后續工作,比如基因測序,應該越快越好。”邱建文說,按照計劃,幾位隨船科學家應該在年底要碰頭,匯報各自的研究進展。而他希望在近幾個月能做出成果。
隨“蛟龍”下潛冷泉區后,邱建文第一時間跟記者分享了心得。能跟邱建文一起見證“蛟龍”南海科考的日子,記者感到很幸運。他不僅讓記者了解到海洋生物學的動人之處,也是一位令人尊重的朋友和老師。
向往深海的研究者
“當初通知我有一個隨蛟龍下潛南海的機會,我抱著試試看的想法遞交申請。”邱建文在下潛之后回憶說,“沒有覺得自己一定能被選中,所以當得到通知去無錫培訓的時候,我挺興奮的,有機會可以目睹和體驗深海生態系統的景象。”
邱建文登上蛟龍母船后,他在香港浸會大學的同事才得知消息,并且發來祝賀。邱建文這次行程,是他趁著大學暑假沒課程的機會,自己掏腰包來參加的,并非用了學校或課題的經費。有意思的是,幾乎所有的香港媒體都通過學校來聯系他。他為難之后,只在電話里跟兩家媒體聊了聊,就關掉了手機。
邱建文的研究興趣很廣泛。一方面,他是“多毛類”的專家,“多毛類”是一類普通人感到不比蚯蚓高級的小蟲子,但在生物學家看起來是很復雜的大型動物。國內精于這項研究只有寥寥幾人。另一方面,邱建文主要研究的是海洋生態保護。近幾年來,他的課題多少都與此相關。而蛟龍在南海海底的考察,正好用得上這方面的學問。
“我們做研究的意義。首先就是得知海洋底下有什么東西。”邱建文有那種博物學家的好奇心,也正是這一點吸引他來到南海科考隊伍。
“一般來說,海底生物的種類會有雙殼類的貽貝,”邱建文在船上給記者介紹,“蛤蜊,蚶子,蝦蟹,管蟲,海膽,海星,都是常見底棲生物。在它們的里面或者表面還會共生一些生物。”
“但深海的底棲生物我還沒有做過。”邱建文說,“海底一般地方的生物量很低。但特殊的地方,比如冷泉,熱泉,因為有甲烷和硫化氫,提供給了微生物食物,微生物會和其他生物共生,比如管蟲,貽貝和一些蚶子。這些地方的生物豐度就很高。”
果不其然,南海冷泉區的視頻里出現大片密集的貽貝和毛瓷蟹,這讓邱建文感到很興奮。這跟他所熟悉的淺海區生物很不一樣。最終,先他下潛的周懷陽在南海冷泉區取上許多生物樣本,他得以第一時間接觸這些純白的甲殼動物以及棕褐色貝殼。第二天他自己下潛也取得了更多的毛瓷蟹和貽貝,還抓上了蜘蛛蟹、柳珊瑚和石筍狀的玻璃海綿,成為當天的熱點新聞。
“對于南海礦產資源的探索比較多,但生物多樣性的探索比較少。”邱建文在船上介紹說,在別的地方,冷泉熱泉的研究都有,從墨西哥灣開始,大西洋,日本沿岸,太平洋東部,都有很多研究點。世界海洋
圖上一點點都滿上了。但南海基本上是空白。
邱建文說,他希望在冷泉區采到一些生物,看看跟別的地區有什么不同。“比如南海的生物和日本生物有沒有聯系。冷泉區生物跟大西洋,太平洋東岸的冷泉區生物有什么不一樣。跟新西蘭,澳洲有什么不一樣。如果同一種,有沒有分化,基因差別了多少。”
邱建文說,如果找到一些海底地區是生物多樣性比較高的,就值得研究和保護起來。而南海的冷泉區,正是他開展研究的好地方。他也希望,回去以后能跟自己的學生分享心得。
帶來樂趣的想象力
“有機會參加深海研究,對我自己是很大突破。”邱建文說,“我自己研究主要在近岸,集中在淺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淺海漁業資源的管理。深海我還很陌生。”
邱建文說,他希望開創出一條路子,讓學生多接觸點深海的東西。“我教書的時候也把自己的見聞向學生介紹,讓他們知道中國深海研究的一些情況。”
邱建文是思維活躍的那類科學家,他的研究不會只限定在先前熟悉的領域,而是讓興趣帶著自己遠航。“香港大學這方面還是蠻自由的,你可以做你想做的研究,沒有什么論文指標的壓力。”邱建文說。
邱建文在香港一項常規考察活動,是在近海進行海底拖網,捕獲上來底棲生物分析群落構成。有趣的是,他的學生會穿上潛水服,去海底獲取海膽。這種考察可能是科研中最有旅游味兒的了。
而另一項工作,似乎與上面的研究無大關系。邱建文的研究團隊在香港野外的濕地里常年工作,他們在水域里圈定幾塊區域,研究生物構成隨著時間的變化,以觀察人類開發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由于從事生態保護,邱建文偶然接觸到福壽螺這個課題,也讓他興致勃勃,鉆之彌深。福壽螺來源于南美雨林,在華南屬于入侵物種。這位海洋生物學家對于淡水動物福壽螺的研究,卻做到了世界最前沿。
“它其實是很漂亮的一種動物。‘蘋果螺’類的,外形都很好看。”邱建文饒有興致地跟記者說起他的新寵:福壽螺不光能夠適應各種污濁環境,而且還有保護下一代的絕招——它粉紅色的卵群很顯眼,到處都能看到黏在墻壁上,卻沒有生物來吃。因為這種卵是有毒的,只有南美火蟻才敢嘗試。
而邱建文的團隊已經分析出福壽螺卵里包含的神經毒素,以及對應的基因。他們的工作得到了《科學》雜志的網站的關注。
邱建文總是能從發現未知中得到靈感。在整理南海冷泉區的生物樣品時,他發現相對淺海的近親,冷泉區貽貝的腮很大,消化系統很小。他認為這可能是為了利用硫化氫能量的演化形態。因此他反復提及,要分析跟貽貝共生的菌類,探索菌類是如何幫助貽貝營養的。
更有意思的,是邱建文打開一個貽貝后,發現了他所熟悉的多毛類。他給記者看了照片,那是一個黑色的,迷你海參似的形體,對于小小的貽貝來說,個頭可是夠大的。“這個多毛類跟貽貝是什么關系?”只有親眼見證才能發掘出的自然難題,讓邱建文為之興奮。
以苦為樂的科研人
在南海上漂浮的日子里,大家不免聊聊陸地上好吃的東西。邱建文說起香港有名的檔鋪,都很熟悉。我們一問才知道,他經常請自己的學生們出去吃東西。“平時科研很辛苦嘛,請他們吃點東西是應該的。”他說。
隨蛟龍出海,科學家們在船上要分擔一些苦力活的,比如在吊裝科學儀器下海,他們要在現場值班。邱建文總是很踏實地待在他的崗位上,就算無聊也還是堅持著。
當船上的喇叭通知科學家們干活,邱建文總是很快起身跑去,好像晚一些就會耽誤別人的工作似的。
有一次將要入夜時,記者看到船邊深藍的海面上,匯入了船上流下的黃色泥水,頗為漂亮,于是就站在那里拍了半個小時。后來走到下層甲板,發現是邱建文在那里清洗海底抓斗取上來的樣品。他端著大水龍,反復沖洗篩箱,直到甲殼之類的海底生物清晰地露出來。他一直彎著腰,這個不舒服的姿勢堅持了幾十分鐘。他堅持戴著安全帽,因此頻繁擦汗,倒更像一個工人而非教授。
還有一次,邱建文穿著短袖T恤在甲板上工作,一干就忘記了時間。三四個小時后回來,才發現胳膊曬紅了,很快就開始刺癢。后來自然是變黑和大片蛻皮。對于經常出海的人,曬成這樣肯定是一大疏忽,而他露出滿意的微笑,似乎這是他努力工作的見證。
向陽紅船剛駛出碼頭的幾天,剛出海的人擔心的是暈船。自然會交流暈船經。而邱建文就很樂觀。他回憶說,在香港,他和學生一般是雇漁民的小艇出海。在小漁船上,晃動更加厲害。當難受的時候,船上的人情愿躺在甲板上避免搖晃。但往往是擺成一個“大”字也無效。與之相比,向陽紅已經是很穩當的船了。盡管邱建文的水瓶有時會從桌子晃蕩下來。
向陽紅船上的日常生活免不了有枯燥的一面,但邱建文經常說,他在船上感到愉快。這固然是因為他在船上有了靈感,想到不少新的研究方向,也部分是因為他所具備的的勤奮特質和充沛精力。
在船上他想到的總是工作。他帶到船上的,是一個巨大的沉重的行李箱。里面裝著帶了顯微鏡和一堆保存標本的試劑。他還是很遺憾船上沒有離心機,沒有負八十度的冰箱,很難保存容易降解的RNA。
每次提及工作,邱建文總是露出輕松的微笑,并且從不吝于跟人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愉快。他坐下來聊本行,總是能說很長時間,而且愿意回答每一個問題。
當船靠近岸邊的時候,邱建文的思慮更多,他操心如何完好地將樣品帶回實驗室。當一切收拾妥當,機票也訂好時,他才顯得放心了一些。臨走前他跟我們說,很抱歉沒時間像約定的那樣在廈門請我們吃飯。而我們知道,回到香港,他也沒時間請自個吃飯。因為他跟船上的科學家約好要盡快做出成果。中秋節,他和學生肯定是要在實驗室里過了。
美國所謂的“對等關稅”引起市場軒然大波,雖然白宮表示銅、藥品、半導體和木材等不適用“對等關稅”,但是市場的擔憂仍在蔓延。4月7日,醫藥領域多家上市公司通過擺事實、列數據,表示受關稅影響十分有限。恒瑞醫......
2025年4月9-10日,第6屆BIONNOVA生物醫藥創新者論壇暨展覽會誠邀新老朋友再次相約上海張江科學會堂,同筑新程!截至目前,7483位來自800多家企業和組織的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領導與專家已確認......
各相關單位:生物樣本制備與分析檢測裝備之間的智能通信,是指在生物樣本的采集、制備、存儲、分析和檢測等關鍵環節中,通過先進的信息化和自動化技術,實現不同設備間的數據交換、協同作業和智能決策。隨著生物科技......
——本文轉載自“理財周刊——財事匯”近日,華大智造(688114.SH)發布2024年度業績快報,數據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2.10億元,同比增長10.28%;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虧損5.......
關于申報生物醫用材料創新任務揭榜掛帥(第二批)項目的通知蘇工信新材〔2025〕65號各設區市工信局、市場監管局,省藥監局各檢查分局:為加快我國生物醫用材料研制生產及應用進程,推進生物醫用材料上下游協同......
為指導二代基因測序相關體外診斷試劑管理屬性和管理類別判定,根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體外診斷試劑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體外診斷試劑分類規則》《體外診斷試劑分類目錄》等,國家藥監局綜合司組織起草了《......
引言:一場技術與貿易交織的攻防戰2025年3月4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將美國基因測序巨頭因美納(Illumina,Inc.)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禁止其向中國出口基因測序儀。這一措施不僅是對美國單邊關稅......
財聯社3月2日訊(記者鄭炳巽)在因美納公司(Illumina,Inc.)受制裁事件之后,國內基因測序行業......
2025年2月20日,在IND2025第五屆感染疾病診斷技術及檢測自動化建設論壇上,思昆生物正式發布新一代桌面式小通量測序儀SikunRapidGS480(以下簡稱“GS480)和AISPre3200......
從先進的免疫療法到自驅動實驗室,從生物修復到光子計算,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列出了2025年值得關注的技術方向。這些技術圍繞可持續性和人工智能(AI)這兩大核心關鍵詞,將掀起新一輪創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