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關乎百姓切身利益。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人們對食品安全信息的獲知,極大依賴于監管部門發布。然而,近期出現的食品安全信息公開"躲貓貓"、"擠牙膏"現象,卻讓許多消費者無所適從。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網,對3604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3.6%的受訪者認為監管部門對當前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得不充分,83.3%的受訪者建議對故意隱瞞信息的責任人進行問責。
公眾最想了解的食品安全信息是不合格食品的生產單位、危害與流向
當從媒體上得知湖南大量"鎘大米"流入廣東后,家住廣東東莞的潘俊威,對于自己吃的大米究竟安不安全很擔心。潘俊威表示,他特別想知道"鎘大米"流向了廣東哪些地方、東莞有沒有、"鎘大米"危害有多大等一系列問題的答案。可是,他在相關監管部門的網站上找了很久,也沒有找到他想要的信息。
調查中,93.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關注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
在不同類型的食品安全信息中,受訪者最關注的是"不合格的食品生產單位" (72.2%),其次是"不合格食品的危害"(68.3%),排在第三位的是"不合格食品的銷售單位、流向"(63.9%)。其他依次是:"有關部門對問題食品及生產廠商的處理結果" (63.6%)、"不合格食品的品牌、批次"(63.2%)、"食品安全常識"(47.4%)、"不合格食品的查貨數量"(33.7%)、"政府日常抽檢報告"(33.3%)等。
在獲取食品安全信息的渠道方面,受訪者目前最多依賴的是"新聞媒體"(87.1%),其次是"親朋好友"(34.1%),"監管部門官方網站或報告"排在第三位(33.9%),最后是"網友個人發布的消息"(33.0%)。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宋華琳指出,新聞媒體喜歡選擇具有轟動效應的新聞題材,在食品安全方面,表現為更傾向于報道有毒有害食品之類的事件。但是一些媒體的報道往往浮光掠影,未能扎實、深入地調查了解清楚相關危害的程度與范圍,客觀上可能夸大食品安全風險。
在日前舉行的第五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上,原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李援表示,食品安全的信息發布不統一,信息來源無權威性,信息混亂且不一致,不但對食品安全問題和食品安全事故的及時處置不利,還會引起社會上的混亂與恐慌。
當前監管部門在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工作上存在什么問題
我國現行《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二條規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公布信息,應當做到準確、及時、客觀。
本次調查揭示,對于監管部門的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工作,僅1.1%的受訪者認為做得非常充分,3.2%的受訪者認為比較充分,10.7%的受訪者感覺一般,83.6%的受訪者直言很不充分或不太充分,1.4%的受訪者回答不好說。
當前監管部門在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工作上存在什么問題? 84.7%的受訪者指出監管部門不主動,信息公開 "擠牙膏";81.7%的受訪者人感覺信息公開避重就輕,公眾真正需要的信息被隱瞞;80.9%的受訪者認為地方保護主義盛行,個別管理部門選擇性公開;61.7%的受訪者表示監管部門食品安全信息公開渠道有限,公眾不容易看到;55.1%的受訪者感覺信息公開不統一。
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孔繁華告訴記者,現行《食品安全法》多處規定了相關部門之間的信息通報義務。2013年國務院機構改革以前,食品安全由多個部門分段監管,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存在門檻,信息共享協調機制不完善,不利于統一對外發布。"機構改革以后,國家食藥總局對食品安全統一監管,但各司之間、以及食藥總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信息通報工作還需要加強落實。"
她指出,現行《食品安全法》對行政機關應該主動公開的信息內容采取了列舉式的規定,不夠具體。這導致信息發布內容狹窄,無法滿足管理決策者、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需要。
51.4%受訪者認為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開有助于澄清謠言減少恐慌
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工作有哪些意義?調查顯示,79.6%的受訪者認為有利于消費者選擇安全食品;79.5%的受訪者認為有助于嚴懲違法企業,增強執法威懾力;70.3%的受訪者認為有助于打破地方保護,減少貪污受賄;68.6%的受訪者認為可以促進政府公信力的提高;64.9%的受訪者認為可以提升公眾對國產食品的信心;51.4%的受訪者認為有助于澄清謠言,減少恐慌。
"應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平臺。"宋華琳建議:首先,應建立統一的官方網站,及時、權威、科學、準確發布食品安全信息;其次,要設置專門的新聞發言人,定期召開新聞發布會,通過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引導媒體和公眾理性認知食品安全風險,回應社會關切,接受社會監督;最后,還要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公共賬號等新興社交媒體主動公開食品安全信息。
他指出,在食品安全風險規制中,信息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為此,應該強化行政機關的信息采集和分析能力,強化風險規制機構的專業化水平,給予其充分的人員、編制、資金的保障,在法律上明確食品監管部門、風險監測和評估機構的法律地位,保障其采集樣品、留樣登記、監測分析的能力。
"相關職能部門之間信息的順利流通,是擴大外部信息公開范圍的前提。"孔繁華建議,建立和完善內部信息共享平臺,落實各司和各部門之間的信息通報工作,增設內部信息公開程序。"此外,對行政機關應該主動公開的信息內容,最好列舉得更具體一些,并進行分類。同時明確各部門在食品信息公開方面的分工。"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當前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安排》,對當前重點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做了部署。文件指出,切實做好食品藥品安全熱點問題信息公開工作,及時客觀準確規范發布有關信息,同步公布已經采取的處理措施和進展情況。
本次調查中,83.3%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對故意隱瞞食品安全信息的責任人進行問責;75.2%的受訪者希望規范信息公開流程,確保食品安全信息公開準確、及時、客觀;72.6%的受訪者建議完善反饋機制,發揮群眾監督作用;69.2%的受訪者提出拓寬公開渠道,讓信息及時傳播給公眾;61.2%的受訪者建議確定公開機構,增強信息權威性。
2023年3月17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食品安全技術論壇在重慶隆重開幕。北京海光儀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光儀器”)帶來了液相色譜-原子熒光聯用儀、雙通道直接進樣測汞儀和串聯式火焰石墨爐一體化原子吸收分......
近日,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吳俊課題組研發了一種水驅動機械性能可調的全屬性凝膠電子皮膚,可以實現多信息的集成耦合。其最新成果已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ACSNano在線發表。據吳俊介紹,電子皮膚包括......
重慶以加快推進衛星互聯網為重點,推動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近日,重慶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以衛星互聯網為引領的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5年,重慶將創建國家級......
3月17日,食品科技高峰論壇暨湖北大學食品安全研究院建設發展研討會在湖北大學舉行。現場,湖北大學食品安全研究院揭牌成立,該研究院由湖北大學牽頭,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武團隊帶領下,依托湖大現有學科專業,......
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刊登了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利用柔性人工突觸器件,開發了一種神經形態運動感知系統,在硬件層面成功實現了大腦的多感官整合功能,并獲得了卓......
“烤魚不用挑,就吃半天妖!”這則廣告語被人熟知的背后,是“半天妖烤魚”這家網紅餐飲品牌的快速崛起:成立于2015年的半天妖,只用了八年時間就開了超過1000家門店。被稱作“烤魚界頭牌”的半天妖,除了邀......
2023年3月17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食品安全技術論壇在重慶隆重開幕。該論壇是食品安全技術領域規模最大、人氣最旺和最受歡迎的盛會之一。來自國內外的100多家知名廠商,在本次論壇上集中展出食品安全分析、......
作為食品安全技術領域規模最大、人氣最旺和最受歡迎的盛會之一,CBIFS2023第十五屆中國國際食品安全技術論壇將于3月17-18日在重慶舉辦。預計將有來自政府部門、檢測機構、食品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等......
《日本經濟新聞》援引了解情況的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中國政府禁止中國科技公司向自己的客戶提供ChatGPT聊天服務。通稿中稱:“在中國越來越擔心人工智能在用戶詢問時所作回答未經檢查的背景下,監管機構指示......
2月15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3年第6期省級食品安全抽檢信息,檢出不合格食品4批次。不合格樣品涉及糕點1批次,食糖1批次,食用農產品2批次。2批次食品檢出質量指標問題2批次食品檢出質量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