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廣西賀州市發生水體鎘、鉈等重金屬污染。經濟增長的成績,在環境事件面前顯得蒼白無力。保護生態環境,應從何處著手?建設美麗中國,應以何者為先?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論斷為新時期環保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孟偉長期從事環境科學研究,我們特地約請他就相關問題談談自己的見解。
——編 者
生態文明下的發展并不復雜,說到底就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發展、尊重自然規律的布局
發展與自然,現實中總是存在一些結構性的矛盾。以水污染為例,流域本身是有生命的、結構性的,適合開發的地方該發展,不適合開發的地方需要保護,但我國流域污染卻呈現從上游到下游、從干流到支流、周邊區域都在高度開發的現象。之所以出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間較為突出的矛盾,與發展模式較粗放,經濟增長主要依賴資源、環境消耗和增加投資有關。雖然經過多年努力,我國主要流域水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控制,但隨著人口的增加、經濟總量的擴大,資源、能源消耗的持續增長,環境保護將面臨更大壓力。
為此,黨中央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舉措,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突出位置,融入經濟、政治、文化與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流域生態文明、支撐可持續發展,成為各級政府必須做出的戰略調整。
兩難如何成為兩利?發展與保護如何協調?
首先,法制必須先行。需要嚴格執行環境質量反降級政策,不能因經濟社會發展而降低環境質量。自然保護區、重要濕地、飲用水源保護區、水源涵養林與重要棲息地等具有重要功能和生態價值的區域,是禁止開發區。2009年4月,江西省在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河流及東江源頭,設立了面積為 6239.98平方公里的保護區,禁止從事建設開發。截至2012年共投入5.44億元對源頭區進行生態補償試點,水質保護效果顯著。
其次,把節約資源作為重要途徑。不能為發展經濟而過度消耗資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物,應以節約資源和提高利用效率為約束條件,建立可持續生態經濟體系,實現循環發展、綠色發展和低碳發展。同時,把提升自然生態系統保護水平作為關鍵措施。遼河保護區自2010年建成以來,實施了全封閉管理,將遼河干流61萬畝河灘地全部退耕,進行自然封育,灘地植被覆蓋率由11.2%提高到70%以上,遼河干流水質基本消除了劣Ⅴ類。
再次,要把優化完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與流域城市發展布局,作為建設流域生態文明的重要抓手。劃定“紅線”,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約束流域開發與城市布局。依據環境基準,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標準,以環境承載力優化經濟結構和產業布局。實施流域生態建設,加大流域與城市自然生態系統修復和環境保護力度。洱海流域通過實施流域空間布局與功能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升級與布局優化,基于水質保護目標的流域保障體系建設,形成了規模化村鎮與面源污染區域性綜合防治成套技術,構建了生態農業循環系統等措施,使洱海成為全國城市周邊保護得最好的湖泊之一。
需要強調的是,建設流域生態文明的關鍵,還在于貫徹保護優先的發展理念。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其實質是提高生態產品的可持續生產能力,提高生態服務功能,通過發展生態產業,實施生態補償等途徑,釋放環境保護生產力。
生態文明下的發展并不復雜,說到底就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發展、尊重自然規律的布局。理順人與自然、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堅持科技創新,完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評機制,著力形成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進而提高生態產品生產能力的新機制,就能推動建設流域生態文明,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2020年度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公告根據《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規定,經有關專家、單位提名和專家評審,并通過廣泛公示,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批準44個項目獲2020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其中......
各有關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為推進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建設工作,根據《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規定,我部組織專家對11個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
關于征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發電設施(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索引號000014672/2020-01761分類應對氣候變化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生成日期2020-12......
基于目標與需求導向的現代化生態系統監測體系,是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治理、生態規劃和生態建設成效評估的重要手段。目前,生態監測體系面臨生態系統管理和政策制定的頂層設計、標準化的監測手段......
魚類在維持湖泊食物網結構與功能穩定中發揮重要作用。雜食性魚類是指同時以植物性餌料和動物性餌料為食的魚類,可至少從兩個營養級中獲取食物來源。例如,鯉可攝食搖蚊幼蟲、水蚯蚓和植物碎屑;鰱、鳙可攝食浮游植物......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傅伯杰研究組在黃土高原社會-生態系統演變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展出根據社會-生態系統要素相互作用變化識別系統演變階段的方法,揭示近千年來黃土高原社會......
社會-生態系統的動態演變是社會-生態系統研究的核心內容。識別長時間尺度社會-生態系統的演變階段、驅動因素和效應對未來的系統管理十分重要。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印發《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的通知,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建設和運行管理,增強重點實驗室對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支撐引領......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008/t20200831_4757638.shtml晚春較低溫導致的霜凍危害樹木的葉片生長,從而影響森林生態系統的固碳功能。以往研究表明......
財政部網站7月15日消息,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和上海市當日通過視頻連線方式舉行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儀式。標志著我國生態環境領域第一支國家級投資基金——中央財政出資100億元、總規模88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