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昨日召開,聽取和審議了《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北京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草案)》、《北京市ZL保護和促進條例(修訂草案修改稿)》,以及北京市《關于建筑工程質量體系建設情況的報告》。
北京擬結合大氣治理目標對機動車實施數量調控;大氣受到嚴重污染時,部分機動車停駛。這些條款擬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予以明確。昨日提交審議的《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中,多處章節對防治機動車污染進行了規定。這是國內首部地方人大制定的大氣污染防治條例。
北京將實施污染物總量控制和濃度控制
條例草案明確提出北京要實施污染物總量控制和濃度控制,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并規定了污染物總量控制的主要制度和措施,其中一項就是對機動車實施數量調控。
目前,北京機動車保有量突破530萬輛,對PM2.5貢獻率達22.2%。
市人大城建環保委表示,對機動車數量調控,是北京控制機動車排放增量的重要管理措施。
視大氣狀況一定區域限制機動車行駛
草案提出,在大氣受到嚴重污染,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危害人體健康和安全的緊急情況時,市政府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告,并啟動應急方案,采取責令停止排污、部分機動車停駛、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等強制性應急措施。
此外,市政府可根據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在一定區域內采取限制機動車行駛的交通管理措施。
另據了解,作為今年的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任務之一,北京正在研究完善機動車總量控制政策。根據時間安排,總量控制政策將在三季度末完成征求意見,最終在今年10月底完成。
對于限行來說,政策制定應更精細化,目前的限行措施對排放沒有要求。事實上,限行應該將排放高的汽車和排放低的汽車區別開,京V的車排放少,甚至可以不限行。
——中國環境科學院移動源污染控制研究室副研究員岳欣
■ 觀點
機動車排放應有責任追究條款
昨日,著名環保專家、北京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副主任委員王燦發表示,如果北京機動車總量設定上限,那么北京就應該重新對限購政策進行調整。
是否有數據證實空氣質量與機動車增長的直接關系?對此王燦發說,這需要環保部門有一個精確的測算,否則就容易盲目決策。比如在機動車污染方面,要測算出燒了多少汽油、汽油質量對排放的影響、外地進京車輛有多少、北京各類車輛包括黃標車、大卡車、小轎車等各自影響如何,都應有準確數據。然后根據這些數據,再來看對空氣質量影響有多大。
王燦發建議,一定要有責任追究條款。如果排放超標,追究誰的責任?沒有責任追究就很可能是空話。
治污重點應控制柴油車排放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方茂東認為,立法應更多加強對柴油車的控制。
“北京的轎車和國外轎車的環保水平差距較小,但公交車、卡車等重型柴油車跟國外相差較大。”方茂東說,目前,環保部已出臺小汽車的國四排放標準,但柴油車的卻始終未出。根據環保部統計,柴油車的顆粒物排放占了所有機動車排放的90%以上,此外氮氧化物排放也很高。
方茂東說,此前,奧運會期間曾經改裝了一批重型柴油車,效果不錯,現在應該更多加以推廣,并針對柴油車實施最嚴格的標準限制。
此外,國外已普遍采用了顆粒物捕集器的技術,可以將柴油車90%以上排放的顆粒物消除掉,但即使在汽車環保水平較高的北京,也尚未得到普及。
治理汽車污染不能只控數量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庚辰認為,治理機動車污染不能只關注數量,而是要把數量、油品和道路的暢通等情況結合起來。
王庚辰表示,北京機動車保有量已有500多萬輛,并不是意味著每天在路上跑的有這么多,跟東京800萬輛機動車相比,北京的車輛并不多。在考慮控制機動車數量的同時,還要呼吁提高油品,這不僅局限在北京地區。
王庚辰說,要控制機動車排放,還需要改善北京的交通擁堵情況。目前車輛在道路上平均時速25公里,車跑不起來,處于怠速狀態污染物排放就大,比正常情況下高出幾倍。
■ 條例草案焦點·控
排污應申請排放許可證
條例草案提出,北京對主要大氣污染物實行排污許可證制度。納入排污許可證管理的排污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向市或者區縣環保部門申請核發排污許可證,并按照取得的排污許可證規定的污染物種類、排放總量指標等要求排放污染物。
此外,逐步實施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交易制度。
燃煤總量控制并逐步削減
條例草案提出,北京要確定燃煤總量控制目標,逐步削減燃煤總量。市政府劃定并公布禁止燃煤的區域內,禁止新建、擴建燃燒煤炭、重油、渣油、生物質燃料的設施。已建成的應當在市政府規定的期限內進行改造,使用天然氣、液化石油氣、電等清潔能源。提供飲食、洗浴等服務,應當使用天然氣、液化石油氣、電或者其他清潔能源為燃料。
防揚塵費用列入工程造價
條例草案提出,進行房屋建筑、市政基礎設施施工、河道整治、建筑物拆除、物料運輸和堆放等活動,應當采取措施,防治揚塵污染。建設單位應當將防治揚塵污染的費用列入工程造價,并在工程承發包合同中明確施工單位防治揚塵污染的責任。建設工程施工現場道路及進出口周邊100米以內的道路不得有泥土和建筑垃圾。
春季氣溫回暖,又到了鼠類、蟑螂、蒼蠅等害蟲危害食堂食品安全的活躍時節,校園食堂除“三害”——生物防治這一校園食品安全的難點問題也擺到了監管面前。為徹底解決鼠患等有害生物侵入校園食堂問題,近期浙江省金華......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鄭小童團隊聯合國外學者在熱帶海洋-大氣相互作用與氣候變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提出,風驅動的海洋環流變化對熱帶太平洋變暖空間結構具有重要貢獻。這項新觀點發表于《自然-通訊》。......
2月22日,生態環境部向媒體公布了2024年1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總體情況1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78.5%,同比上升4.2個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
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研究人員合作發現光學波段的信號可以作為探測熱木星大氣逃逸的探針。國際著名期刊《天體物理雜志快報》發表了這一成果。早在2003年,人們通過觀測遠紫外波段的信號,發現......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春節節日市場食品安全專項監督抽檢,采取現場抽樣和網絡抽樣方式在全國隨機抽取樣品1500批次,檢出14批次樣品不合格。對抽檢發現的不合格食品,有關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已組織開展核查處置......
日前,河南省召開2024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總結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分析當前形勢,安排部署2024年重點任務。河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李哲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指出,過去一年,全省......
荷蘭科學家研究顯示,到2050年,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次盆地預計將嚴重缺乏清潔水源,或使額外30億人受到影響。中國南部、歐洲中部、北美和非洲的許多次盆地由于氮污染水平很高,預計會成為水資源短缺的熱點地區。......
主要內容二氧化碳去除技術(CarbonDioxideRemoval,CDR)將“凈”變為“凈零排放”。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評估,所有將全球變暖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5℃-2℃......
截至2023年底,我國已全面淘汰短鏈氯化石蠟等8種類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的生產、加工使用和進出口,這是首批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印發后取得的重要進展。相關企業、協會、生態環境部門目前正在全面推進新污染物的管......
副熱帶季風區是世界人口的聚集區。低層副熱帶大氣環流連接熱帶信風和中緯度西風,通過副熱帶高壓的西側將熱帶的水汽向極地輸送,調控全球的能量和水汽循環。因此,副熱帶季風在全球變暖下的變化特征和機制是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