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7-31 08:27 原文鏈接: 央視曝光信陽毛尖三成是冒牌貨金牌包裝隨意買賣

      信陽毛尖困局調查

      從八成到四成 信陽毛尖市場占有率迅速下滑

      昨天我們記者在河南的茶葉市場進行了調查,發現當地很多散種的茶葉種植都在使用農藥,散種的茶葉情況如此,那么品牌茶葉的種植情況怎樣呢?信陽毛尖是我國的十大名茶,也是河南省著名的特產之一。在歷史上就有淮南茶,信陽第一的說法。但這幾年對信陽毛尖的質疑之聲越來越多,與此同時,信陽毛尖的市場占有率從7、8年前的80%,下滑到現在的40%。這到底是什么原因?繼續來看記者在信陽的調查。

      在信陽的茶葉市場上,當地人要買的信陽毛尖,是指生長在海拔300至800米高山區的大山茶,小山茶和田改茶在當地基本沒有市場。但是在這里無論是種茶的茶農還是賣茶的商戶,都不會承認自己的茶葉是小山茶和田改茶。

      記者:大山茶還是小山茶?

      茶農:是大山茶。我屬于大山茶。

      記者:大山茶那個價格現在多少錢一斤。

      茶農:200多。3003 那得看,有1000多的,2000多的,幾百塊錢的也有。

      在市場上,真正的大山茶每斤價格從800到3000元不等,而小山茶和田改茶每斤的價格僅十幾元到200多元。為什么當地人不把小山茶和田改茶看做是真正的信陽毛尖呢?

      茶商:這個質量不行。

      記者:為什么?

      茶商:一是種田的茶,你不補充肥料就沒有產量,你補充肥料就超標,你還要治蟲,蟲子非常嚴重,目前防治害蟲的主要對象就是小山茶和田茶,大山茶沒有。

      當地的知情人告訴記者,并不是所有在信陽生產的茶葉都具備信陽毛尖的特點。歷史上久負盛名的信陽毛尖僅有兩萬多畝,主要生長在信陽西南山區的五云、兩潭一帶。近幾年隨著信陽毛尖價格的一路攀升,先是全部的荒山被開墾成了茶園,然后是板栗園里也套種上了信陽毛尖,最近幾年,當地政府為進一步提高信陽毛尖的產量,更是以每年20萬到30萬畝的速度發展茶園,不少水稻田也被改成了茶園。知情人稱,政府都讓改。都不讓種稻子了。全部茶葉。

      現在信陽茶園面積達到了210萬畝,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二位,成為江北最大的茶葉生產基地。這些茶園生產的茶葉都叫信陽毛尖。知情人說,違背了自然規律,老百姓祖祖輩輩就是把水稻田種水稻的,你現在種茶葉,茶葉需要礦物質,需要營養,這干什么?沒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就不能生產一個良好的茶葉。

      信陽毛尖困局調查

      經銷商:李鬼滿天飛 信陽毛尖三成是冒牌貨

      正如當地的種茶人所說的,名茶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獨特的生長環境。但是現在信陽毛尖生產面積早已超過原有范圍,因此有很多人質疑,信陽毛尖還算不算名茶呢?

      女:是啊,我們都知道,龍井茶的種植也遍布浙江很多地方,但是當地卻對西湖龍井、杭州龍井和浙江龍井有明確的區分,這對龍井的品牌維護是非常有利的。在信陽采訪時記者還發現,眼下信陽毛尖不但面臨種植面積上的擴大,而且在市場上還充斥著不少以湖北、四川等地的茶葉冒充的信陽毛尖,繼續來看記者的調查。

      在信陽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能看到銷售信陽毛尖的經銷店。這些經銷店除了當地人光顧外,大部分是外地的茶葉經銷商到這里進貨。記者拿著在信陽一家茶廠購買的茶葉,到這家經銷店請店主品鑒一下好壞,沒想到店主卻說出了另外一番話。

      店主:你這不是我們這兒的毛尖。

      記者:我剛買的。

      店主:你剛買的,也不是我們村的。

      記者:哪的毛尖這是?

      店主:這是四川的,我還能騙你。

      記者:四川的?

      店主:要不相信,我們這兒泡一杯。

      記者:你泡一下我嘗嘗。這是四川的。

      店主:你看一下。

      記者:這是我們這個地方的。

      記者在當地一家茶葉加工廠購買的信陽毛尖,怎么會變成了四川產的毛尖?帶著滿腹的狐疑,記者走訪了幾家茶葉銷售店。

      茶商:東山河你去過吧?東山河那片全是四川茶葉。

      記者:那四川的毛尖是怎么過來的?

      茶商:我這里人去炒,炒完以后用飛機空運。

      這些茶葉銷售商告訴記者,用四川、湖南、福建、湖北等地的茶葉冒充信陽毛尖,在當地早就是公開的秘密。每年春天茶葉即將上市的時候,就有不少信陽人趕到四川,在那里大量收購鮮葉,按照信陽毛尖的工藝進行炒制后,運回信陽。等到湖北、湖南等地茶葉成熟的時候,他們又轉戰到湖南湖北的產茶區。

      記者:那掙錢呢,在當地炒一個月,在市面上炒一個掙10萬塊錢。

      茶商:我們這青芽,100塊錢一斤嘛,那只要30到40,那賺大錢了。四川茶葉也冒充信陽毛尖,云南茶葉也是信陽毛尖,信陽毛尖沒人要了,所以我們整個鎮都被四川茶給害了

      巨大的價差,使這些披著信陽毛尖外衣的外地毛尖格外好銷,一些剛開始抵觸外地茶的本地經銷商,也不得不加入到經銷假冒信陽毛尖的行列,于是假冒的信陽毛尖在當地越來越多。那么,信陽茶葉市場上,假冒的信陽毛尖有多少呢?一位知情人士道出了其中奧秘。

      茶商:現在信陽毛尖最大產量,最多最多包括冒牌的加起來不到4000噸。

      記者:是真的信陽毛尖占多少?

      茶商:不到3000噸。按比例算70%真的,有30%是冒牌的。基本上要多少搞多少,買一千斤兩千斤都有。

      信陽毛尖困局調查

      小作坊粗制濫造 金牌包裝隨意買賣

      采訪中記者發現,如果單從外表看,假冒的信陽毛尖與真的沒有任何區別。而且在信陽當地,信陽毛尖的金字招牌包裝, 隨便可以購買來使用,消費者真假難辨,繼續來看記者調查。

      在信陽市的茶葉主產區潭家河、高梁店、董家河、負癰鄣認繒蜓叵擼記者隨處可以看到生產茶葉的小作坊,茶農們基本上是白天采摘,晚上制茶,在這間家庭作坊里,剛剛采下的茶葉嫩葉裝在圓簸箕里被隨意地放在門口的地上,制茶的車間里燈光昏暗,衛生條件極差,存放茶葉成品的冰柜就放在茶農的床旁邊。

      記者:你這一天能炒幾斤?

      茶葉作坊主稱,能炒20斤干茶,20斤,50斤這些量都可以炒,現在量不大,量大的時候一天可以生產100多斤茶,我們春茶2月間開始,一天(賣)100多斤干茶。

      篩分、攤放、殺青、揉捻、理條、高溫烘焙,在這幾個小時的制作過程中,記者發現,沒有經過任何消毒或檢測程序,這些茶葉就直接拿到鎮上的交易市場銷售了。

      記者:像你這個茶出口能出去嗎?

      信陽茶商:我這個茶,春茶價格高,量小,人家一般。農藥殘留就多了,它一查驗就過不了關。

      在這些小作坊里,都備有各種規格的包裝袋,來采購茶葉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隨意包裝成任何分量和任何價格的毛尖產品。記者注意到,這些包裝袋基本上都是三無產品,沒有生產日期、生產單位、聯系電話等,而當記者以買茶要進超市銷售為由,要求茶商提供相關檢測合格證時,這位茶商表示,如果記者愿意花錢的話,他可以找人幫忙買到合格證。信陽茶商說,我給你合格證,我可以給你弄,但是不是我自己的原件,但是我的茶葉我保證弄那個20多、30多、50到 100多到1000多,我給你保證絕對沒問題。

      而在茶葉交易市場,從包裝、檢測報告到商標等服務,花錢都能買到。這是一家專賣茶葉包裝的商店,里面有形狀各異、不同規格的包裝盒100多種,價格從 10多元到600多元不等,所有的包裝上都印著 信陽毛尖 的字號,而這些包裝盒上同樣沒有廠名、廠址和聯系電話,當記者要求提供合格的包裝盒時,店主表示,只要大批量要,她都可以辦到。

      女茶商:你要大批量要,我可以夠你做。

      記者:可以做是吧?

      女茶商:我可以給你做。

      記者:那比如說。

      茶商:你自己選個版,選個版打上地址,再打上電話號碼我會給你做,那必須是大批量的。

      在信陽調查的幾天中,記者并沒有發現有關部門出來監管。當地人告訴記者,信陽毛尖在生產環節上,是歸農業局管,而在加工環節,則歸質監局管,到了市場流通銷售環節,又歸工商部門管。管理環節很多,最后直接導致沒人管。

      專家稱,一個地方茶葉品牌的培育,其實要花很長時間去培育起來,怎么樣讓農民在茶葉生產上更加規范、標準,更加附合我們生產衛生安全的要求,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課題,這個問題還是要通過系統的方式來進行解決的。

    相關文章

    華中農業大學園茶學團隊在茶葉農殘快速檢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果蔬園藝作物種質創新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倪德江教授團隊張德副研究員和余志副教授在國際學術期刊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上在線發表了題為”Constr......

    安徽省農科院茶葉加工團隊研究結果揭示茶鮮葉攤放+適度揉捻有利于綠茶品質形成及貯藏期品質保持

    近日,安徽省農業科學院院茶葉所茶葉加工技術與裝備團隊在中科院1區期刊《FoodChemistry:X》(影響因子6.5)上在線發表了題為《Themanufacturingprocessprovides......

    IF13.3!華中農業大學茶學團隊在茶葉農殘檢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果蔬園藝作物種質創新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倪德江教授團隊張德副研究員和余志副教授在國際學術期刊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上(IF13.3)在線發......

    斗茶大賽角逐忙

    5月10日至12日,第二屆“楚茶杯”斗茶大賽在武漢開賽。來自湖北省內11個主要產茶地的220個茶樣同臺比拼,角逐茶王。斗茶大賽評審現場。張金光攝據悉,湖北是茶業大省,近年來,以湖北省農科院為代表的一批......

    浙江農林大學師生研發“電子鼻”助力茶葉品質檢測

    中新網杭州5月11日電(王題題陳勝偉)5月11日,中新網從浙江農林大學(下稱“浙農林大”)獲悉,該校師生團隊成功研發茶葉品質智能嗅覺檢測技術。這一技術能在短短2分鐘內迅速識別茶葉的產地與品質信息,且準......

    茶園間作大葉千斤拔能誘集茶蚜,間接提高茶葉品質

    中新網昆明5月10日電(記者繆超)多年生茶園內棲息有近千種節肢動物,包括植食性害蟲、天敵昆蟲和蜘蛛等,其中刺吸式害蟲,如茶蚜嚴重損害茶葉的質量和產量。誘集植物作為一種替代植物,通過吸引目標害蟲或天敵,......

    湖北鶴峰外貿出口迎來“開門紅”茶葉香飄世界

    新年伊始,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外貿出口迎來“開門紅”,出口創匯實現新突破,茶葉搭乘鐵海聯運等更為便捷的運輸方式,走出深山,香飄海外。2月17日,鶴峰縣凱榮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出口茶生產車間內機聲隆隆,茶葉精......

    無錫市市場監管局糾正某超市銷售過度包裝茶葉案

    根據無錫市茶葉過度包裝專項治理行動安排,2023年7月12日-13日,無錫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局會同無錫市檢驗檢測認證研究院對我市多家生產、銷售茶葉及茶葉禮盒包裝的商戶進行執法檢查。執法人員向經營者宣傳......

    《綠色食品茶葉全程質量控制技術規范》等2項團標征求意見

    科學技術進步獎是對推動科學技術進步作出重要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的一種獎勵。科學技術獎的創立,能夠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良好氣氛,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特別是年輕科學家努力奮斗,勇于攀登......

    茶葉采后揮發物釋放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葉加工研究室在茶葉采后揮發物釋放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EuropeanJournalofAgronomy。胡蝶為該論文第一作者、馬成英為通訊作......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