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日益強大,俄羅斯與中國的經貿往來也日益密切。據俄羅斯海關統計,2012年,俄中貿易額為875.1億美元,同比增長5.1%,其中俄對華出口357.2億美元,同比增長2.0%;自華進口517.9億美元,同比增長7.4%。對華貿易逆差160.7億美元。自 2010年以來,中國一直保持著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
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訪問俄羅斯,將兩國戰略合作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同時也帶動了經貿領域合作進一步深化。兩國領導人共同簽署了《關于合作共贏、深化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明確了雙方要實現經濟合作量和質的平衡發展,落實雙邊貿易額2015年前達到1000億美元,2020年前達到2000億美元,同時促進貿易結構多元化。今年1至5月,雙邊貿易額已達到344億美元。中國駐俄羅斯大使李輝表示,如無意外,兩國元首確定的這一目標有可能提前實現。
能源原材料是主力
俄羅斯石油公司與中石油簽署了價值2700億美元、為期25年的石油供應協議,堪稱兩國經貿合作史上罕見的大手筆
俄羅斯地大物博、資源豐富,長久以來已形成了能源依賴型經濟,為全球主要能源出口國之一,中俄兩國經貿合作的重中之重便在能源領域。中國經濟快速增長需要源源不斷的能源供給,俄羅斯作為中國有著豐富資源的鄰國,在地緣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中俄能源合作在各個層面都不斷深化,俄出口能源不僅限于電能、原料、天然氣、石油及其制品等,俄投資者也正在參與中國石油化工生產,俄羅斯著名的石油企業“盧克石油”去年還在中國開設了第一家品牌油專賣店。
今年6月在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期間,俄羅斯總統普京透露,俄羅斯石油公司與中石油簽署了價值2700億美元、為期25年的石油供應協議。而俄羅斯最大的獨立天然氣公司諾瓦泰克也通過協議將其“亞馬爾”液化氣項目20%的權益出售給中石油。俄羅斯油氣公司與中方簽署如此大額的協議,堪稱兩國經貿合作史上罕見的大手筆。有評論稱這一協定是全球石油產業史上最大一筆交易,對中國的原油供應翻倍,將為俄羅斯石油公司帶來巨大收益,也顯示出全球最大能源消費國中國和最大石油生產國俄羅斯之間的伙伴關系日益加深。
除了能源,對華原材料出口也是俄羅斯對華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俄工業與貿易部統計數據顯示,去年1至7月,俄羅斯面向亞太地區國家木材出口總額為23億美元,其中對中國的出口量占到總額的90%,在俄木材產品外貿總額中占比為22%。俄工貿部林業與輕工業司官員表示,中國已成為俄木材產品最大出口市場。此外,雙方在礦產、煤炭等領域的大項目合作也是成果斐然。
合作深入到省市一級
雙方目前已簽署了超過100份地區各級政府間合作協議,有超過60個聯邦主體與中國的省份有著密切往來
俄羅斯工商會主席卡特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兩國經貿合作的不斷推進密切了各地區間聯系,經貿合作已經由國家層面深入到俄羅斯州級和中國省級政府之間。雙方目前已簽署了超過100份地區各級政府間合作協議,有超過60個聯邦主體與中國的省份有著密切往來。其中最新的計劃項目,當屬今年 5月雙方推出了跨區域合作的新模式:“伏爾加河―長江”合作項目。該項目共有10個俄羅斯聯邦伏爾加河沿岸地區參與,中國長江中上游的省份,如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四川以及重慶也都參與其中。雙方不僅簽署了經貿合作協議,并同意建立聯合工作組籌備地區間合作路線圖的規劃。
前不久,普京在前往后貝加爾邊疆區考察時,當地政府建議創建向中國出口農產品基地。計劃投資2.45億盧布(約合人民幣4900萬元),利用邊疆區東南50萬公頃土地種植油菜,發展菜籽油加工業,對中國出口菜籽油。據當地官員介紹,中國菜籽油年需求量約為550萬噸,2012年遠東向中國出口菜籽油80萬噸,同比增加1倍。為開拓這一新的出口貿易增長點,當地政府提請普京制定西伯利亞聯邦區農產品出口發展規劃,請求俄農業部在中國推廣遠東出產的綠色和非轉基因農產品。邊疆區還計劃興建農產品出口的配套物流基礎設施,打造用于向中國出口農產品的物流樞紐。
雙方有意拓展經貿領域
中俄雙方在高科技、通信、機械制造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合作潛力
俄羅斯政府第一副總理舒瓦洛夫曾對記者表示,10年前,中俄兩國的貿易水平仍然較低、缺乏組織計劃性,而今天完全是一番新面貌。現在,俄羅斯技術與產品已順利進入中國市場,參與核電站建設。俄羅斯向中國提供工業產品、技術產品的同時,俄羅斯消費者也從中國獲得日常消費品。他希望俄中雙邊的合作能夠覆蓋經濟現代化建設、邊境合作、能源合作等多個領域,而石油、天然氣領域,雙方的能源企業也能開展內容更加豐富的合作項目。
卡特林告訴記者,俄中雙方在高科技、通信、機械制造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合作潛力。俄中經貿合作互有需求,資源、市場、技術各有所長。雙方進一步加強合作,不僅有互補性、必要性和可能性,更具有戰略和全局意義,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此外,兩國高層還有意發展雙方在航空等領域的合作。目前中國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科學體系,有大量的工程師和龐大的市場,而俄羅斯擁有廣闊的空間,需要新技術和大量投資。從這個意義上講,雙方的互補一定能讓俄中雙方共同獲益。
某些海藻富含有價值的礦物質。圖片來源:英國《新科學家》網站從化石燃料到清潔能源的轉型正席卷全球,勢不可擋。在這場波瀾壯闊的能源革命中,全球對于制造電池、太陽能電池板等綠色技術所需的新礦物資源的爭奪愈發......
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開展風電和光伏發電資源普查試點工作的通知》政策解讀。確定河北、內蒙古、上海、浙江、西藏、青海等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作為試點地區。本次普查定位為試點地區全口徑的風電和光伏發電資源......
5月30日,為慶祝第八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中國科協科普部聯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學傳播與成果轉化中心共同策劃的《科學未來式》特別直播節目《未來可見》在“科普中國”平臺和抖音平臺同步直播,吸引了......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檢查調度落實廣東省委常委會擴大會議部署事項切實抓好廣東省重點項目和糧食物資儲備、能源領域安全防范工作5月6日上午,廣東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廣東省大灣區辦主任艾學峰主持召開委主任......
由于風能和太陽能的快速增長,2023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電力中所占份額創歷史新高。根據智庫Ember的數據,2023年標志著向低碳能源轉型的轉折點,煤炭和天然氣發電正處于長期衰退的邊緣。中國太陽能發電的......
4月26日至27日,第二屆中俄同類大學聯盟工作會議在海南省三亞學院召開。中國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二級巡視員席茹指出,中俄13個同類大學聯盟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高校合作網絡,在多領域開展深入的合作交流,取......
4月28日,世界著名環境能源專家、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資深研究員馬克·列文(MarkD.Levine)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分享了以《氣候變化的影響與中......
當地時間4月11日,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公司發布消息,“安加拉-A5”重型運載火箭從位于阿穆爾州的東方航天發射場1A工位發射升空。“安加拉-A5”重型運載火箭第三級與載有有效試驗載荷的助推器預計將在升空......
4月2日,《新聞聯播》報道了經濟發展、商業航天、數字中國建設、灣區經濟以及生態保護、能源等領域的新進展、新成績,同時結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公布的利好消息、假期出行數據等資訊,在這個春天......
近日,國家能源局網站發布“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202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下稱“意見”)的通知”,意見明確,2024年能源工作主要目標為:供應保障能力持續增強、能源結構持續優化、質量效率穩步提高。以......